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章 廢除四書五經與八股取士
光緒揉了揉太陽穴,以緩解身上的疲憊,不知不覺竟沉睡了過去,過了半個時辰,禦前太監才將他叫醒。“皇上……皇上……”
光緒皇帝從恍惚中醒來,揉了揉惺忪的眼睛。
禦前太監:“皇上,天就快要亮了,處理完政事,您還得到頤和園給皇太後請安呢。”
光緒:“朕知道了,還有多少人要見?”
禦前太監:“按照您之前的的安排,還要見禮部、刑部、兵部,還有翰林院,最後才是軍機大臣。”
光緒:“先把重要的事情辦了,直接將那三位軍機大臣還有孫毓文召進來吧,其他事情,等朕從頤和園回來再處理。”
禦前太監:“嗻……宣軍機大臣覲見!”
奕劻、翁同龢、榮祿、孫毓文四人走上來跪拜,“給皇上請安。”
光緒:“免禮吧。”
光緒:“朕前日讓你們下去商議的事情,有誰已經有結論了?”
下麵的幾個大臣皆沉默不語。
光緒:“算了,朕就一個個問吧。孫大人,朕前天就將改製軍隊的意見書下發給兵部了,你與兵部的官吏商議得如何了?”
孫毓文:“皇上,按照意見書上的意思,是要裁撤軍隊人數,這一裁就是五十多萬人……數量龐大,臣以為,軍隊乃是國之重器,即便要改革,也要徐徐圖之,不宜操之過急。”
光緒:“朕也想徐徐圖之,以穩定為先,可是列強不給我們時間啊!現在我們就是要爭分奪秒地讓自己變強大,軍隊是重要的改製對象,必須要重點整治。”
孫毓文:“欲速則不達,急於求成,就怕反受其害……”
光緒:“如果這也怕那也怕,那這法就不要變了!這維新也不要進行了!各省冗兵多而雜,導致朝廷的軍費浪費嚴重,朝廷每年投入了那麽多軍費建設軍隊,收獲的都是些蝦兵蟹將。我大清號稱百萬雄師!可是真正能打仗還不超過十萬人,餘下那些全都是酒囊飯袋,留著有何用!
朕決意要采用歐洲軍事建製組建軍隊,用歐洲先進的訓練方式培養軍隊,逐漸用新軍取代舊式兵勇、八旗軍隊。在三年內組建一支規模二十萬的新式軍隊,用之前養五個兵的錢財,花在一個兵身上,朕要精裝精兵,一支能震懾列強的鐵軍!隻要這個目標能夠實現,列強就不敢再對我有覬覦之心!”
孫毓文:“這麽多兵勇士卒、八旗兵將,一下子變成了閑散人員。臣唯恐裁軍令一旦下達,這麽多被裁撤的兵勇將士得不到妥善的安置,容易引發動亂。”
光緒:“難道還怕他們反了不成?”
孫毓文:“兵過如匪啊皇上,這些人,吃著朝廷俸祿的時候,是朝廷的兵,一旦沒了官糧,就跟土匪沒兩樣,一下子裁撤這麽多人,就怕他們聚眾鬧事,後果不堪設想……”
光緒:“命令各省督撫嚴陣以待,誰要是敢鬧事,就地處決,絕不留情!哪裏要是出現軍隊動亂,朕就拿地方長官與所屬將帥問罪!你還有什麽疑問嗎?”
孫毓文抬頭掃了一眼光緒的神色,隻見光緒對他怒目而視,那眼神就像老虎盯著獵物一般,隨時都可能撲過來在你的脖子上咬上一口,這樣的光緒,孫毓文也是第一次見,“臣定當竭盡全力去辦,不辜負皇上的一番良苦用心……”
光緒:“好好辦,不要讓朕失望,你先退下吧。”
接下來就隻剩下三位軍機大臣了,光緒剛剛之所以叫孫毓文跟著三位軍機大臣一同參見,又對孫毓文那般的嚴厲、動怒,也有點殺雞給猴看的的意思。因為光緒皇帝知道,接下來要議的這一項政策,遭到的反對肯定更加強烈,光緒皇帝要推行的正是廢除八股取士、四書五經的傳統科舉製度。
四書亦稱四子書,即《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即《詩》、《書》、《禮》、《易》、《春秋》。
八股文的試題出自四書,應試者必須按四書五經的代聖賢立言,依格式填寫,因而具很大的局限性,弊病尤大。
明清取士,以科舉為重,而科舉又以八股文為主,於是教育重心當然就完全放在如何教八股文與如何做八股文上了,科舉考試隻許在四書五經範圍內命題,文體嚴格限於八股文,應考者不能發揮個人見解,嚴重束縛了學子的思想與才華。
四書五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載體,是中國曆史文化古籍中的寶典,這些著作融合了中華文化幾千年的智慧,但是如果讀書人隻讀四書五經、做八股,單純地以此來治理國家,則會被嚴格限製在這個框架裏。
清承襲明製,清朝選拔官吏沿用八股取士科舉製度,未曾改進,導致這一選拔人才的製度日益僵化,僵化的不僅是製度本身,還有人的思想。
光緒:“朕有意要廢除四書五經、八股取士,增加經濟特科,一律改試策論,延為慣例,你們幾位軍機大臣商議得怎樣了?”
要廢除四書五經,翁同龢作為傳統儒士,肯定會站出來反對。翁同龢:“皇上,八股取士,自明朝至今,已沿用四百餘年,其在中國的影響根深蒂固,絕不能一日根除。
八股取士若不合時宜,可以徐徐改之;然四書五經乃是中華幾千年融合而成的精華,乃是智慧之集大成者,國學正宗。處世之學,治世之道,盡在其中。
自漢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伊始,各朝各代都將儒學經典為正宗,近兩千年未曾更改,這才有了輝煌的中華文明。皇上如今要廢除四書五經,豈不是要斷送了中華一脈的傳承嗎?”
光緒:“如果這些儒學經典不能幫助朕振興國家,不能保境安民,已不能救亡圖存,那留著又有何用?”
翁同龢:“皇上,國事不舉,人才不濟,絕非四書五經之過,朝廷選拔人才的製度,雖有改進之餘地,然不應盡廢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