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七十四章 戰時管理政策
一些有文化、有名望的人,都被載洸拉攏過來,一起推行這個“戰時管理政策”的實施。
菜市口是最熱鬧的地方,人也聚得最多,楊舉人站在那告示的麵前,對著眾人說道:“父老鄉親們——父老鄉親們——肅靜——肅靜,聽老朽一言。
這個所謂的‘戰時管理政策’呢,就是讓大家把手頭上所有能用的東西,包括房屋、糧食,以及多餘的衣料棉布,都上交給朝廷,讓軍隊來統一調度,統一分配……”
話剛說到一半,就有人開始焦躁不安了,“這糧食都叫了上去,那我們吃什麽呀!不是要餓死街頭了嗎?”
“連住的房子都交上去,那我們不是要睡大街嗎?什麽都沒有了,我們這跟乞丐有什麽區別?”
“軍隊這不是要明搶嗎?進城之前不是說好了嗎?不拿百姓一針一線,不占百姓一磚一瓦,怎麽這會又幹起強盜的活來了!”
“我們不幹!打死我們也不幹!”
這時,一個軍官站出來,朝人群大吼了一聲:“肅靜!聽這位楊大伯講完!都不準插嘴!”
眾人看了看他手裏錚亮的步槍,都心生畏懼,不敢亂插話了。
那個楊舉人接著說道:“鄉親們呐,不是你們想的那樣的,朝廷實施這個‘戰時管理政策’呢,不是為了跟大家搶吃的搶住的,恰恰是為了保護大家啊。
現在軍隊遇到了些許困難,前方的將士缺衣少食,到旅順躲避戰亂的難民呢,也遇到了同樣的困難,作為旅順人,我們這時候站出來伸出援手,不僅是站出來幫助軍隊抗擊倭寇,保護咱們的性命與家產,更是為了盡地主之誼啊。
大家夥放心,隻要你們配合朝廷‘戰事管理政策’的實施,今後,你們的衣食住行,就都歸旅順臨時政府統一負責了。我們仁義寬厚的醇親王,一定不會讓大家受委屈的。”
一位婦女說:“楊舉人,您這話說的倒是好聽,但是這事要是真得辦起來,可就沒那麽麻溜了。我們這手頭上,本來有四個窩窩頭,可以吃四天,現在要是上交給朝廷,朝廷分給四個人吃,我們不就隻能吃一天了嗎?
您是文化人,這個道理不可能不明白,我們也不是傻子,隨隨便便,被你這麽一通忽悠,就把吃的住的全都交上去。
我們家上有老下有小的,兩個老人還有五個孩子,全都仰仗著家裏那點口糧過活,如果都交上去了,將來要是糧食都吃完了,朝廷不管我們了,你讓我們找誰說理去?您這不就是要逼死我們嗎?”
楊舉人笑了笑說:“父老鄉親們莫慌!醇親王說了要對大家的安全與生命負責,這絕對不是一句空話!
王爺這樣子做,可不是逼你們呐,恰恰是為了救你們呐。我知道,你們當中啊,有好多人,家的的米缸都快見底了,還在那裏苦撐著,就等著日本人什麽時候能滾出去,解除封鎖。
但是依我看呐,倭寇現在是愈發猖獗,一時半會,咱們這個封鎖還解除不了,大家既不能出海捕撈,也沒辦法找人換糧食,這春天還沒有到,也種不了莊稼,大家要怎麽辦啊?
難道等著家裏的糧食吃完,活活餓死嗎?醇親王可真是仁義啊,願意出來幫助大家,你們怎麽還不領情呢?”
又有人說了:“別人家沒吃的了,可是我們家還有幾袋米呢!我又餓不死。各家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你們去參加那個‘戰時管理政策’就得了,我們家就不參與了。”
楊舉人:“不行!這個政策每個人都得參與!你們不要以為你們家裏有吃的,有住的,就能恃無恐,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這是迂腐之見!
你們好好想想吧,我們沒吃的,那日本人遠道而來,跋山涉水,他們更缺吃的,要是前線將士們沒吃的,打了敗仗,日本人進城了,你們家裏的糧食還有嗎?
再說了,我們即便不說日本人的事情,就拿我們這個鎮子的人來說,要是街坊鄰居都沒吃的了,就會被逼上梁山,去偷,去搶,到時候,你們家恐怕連地上的磚,天上的瓦,都要被人給掀了!
鄉親們呐,戰亂時期,我們隻有團結一心,眾誌成城,相信朝廷,相信新軍,相信我們的醇親王,我們才有活路啊,要是為了一己之私,到頭來,我們誰也活不了。老朽話都說到這兒了,各中利害,你們自個得拎清啊!”
楊舉人說完,場下好些個人都陷入了猶豫、沉思、竊竊私語。
“好!我們這就回家去,把家裏有用的東西都交給新軍,把屋子都騰出了給朝廷征用!我們要加入‘戰時管理政策’!響應國家號召!”
楊舉人開心地笑了起來,眼睛眯成了一條縫,“鄉親們回去別忘了奔走相告,號召身邊的左鄰右舍一起加進來,咱們今後,就是鐵打的自己人了!”
很快,聚眾的人群就走了一半,那些走掉的人,都是家裏貧窮、沒有積蓄的人,對於他們來說,這是穩賺不賠的生意,剛好解決了他們的燃眉之急。
而留下來的那一半,則是家底稍微殷實一點的人,這時候,讓他們把家裏僅有的一些口糧上交上去,吃飯問題就沒有著落了,如果響應這個政策,對於他們來說則是風險極大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