第一百四十二章 一手遮天
三夫人原來緊隨在韓羿的身後,也進入到關押寧蘊的牢獄當中來了。
獄中的小廝像是接收到了什麽消息,拜了拜三夫人和韓羿,紛紛退了出去,將獄門緊緊關閉。
看來寧蘊在這牢中多坐幾日,必定是韓府在從中作梗。
這倆母子,三夫人是韓府當中最受寵的女子,她出身名門,心性高傲,旁人都是讓她三分。
而其子韓羿卻是張揚跋扈,不肯多加用功,連做個閑官都嫌棄拘束心累,終日遊手好閑,讓三夫人頗為頭疼。
他不學無術,總是被韓綦壓上一頭。
整間牢房充滿著壓抑的氣息,無人關注,也無人關心,寧蘊早已翻完了好幾遍隨身攜帶的醫書,正思襯著寧琴得誌的怪事,韓府的人就來了。
韓羿打量四周,替寧蘊心疼道:“唉,寧姑娘,你怎麽流落此處?這裏真是太髒了!”
“你們終於來了,三夫人,你到底和寧琴做了何種約定?”寧蘊急切想要知道三夫人的心思如何。
用腳踢開流竄的老鼠,韓羿捏著鼻子說道:“寧姑娘,那天你與我一同吃飯的事情,可還記得?”
“記得,那天你與寧琴爭吵來著,頗有不悅。”機敏的寧蘊早就猜出個大概,三夫人果然想要逼她站在韓府這邊,替韓家發達富貴出謀劃策。
“寧大夫,我們好久不見,今天本夫人前來,是有要事與你商議。”昔日養尊處優的三夫人,怎會有心出入這肮髒之地,寧蘊想的果然不錯。
“韓羿,我並不想替你們韓府做事,可否聽順我意?”寧蘊知道威逼利誘,暗中謀劃,肯定不是韓羿這個愣頭青能夠想到的,定是三夫人與他暗中做了什麽約定。
“寧姑娘,你若是答應嫁給我,你馬上就能從這裏出去!”韓羿一被寧蘊用言語刺激,便開口說出他的意圖,這與寧蘊的猜想完全一致!
三夫人是要利用寧琴報案一事,逼她就範,寧琴隻不過是韓府為了奪得更大權利的一顆棋子!
“你可知你犯了什麽罪?”三夫人尖利的指甲下,她懷中一隻波斯貓,眼眸發亮,正舒服得享受三夫人給她理順絨毛。
這一問,寧蘊倒是有些驚了,三夫人的貓也嚇了一跳,嗚咽地鑽進她金絲袖口中尋求庇護。
“我寧蘊何罪之有,寧琴的案件還要讓縣令官府秉公裁決,那該憑空決斷?”寧蘊站立起身,走到牢房一邊,搖動門上粗如蟒蛇的鐵鏈,對三夫人說道。
“寧大夫,你自知韓府是何人家,是有無邊神通,上達天聽,你若是用這曠世難遇的醫術,輔佐羿兒,將來哪隻是享不盡的榮華富貴,你真的想清楚了嗎?”
韓羿也在一旁攛掇寧蘊答應,他碾死一隻從旁爬過的螞蟻,興高采烈對那牢中女子說道:“寧蘊,你不想和我一道做出一番大事業嗎?”
“我的回答不會有變!”寧蘊別過頭去,終日裏與這些達官顯貴相處,周旋於爾虞我詐當中,著實心累頭疼,卻不想現在到了性命堪憂的關頭。
“你不再三思而行?當真執迷不悟?”三夫人掐了一下波斯貓,可憐貓一受驚倉皇而逃,奔出牢房門口。
“三夫人,韓羿,我寧蘊隻是一個小小醫女,力微言輕,實在是不能夠為韓府做什麽,寧琴與我的誤會,經過縣令裁決,定會還我清白。”寧蘊一再婉言謝絕三夫人的拉攏與威脅,話語中盡顯決絕和劃清界限。
“寧蘊,你竟不知好歹,我母親她是抬舉你,我韓羿給你飛升改命的機會,不要敬酒不吃吃罰酒!”韓羿“嗖”的一拳打在牢門之上,為的是寧蘊拒絕他的好意,置韓府顏麵於不顧。
“寧大夫,你其罪有一,隱瞞寧琴懷孕,妄圖殘害她腹中胎兒,其罪有二,在呈給本夫人的湯藥當中,也是摻雜劇毒之物!”三夫人不緊不慢將寧蘊的所謂罪狀全全念出。
“全部都是荒唐之言,你們韓府不要仗勢欺人。”寧蘊隔著牢門,對麵露囂張神色的三夫人喊道。
“你若是能夠改過自新,投靠我們韓家,自然可以全身而退。”韓羿對寧蘊的所作所為,根本不是愛是欺壓。
“笑話,沒有查案開庭,如何細數我寧蘊的罪狀。”回應給三夫人一個不屈的眼神,寧蘊雖不像方才那般雲淡風輕,卻也毫不畏懼。
“看,這就是你寧蘊寧大夫的供詞和畫押!”韓羿亮出一紙公文,上麵儼然寫著三夫人胡亂編造的兩大罪和似乎是寧蘊的簽字手印。
一時如晴天霹靂,寧蘊再也難以冷靜下來,她轉身不再麵對韓氏族母子,自言自語道:“這一世,我竟然又栽在親近之人手中,叫我如何相信,這世間真情。”
“寧蘊,本夫人給過你機會,是你不肯好好把握,白白錯失活命的機會。羿兒,我們走!”這時波斯貓早已回到三夫人的身旁,正蹭著夫人的金絲裙邊,“喵嗚”了一聲。
“你現在還不求我母親?寧蘊,你不想活了?枉我還敬你一聲寧大夫,那寧琴我是斷斷看不上的。”韓羿趕走圍在三夫人腳下的波斯貓,對它嗬斥了幾聲,貓又慌忙躲開了。
爾後,牢門重重關上,震蕩而下的灰塵將牢內籠罩得暗無天日,寧蘊的命運似乎也是漂泊無依,岌岌可危。
她一把一把整理著地麵上淩亂的草垛,一個暗道顯現出來,原來寧蘊早就有所打算,並非坐以待斃。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身邊的蛇鼠蟲蟻,都能助人一臂之力。
寧蘊配出的藥粉能夠驅逐毒物,也可以操.縱它們,尋出常年滴水導致疏鬆的土地所在,搗碎其上的石塊,便能移形出鞘,使上一記乾坤大挪移。
本想與家人過上平靜日子,重生後卻連連遭奸人陷害。她所願,不過是一處棲身之地罷了。
“我寧蘊,便要做這亡命之徒,天涯路遠,定有我的容身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