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八章 百年大計
載洸冷笑了一聲說:“懷大人這般見識,短了。鐵路若是建成,其收益空間要遠遠大於成本,且交通線乃是國之重器,必須要牢牢掌握在國家手中,絕不能讓與洋人。”
懷塔布:‘醇王爺過慮了吧,是你常說要與洋人互通有無,引進資金技術的,怎麽這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呢?’
載洸:“有錢可以一起賺,互惠互利的事情可以一起幹,但是關係到國家主權的事情,絕不能讓!試想一下,若是讓洋人掌控了鐵路,讓他們有了定價權,坐地起價,肆意抬高路費,我們到時候隻能自食其果?
再者,將來我與敵國發生戰爭,洋人為了私利落井下石,掐斷了交通,懷大人又當如何?鐵路交通是國家血脈,一旦落入他人之手,無異於被人掐住了喉嚨,此事萬不能答應。”
載洸一番話懟得他啞口無言。
光緒:“載洸說得沒錯!此等利器,怎能交於敵人之手。不過,一下子啟動這麽大的工程,我們又缺乏相關經驗,你能應付得來嗎?要是建成之後狀況百出,國家貧弱之際,浪費了大量資源卻又沒有收益,那就是雪上加霜了。”
載洸:“皇上放心,商辦衙門的交通部這些年來不僅在積極引進外國人才,同時也在不斷培養本國的工程師,這些年來的公派留學生計劃已經到了收取果實的時候了。
前幾批留學生已經陸續畢業歸國,時至今日,我國已儲備了工程師人才,其中就包括詹天佑這般畢業於耶魯大學的世界級頂級工程師,他是鐵道部的總設計師,其中大部分勘察、設計工作,都是他負責的。
有了本國人才儲備,輔之以外聘,再由商辦衙門的專業人員籌備、組織、監督、審查,可確保工程進展順暢。”
光緒皇帝興奮地站起身來,走到載洸麵前:“行啊你!原來你幾年前就開始規劃如此龐大的工程了,朕還真是小看你了。”
光緒拍著載洸的肩膀,“當初放權讓你繼續主辦商辦衙門,是朕幹過的最正確的決定!高瞻遠矚,未雨綢繆,實乃王佐之才。好好幹,隻要咱們君臣一心,全力推行變法維新,我大清振興指日可待!”
載洸趁熱打鐵說:“臣還有一事要奏報。臣認為,縱觀古今中外,國家欲振興,首在人才,而人才的培養,首在教育,這些年來,朝廷雖然一直在組織學生赴美、赴歐留學,但這樣做效率太低,而且經費又昂貴。
因此臣建議,在中國開辦新式學堂,采用西式教育模式,聘請外教做顧問,實行義務教育,在沿海幾個發達城市先試點推行,爾後再惠及全國。”
光緒:“朕上次聽你說過,但是眾臣還不知曉,朕也是一知半解,你再說說看,這義務教育?值的是什麽?”
載洸:“簡單來說,就是孩子一旦到了學齡,就要強製入學堂受教育,這是提高國民素質,為國家發展儲備人才的百年大計。
那些富強起來的國家,無一例外都實行了義務教育,我大清目不識丁者甚眾,嚴重製約了我國的發展,實行義務教育已經是刻不容緩。”
翁同龢:“皇上不可,士農工商,皆各行其職,由此才能國泰民安,若是天下人人都去讀書致士,那全國那麽多的土地,誰人耕種,全國四萬萬人口,又有誰來養活?”
光緒:“朕也有此憂慮,眼下國事艱難,處處都要用到錢,現在推行如此艱巨的國策,是否操之過急了?”
載洸:“甲午戰敗後,我們與日本簽訂了停戰和約,其中有一條規定,就是開放中國的文化準入的條件,允許外國人在中國開設電報、報紙、私塾等業務,各大強國也借機獲取了片麵最惠國的待遇。
更令人擔憂的是,外國的宗教活動也日益猖獗,傳教士紛紛湧入中國,不僅破壞了原有的生活,同時也埋下了動亂的隱患。
如今我們不僅麵臨著國土危機、經濟危機,同時也麵臨著文化入侵的危機。封鎖已經不可能,我們不能再逃避了,隻有迎難而上,加大對教育、文學、媒體、娛樂等軟實力的投入,掌握其中的話語權與主動權,才能有效的抵禦洋人的文化入侵。”
光緒:“凡事得分清孰輕孰重,現在,我們要將僅有的資源都投入到富國強兵上,搞交通工業,造槍炮武器才妥當。要是提升你口中所謂的‘軟實力’,是不是有點南轅北轍了?”
載洸:“回皇上,隻要人口素質提高了,工業發展了,我們的生產力也會隨之提高。我們可以有更多的剩餘的勞動力投入到工商業的發展當中,要想國家複興,這是必經之路,西方國家由落後到強盛,也是走了這樣一條路。
反之,要是人口素質低下,人才匱乏,則會大大製約國家發展,人才強國與軍工強國,前者是因,後者是國。”
光緒似懂非懂地聽著,“這想法是不錯,但是這麽聽起來,要想實行義務教育,就得建學校,請教員,恐怕又需要一筆巨大的經費吧?這筆經費誰人來承擔,你想過沒有?”
載洸:“臣想過了,建學校、請教員的錢,先由商辦衙門墊著,學員的學費,富庶人家自出,承擔不起學費的,由衙門相關工作人員評估過後,給予減免、補貼。試點的幾大城市經濟發達,開放程度高,可支持義務教育政策的推行。”
光緒皺了皺眉說:“耗資頗巨啊,朕一直在聽你說,商辦衙門可是在借錢維持運營的,勉強支撐著,現在既是修鐵路,又要推行義務教育的,有那麽多錢用嗎?”
在他人看來,商辦衙門就是載洸一人的衙門,全國超過一半的國有企業都是掌握在他一人手上,管理的事務不僅繁雜,還涉及到了近代金融、科技工業等高端知識理念,即便是將所有文件都給君臣翻閱,他們也看不出個所以然來,何況載洸是否有所保留,其他人也未可知。
他們都想知道商辦衙門到底多有錢,能一下子辦這麽多燒錢的事情,都在死死地盯著載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