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重生晚清之扭轉乾坤> 第四百零六章 舌戰群儒

第四百零六章 舌戰群儒

  榮祿:“醇王爺縱有萬丈豪情,仍隻是口舌之快。戰爭不是靠嘴巴吹出來的,你口口聲聲說能保住北京城,這天下哪有絕對的事情,何況日寇此刻正占據上風,你讓我們怎麽相信?”


  載洸冷冷一笑,“榮中堂說本帥不懂戰爭,莫非中堂大人更懂得兵法?也是,看你如此振振有詞,信心十足的模樣,想必也已經有了禦敵之策了。我想,留中堂大人下來保衛京師,我護送皇上跟皇太後離開,再合適不過了。榮中堂敢擔下這個重任嗎?”


  榮祿:“你……論軍事指揮,我確實不如你,可是這也不代表你就可以百戰百勝了。你要是能必勝,旅順又怎麽會落入敵手?”


  載洸:“旅順一役,我軍以三萬之眾對數倍之敵,且後勤補給均斷絕,在這樣的情況下,還能抵擋日寇一百餘天,殺傷兩倍於我的敵軍。


  如今北京城高池深,糧草軍火充足,僅京城內部以及周邊可動用的軍隊,就達五萬之多,更何況還有直隸前線正與日軍激戰的駐軍、及山東省的精銳新軍。


  我們能在日寇進攻北京之前,就聚集到十萬主力部隊。以日寇的補給能力來看,他們短期內,能支撐登陸作戰部隊的數量,絕對不超過五萬。有此條件,何愁倭寇不退?


  其他大臣之所以畏戰,是因為他們膽怯,更是因為他們無能!畏敵如虎,膽小如鼠,簡直就是我大清的恥辱!”


  奕劻:“你……目無尊長,你這是大不敬!”


  載洸:“朝堂之上無長輩,隻有君臣。我罵的是奸臣昏臣,是誤國之臣!”


  奕劻:“我問你,你執意要將皇上與皇太後置於險境,是何居心?你這是斷了大清的根啊,難道就不怕列祖列宗在天之靈,降以天譴嗎!”


  他伸出的手指都快抵到載洸的眼睛了,隻見載洸淡定從容地微微側身,臉上露出了更為滑稽的笑,“慶王爺這話,就有點賊喊捉賊了,主張棄城而逃之人,才是對祖宗的大不敬!京師是國本,何謂國本?國本便是社稷之本,民生之本,宗廟之本!

  你自個可以為了保命,獨自夾著辮子灰溜溜地逃跑,可是你帶得走這萬千黎民嗎!你帶得走曆代帝陵嗎?帶得走祖祖輩輩營造的宮殿與京城嗎!


  你這才是對背棄祖宗,不忠不孝!你要是願意不顧天下人的唾罵,不顧祖宗的根本,你現在就可以逃!不要讓連累皇上跟你擔一樣的罪名!”


  奕劻在對麵已經被罵得身子都顫抖起來了,載洸也不跟他廢話,直接對著光緒說:“皇上!幾十年前圓明園那場大火燒得還不夠旺嗎!本朝絕對不能再經曆第二次京師淪陷的恥辱!


  否則,我們何以麵對列祖列宗,何以麵對黎民百姓!軍民皆有死戰的勇氣,難道我們這些君臣,就不敢拚死一戰嗎!


  皇上,您才是北京保衛戰的決勝關鍵,若是京師無主,軍心不振,民心潰散,我們何以禦敵!望皇上三思!”


  那兩個後黨被載洸這一頓臭罵,竟想不出攻擊的措辭來,氣得憋紅了臉,隻能在一旁隻能用瞪大了眼睛看載洸,對著他甩甩袖子,退到了一旁,不敢再自取其辱。


  聽完這話,光緒的內心像是被觸動了一般,沉思了片刻之後,猛地拍了下扶手,站起身來,“朕絕不做敗逃之君!朕意已決,死守京師,就在北京城下將倭寇打敗!讓他們見識一下我大清的天威!”


  翁同龢:‘皇上以社稷為重,以天下為重,有此英明神武,實乃國家之幸,百姓之福。既然要選擇堅守京師,就要做好萬全之策。等到各方兵馬來援,編製混雜,不易統屬。


  如今皇上已經坐鎮京師,何不趁此機會禦駕親征,以天子令號令三軍,指揮作戰,統籌部署。若能如此,皇上雄才偉略,將士們定能在皇上率領下,如沐天威龍恩,定能勢如破竹,所向披靡,一鼓作氣收回遼東失地,令日寇俯首稱臣,指日可待!’


  載洸一聽這話,不禁打了個冷戰。而眾臣當中,除了一些清流黨出來附議之外,其他人也都沒有站出來表態。


  光緒此刻雖然是雄心萬丈,但是看到底下臣子的反應,內心也涼了一大截。不僅是底下的臣子對自己的軍事才能沒有信心,他也知道自己幾斤幾兩。


  但是即便如此,底下臣子這一反應,也不被他這帝王之心所容忍,覺得自己有被冒犯到,他嚴肅著臉問:“載洸,翁師傅所言,你意如何?”


  光緒又來了一道送命題,載洸思索了一下解題思路,要解這種難題,就要另辟蹊徑,避實就虛,不然就情不自禁地掉進陷阱裏麵了。而載洸作為解題大師,自然深諳此道,


  “皇上,臣覺得,皇上日理萬機,殫精竭慮,倘若再讓皇上親自承擔繁重的軍務,則是我們底下的臣子將帥的失職了。


  何況,這天下本就是皇上的,天下兵馬都都應效忠於皇上。隻要皇上一聲令下,誰敢不從?臨陣統帥的事,交由下麵的人負責即可,皇上坐鎮宮殿,一可遠離前線戰火的威脅,二來也可保重龍體,料理朝政。如此一來,軍政朝政兩不誤,大局可定。”


  翁同龢:“醇王爺此言差矣,當年,聖祖仁皇帝三次親征準格爾戈爾丹,蕩平西北判斷,縱橫疆場,運籌帷幄,也不見得把政事給耽誤了,皇上如今已長大成年,是一代英明神武之君,政事與軍事,均可以親力親為。”


  載洸聽完,也不再爭辯,便順了翁同龢的意思,“翁師傅說得有理,皇上正值壯年,如今倭寇兵臨城下,皇上親自來指揮作戰,必定士氣大振,旗開得勝。”說完,載洸便不慌不忙地退到了一旁,當起了觀眾,因為他知道,有人比他還要急。


  果不其然,載洸這一番附和的言論著實把一眾後黨大臣給嚇壞了,原本他們都以為,載洸肯定會在這種時刻跳出來製止光緒的衝動,畢竟帶兵打戰可不是鬧著玩的,光緒從戰爭初到現在所表現出來的軍事才能,簡直令人不敢恭維。


  更重要的是,這樣一來便讓帝黨有了掌兵的機會,這是一眾後黨最不願意看見的,於是,後黨大臣在見到載洸這顆快打出去的子彈、自個又回到槍管裏之後,便知不能再作壁上觀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