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狀告兵部
大唐的上朝是每天一次,不過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得去朝堂上占班。
比如說狄仁傑這樣的大理寺卿,他並不是需要每天早上都來坐班的。因為他並不在六部之中,也不是堂官,也不是郎官,所以並不需要在朝堂上等候天後的懿旨。
所以他每天早上起來隻是需要去大理寺就好。
不過這兩天狄大人正在取證,行蹤也就更加飄忽不定了。
天後也好,大理寺種人也罷,早就已經被這件事情弄的習以為常了。
除非是天下太平,否則狄大人很少會在大理寺待著。
他不在,李慕然自然也不會在。
可是今天朝堂之上卻熱鬧起來了,就連武則天自己都沒有想到一時間竟然會有這麽多的奏本,直接衝著兵部過來。
就別說在朝堂之上了,甚至在底下的奏章大多數都是在參奏兵部的。
武則天甚至都感覺這鋪天蓋地,一時間招架不住了。
“怎麽會有這麽多的奏本參奏兵部?”
看著書桌上起起落落好幾遝子的奏本,武天後第一次感覺到事情難辦。
“天後,薛梅覺得奇怪。”薛梅在旁邊問道。
“哦?你奇怪什麽?”天後問道。
“這種陣仗您並不是第一次看到了怎麽這一次感覺到您似乎特別緊張呢?”薛梅問道。
薛梅這個問題問的武則天自己都覺得奇怪。
眼前這一切完全就是她的手筆,和當年長孫無忌那一次比起來,這隻不過就是小陣仗而已。
但是……武則天看到如此多的奏章似乎是沒來由的一陣驚慌。她都不知道這一陣驚慌從什麽地方來。
薛梅這麽一問,武則天仿佛突然間想到的什麽似的看了薛梅半天。
“薛梅啊,我突然間想起一件事情來。狄仁傑現在在幹什麽?”
不知道這個話題是怎麽拐到這個上頭來的,薛梅也是一陣愕然。她茫然的說道:“天後,薛梅也不知道他在幹什麽。自從回到神都之後,我就整天在您的身邊待著啊。最差也是回到梅花閣去,一直都沒有出過宮。天後怎麽想起問他了?”
“我是說內衛回報,他每天都在幹什麽?”武則天問道。
“前兩天內衛回報當中,他出了京城似乎一路往南去了。應該沒有走多遠,就在京郊附近。”
往南去了?
“他去了汝南?”天後問道。
“應該沒有那麽遠,還在洛陽附近。”
看起來,狄仁傑應該是為了尋找線索出去私訪了。
“那就對了。”武則天仔細看了看這些奏章,然後從中挑出來的一個人的奏折。
這個人上奏的時機剛剛好,也不算太早,也不算太遲。從一般人的角度來看這個人的這本奏折應該就算是一個跟風的奏章。
可是武則天卻知道這整個一件事情應該是這個人從中策劃的。因為他上奏章的時機實在是太巧了,巧到在這個時期不應該是他上的。
這個人自然就是索元禮。
“看到這份奏章了吧,這個實際上是真巧合。但是人不對。”天後說著又找出來了,其他的幾份奏折。
剛才還是鋪天蓋地的一桌子,現在已經被她弄的是條理分明。
看到這個順序還有這個手法,和自己當年如出一轍,武則天自己都樂了。
“果然,還是這個老手法,還是個老味道。狄懷英呢?當初就是他帶著眾臣反對才沒有把事情最終做絕了。他今天倒是不聞不問啊。”
“他應該是不知道吧。”
“是啊,他可真巧。當年我特地把他支出八百裏之外,他硬是趕回來了。如今怎麽就在神都南邊,反而不知道了?”
薛梅這回可是聽得明白。
她其實心裏麵也覺得奇怪,甚至剛剛都在捏了一把汗。
本來以為今天的事情已傳開之後,狄仁傑怎麽說也應該是在中午之前趕到。可是誰知道現在都不見人影,眼看這時間可是該用午膳了。
“天後……狄大人是不是正在往回趕?”薛梅問道。
“我看就不用他往回趕了,薛梅,速速去他家裏邊把狄仁傑給我找來。我倒是想聽一聽,他究竟想幹什麽?”
天後這話說的薛梅奇怪。什麽叫做狄仁傑究竟想幹什麽?這件事情和狄仁傑沒什麽關係吧。
不過天後已經下了懿旨,她是不敢耽擱的。
正要接旨就聽到外麵的太監突然高聲傳話:“大理寺正卿狄仁傑狄大人,千牛衛將軍李慕然李大人,請求覲見。”
“看到了吧,掐著點兒來的。早一點都舍不得過來。”天後指了指外麵輕輕一笑。
她索性站起身來,從後麵的書桌走到了前麵的前廳。
左右兩邊的宮女將帷幔放下來之後,天後便揮了揮手讓他們下去了。
“薛梅,傳令下去,書房在好了二十步之內不準有人。但有接近者格殺勿論。”
天後這可是少有的硬氣,薛梅慌忙領命而走。
大門吱呀呀打開,狄仁傑和李慕然兩個人慢步上殿,在禦階之前二十步跪下。
“臣,狄仁傑……”
“行了行了,這些繁文縟節都給我省了吧。你可給我闖了天大的禍,又跑到這裏來看笑話。狄懷英,你真以為我不敢殺你,是嗎?”
天後很少有不耐煩的時候,這一次卻是單刀直入直接給狄仁傑把那層麵具給摘了。
李慕然聽到這話之後,臉上顯現出愕然的表情,一句話都說不出來。不過狄仁傑卻隻是嗬嗬一笑,反問一句:“天後這話可是冤枉。臣,出去尋找線索,現在剛剛回來。一聽說兵部的事情就趕緊趕過來了。您要是說臣來的晚了,臣無話可說。”
說到這裏,狄仁傑話鋒一轉。
“但是天後若是說臣給您闖了天大的禍事,狄仁傑尚且不知您說些什麽?以為臣闖的禍您還不知道呢。”
這……我不知道?
武則天還真不知道這裏邊有什麽事情是狄仁傑做出來但是她不知道的。
狄仁傑從懷中拿出了一個奏本,高高舉過頭頂。
“臣這裏有一本奏本,參奏您手下例鏡門參知索元禮貪汙受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