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重生晚清之扭轉乾坤> 第一百七十二章 不宣而戰

第一百七十二章 不宣而戰

  李鴻章出了宮門後,便邁著快步追了上來,兩人並肩而行。“貝勒爺,為何愁眉苦臉呐?”


  載洸苦笑了一聲,“中堂大人這不是明知故問嘛。”


  “貝勒之心,經天緯地,浩瀚縹緲,豈是平常人能參透一二。”


  “中堂大人謬讚了,即便是高瞻遠矚,深謀遠慮,再怎麽清醒的頭腦,放到這殿堂裏,還不是一文不值?”


  李鴻章淡然一笑,語重心長地說道:“在人生的戰場上,清醒的頭腦,猶如一把沒有刀柄的利刃,雖然能製敵取勝,但是,也會讓手握利刃的人流血。握得越緊,傷口就越深。


  貝勒爺,在這煙霧繚繞的世道中,要想摸索出一條道路來,就得有愈挫愈勇的覺悟。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曠世之才,亦唯有堅韌不拔之誌。唯有堅韌不拔,方能成就千秋偉業。隻要百折不撓,總有一天,貝勒也能為天下人指明一條正道出來。


  然今形勢所迫,該鬆手時,還得鬆手,以免被手中的利刃反噬。否則,還沒等到一展宏圖的時候,自己的血就得先流幹了。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越到關鍵的時刻,就越要沉得住氣。臥薪嚐膽,忍辱負重,方能迎來曙光。”


  載洸沉重地歎了口氣,“跟他們說了那麽多,有用嗎?不到大難臨頭的時候,他們是不會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的。本貝勒倒要看看,到時候,他們要如何自處!”


  “即便是大難臨頭了,他們也不一定能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事態若是失控,大部分人也隻會推脫責任。以貝勒的胸襟,不應該跟那些迂腐淺顯的人計較,而應當立足於大局。”


  “大局?我現在連話都說不上,談什麽大局?”


  “一時失意,不代表一輩子都失意。總有一天,貝勒一定能向世人證明自己的膽識和謀略,待到十萬火急時,也唯有貝勒一人,能力挽狂瀾。到時候,貝勒就可以盡情地施展自己的才能了。”


  “到時候?還要等多久?等到日本人打到山海關,打進北京城來嗎?到那時候,即便是朝野上下都幡然醒悟,又有什麽用呢?”


  “日本人想要打進中國來,也不是那麽容易的,不死,也得掉一層皮,貝勒隻要放好心態,靜待時機,會有希望的。”


  載洸停下了腳步,仰天長歎說:“隻怕,到時候,兵敗如山倒,士氣喪失,人心惶惶,再想重整旗鼓,已經無望了。


  可憐我遠涉重洋的將士們,怕是還未登上朝鮮,就已經命喪海疆了。”


  “如果是雇傭英國船隻,插的是英國國旗的話,老臣料想,那日本人也不會輕舉妄動。”


  “中堂大人要真這麽想,就太小看日本人的野心了。據我所知,日本的伊藤博文內閣和國會正處於對立狀態,在野黨六派攻擊政府,日本內閣此刻正麵臨議會的不信任案彈劾。


  這時候,他們急需一場戰爭來挽救他們的政治危機,而對清作戰,就是他們的救命稻草。此刻,日本政府尋找戰爭的契機不是一般的狂熱。


  日本民眾也被軍國主義洗腦,都在瘋狂地求戰,現在的日本,就是一隻失去了理智的戰爭野獸,但凡有機會,都會迫不及待地撲上來咬一口。”


  說完,載洸便自顧自地走了,留下李鴻章一人站在原地,轉過身來,一臉茫然地望著遠處紫禁城那一抹高聳入雲的圍牆。


  七天之後,光緒在養心殿上,將兵部的急奏扔到了地上,一眾軍機大臣跪下下麵,個個神情緊張。


  光緒怒喊道:“日本小兒!無恥至極!竟然不宣而戰!在豐島海域,擊沉我大清的運兵船!廣乙號縱火自焚,濟遠號倉皇逃竄,英國高升號被日本擊沉,船上的一千將士,竟然就這樣命喪大海。這是大清的恥辱!”


