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三章 後生可畏
翁同龢:“這是關係到國家尊嚴的問題,我大清乃是中華正統,天下共主,萬國來朝,既要求和,也要挺直了腰杆接受日本的和談請求,豈有登門拜訪、屈膝苟合之理?”
李鴻章:“翁師傅,究竟是和平重要,還是麵子重要?你拎得清嗎?”
翁同龢:“當然是麵子重要,我泱泱中華,豈能低日本一等?世界各國都看著我們呢,絕不能讓洋鬼子瞧不起。請皇上聖斷!”
下麵的臣子講了那麽多,光緒卻還在琢磨著李鴻章剛剛說的那一句話:“除非讓醇王爺繼續掛帥征戰,才有可能取勝”,這句話再次刺痛了光緒敏感又脆弱的神經。
光緒沉思了一會兒說:“載洸在戰場出生入死,九死一生,曆經萬般艱險跟磨難,才為咱們大清取得了這樣一場酣暢淋漓的勝利。之前是千鈞一發,萬不得已才讓你繼續上戰場。你是個大才,今後建設國家,還需要你的才智,不能再讓你去冒這個險了。”
載洸:“謝皇上體恤,臣也覺得累了,是時候該歇歇了,真要打戰,臣弟這副這傷痕累累的身軀,還不一定能夠勝任這般重任。”
光緒:“其他人說的話不一定對,但是你說的話,絕對信得過,依你看,這場戰要是繼續打下去,咱們能贏嗎?”
載洸:“不知皇上口中的贏,是怎麽個贏法?”
光緒:“收複遼東,將日本人趕出咱們的領土,最好是連朝鮮一並複國。”
載洸:“不瞞皇上,依臣之見,希望渺茫。臣也同意和談。”
載洸這一句話大大出乎了在場所有人的預料,大臣們原本是以為。以載洸血氣方剛、爭強好勝的性格,會極力主戰的,沒想到他竟然也會讚成和談。
光緒沉默了,他並不很在意載洸的立場,他在意的是,自個腳下的天朝上國,麵對這小小的日本,取勝的希望竟然如此渺茫。
翁同龢冷笑了一聲說:“醇王爺的意思是,這戰要是您打,就勝券在握,要是別人打,就希望渺茫,看來這大清國離了王爺,就真的束手無策了。”
載洸:‘非也,這是客觀因素決定的,個人隻能左右戰役,決定不了大的戰略格局。這好比,要是我上,興許能跟現在的日本人勉強打個平手,但要是翁師傅上的話,大概率就會兵敗如山倒,這就是現實。’
翁同龢氣急敗壞地說:“你……醇王爺,古語有雲,杯滿則溢,月滿則虧,老臣奉勸你一句,還是謙虛謹慎未免,切勿因驕傲誤了大好前程。”
載洸則是淡淡一笑,朝他作了個揖說:“承蒙教誨,承蒙教誨。晚輩也有一句古語相贈,‘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出自李白的《上李邕》一詩,其中,宣父即孔子,唐太宗貞觀年間詔尊孔子為宣父,《論語·子罕》有言:“子曰:“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相傳,李白遊渝州謁見李邕時,因為不拘俗禮,且談論間放言高論,縱談王霸,引起當時的文壇大家李邕不悅。
而李邕為人自負好名,對年輕後進態度頗為矜持,甚至連史書上都直言不諱地說此人“頗自矜”了。李白對此不滿,在臨別時寫了這首態度頗不客氣的《上李邕》一詩,以示回敬,諷刺了其倚老賣老的作風。
載洸這句暗諷可謂是殺人不見血,一般人如果不知道這句詩的創作背景,還還真不見得聽得懂其中的含義,但是對於飽讀詩書、一向以聖人尊師自居的翁同龢而言,可謂是殺人誅心。
可是生氣歸生氣,他也知道自個辯不過載洸,隻能惱羞成怒地對著他甩了下袖子,“哼——”了一聲後作罷。
而殿上的光緒始終沒有主見,也不能一錘定音,他還在猶豫著。這對於他而言是一個艱難的選擇,他緩緩地從自個的龍椅上站起身來,邊沉思著邊走下台階。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這一次戰爭的勝利,很大程度上都應該歸功於載洸,但是於光緒這個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而言,他在整個戰爭過程中,完全將自個短視、衝動、平庸等缺點暴露了出來,使得自己的威望不升反降,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十分渴望通過幾場勝仗來樹立自個作為皇帝的權威。
如果能在沒有載洸的情況下打贏這場仗,對他這個皇帝來說是個重大利好,他有機會增強自個在軍民中的領導力。而且,現在載洸已經將新軍的兵權全交出來了,眼下正處於兵權的真空期,他也想通過這場戰爭的契機來培養屬於自個的軍隊。
也正是因為如此,翁同龢與他心照不宣,千方百計地想要將這場戰爭繼續下去。但是對於光緒畢竟還是皇帝,他需要考慮的是繼續戰爭的合理性,如果沒有足夠的理由支撐這一主張,不僅說服不了眾臣,也沒有辦法說服自己拿整個國家的命運去賭。
既然自個沒有主意,關鍵時刻就還得問真正有主意的人,光緒走到載洸麵前說:“難道,我們就沒有辦法打贏日本人?我大清真的就如此羸弱,沒有一戰之力嗎?”
載洸:“皇上,戰爭講究的因素過多,傳統兵法上所說的天時地利人和,其實於新時代的國際戰爭而言,已經失效了。
而所謂的仁義道德在戰場上也不管用,現在的國際戰爭就是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真正能決定戰爭走向的,一是軍隊的軍事素養,二是戰爭國的綜合國力。
前者自不必多說,自從開戰以來,我軍無論是在單兵作戰能力還是戰術執行力方麵,除了新軍不落下風之外,都是部隊都是遠遠落後於日本人的,最能直接說明這點的,便是傷亡比。
據統計,開戰到現在,敵我雙方的戰鬥減員人數比是1:4,我軍之所以能從戰爭之初的頹勢,打到現在勉強拉到勢均力敵的地步,是靠無數將士的性命鑄就的戰果。
至於綜合國力,就目前而言,我們跟日本還存在不小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