  翁同龢:“皇上,先前李中堂曾許諾過,雇用英國船運兵,插英國的旗幟,日本必不敢侵犯,可如今,英國的高升號竟然被日本擊沉了,李中堂應當為此次事故承當應有的罪責。”


  奕劻:“皇上應當賞罰分明,以振軍威,此次事故,李中堂難辭其咎。”


  光緒:“李鴻章,你該當何罪!”


  李鴻章:“回皇上話,老臣先前說了,用英國船隻運兵,隻能達到讓日本‘有所忌憚’的效果,並不代表日本絕不釁開自彼。


  何況,那日道出此計,隻是在眾大臣定下了‘避免爭端’、‘後發製人’的戰略基礎上,所提出來的最可行的方案,實屬無奈之舉。戰場瞬息萬變,豈能萬事具料,即便是兵聖再世,也有失誤。”


  翁同龢:“李中堂要是力不從心,德不配位,就該讓位於賢。”


  李鴻章笑了笑說:“翁師傅倒是深諳兵法,如今與日開戰,已經不可避免,不如老夫將淮軍與北洋艦隊交給你,讓翁師傅前去前線指揮作戰,老夫退居後方,為您管理後勤如何?”


  翁同龢:“就怕你舍不得交出來!”


  李鴻章:“隻要翁師傅敢上前線,我李某就敢交兵權。”


  翁同龢:“你……”


  光緒拍了下桌子,“行了!現在是你們吵吵嚷嚷的時候嗎!李鴻章,你這次的失誤,朕替你記下來。現在,最要緊的是商議如何應對此事,你來說說你的看法。”


  李鴻章:“回皇上,日本既已不宣而戰,必定向我軍發動全麵進攻,眼下,最要緊的是往朝鮮戰場增兵,以應對來犯之敵。”


  “那你說說,要派哪些兵去。”


  “老臣以為,應當集結淮軍、毅軍、盛軍、奉軍各部精銳,前往朝鮮作戰。”


  翁同龢:“李中堂手裏的淮軍,每年可是用了我大清過一半的陸軍軍費,朝鮮戰事一開,讓李中堂手裏的淮軍前去應對,不就綽綽有餘了嗎?何至於動用數省之軍隊?”


  李鴻章:“翁師傅又暴露自己的見識水平了。將士們又不是個個都是大羅神仙,能夠腳踩風火輪,身乘筋鬥雲,一下子就能天降朝鮮的。


  前線軍情緊急,眼下,應當調用能及時到達戰場的軍隊,迅速投入到戰爭當中,不然,等到後方軍隊到達,前線就已經失守了。


  另外,淮軍大部分駐紮在旅順、大沽口、威海衛等戰略要地,還有數千裏的海岸線要協防。日本的艦隊是重點盯防對象,要是把淮軍都調去了,誰來看守海防?”


  李鴻章這一頓話懟得翁同龢啞口無言。


  光緒:“行吧,就依你說的辦,朝鮮戰場的總指揮,總得定個人吧?我看,葉誌超就不錯。”光緒說完,還將目光調轉向了載洸,隻見他一臉漠然,神情肅穆地跪在那裏,始終默不作聲。


  光緒:“載洸,你有何看法?”


  “回皇上,葉誌超已經年過花甲,且久疏戰場,臣恐其不負當年之勇,難堪大任。”


  “那你有什麽合適的人選,可以舉薦的嗎?”


  “臣願往。”載洸說著,眼睛卻充斥著空洞麻木,沒有一點期待的感覺。


  翁同龢:“皇上,貝勒雖創設新軍,然未經一戰,尚無任何作戰經驗。如果讓貝勒前去,臣恐難以服眾,軍心不穩。貝勒還是量力而行為妙,切勿逞一時之能,而壞了大局。”


  榮祿:“貝勒還擔著籌備萬壽慶典的重任,此時若是抽身,恐一時無人能勝任。皇太後對貝勒寄予厚望,貝勒還是顧全大局,專注其職的好。”


  光緒:“說得是,統兵作戰,畢竟不是兒戲,還是要慎重,你就安心地待在京城裏,將皇太後她老人家交代給你的重任,好好完成吧。”


  載洸輕輕地吐出一個字:“是。”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