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大唐狄仁傑之沙海神殿> 第十四章:古來投誠

第十四章:古來投誠

  也對,這自古以來都是帶上家小前去投誠。


  從來沒聽說過隻身投誠,反而把家小落在另一邊的。


  因為隻身投誠,大多數都是詐降,幾乎全是臥底的細作。


  李敬忠就算是突厥人,如此不帶家小舊部重新投降過去……突厥可汗可不是草,他也得想想這個人是不是詐降啊。


  薛梅點點頭,的確。考慮這件事情不能單單從大堂的角度來考慮,還得考慮一下突厥那邊。


  李敬忠投降突厥,這件事情對於大唐而言是一件驚天動地的事情。


  對於突厥而言又何嚐不是一件大事?

  他隻是帶了三萬精兵過去,家小舊部全都沒有。突厥那邊又不是傻子,當然要想一想是不是借著詐降要攻打突厥。這三萬隻是先頭部隊,後邊還有數十萬大軍等候呢。


  畢竟李靖當年西征突厥,早就把突厥人打怕了,生生的讓一個突厥分成了東西兩個突厥!

  蘇定方更是連滅二十五國,讓西域諸國聞風喪膽。


  如今這些朝廷大將雖然已經上了年紀,但是虎威仍在,長城不倒。更何況新出的將領中李楷固、王孝傑哪一個是易於之輩?


  突厥就算是接受李敬忠的投降,也得仔細掂量掂量自己還剩下幾口氣。


  他們剛剛度過五十年難見的大旱,如果此時又被大唐咬上一口,恐怕也就隻剩下俯首稱臣的份兒了。


  “下麵再來說第三點。”狄仁傑說道,“也是至關重要的一點。肅州刺史曾經派人出去找過,除了找回戰場上的那些殘骸之外,還帶回來了一個傻子。看起來我們得去一趟肅州府看看那個傻子到底是什麽人了。”


  “大人有把握治好那個傻子?”


  李慕然一聽就知道狄仁傑這是又打算巧使妙手。


  “這個傻子有可能是被戰場上腥風血雨下風的,也有可能是先天的傻子。不管是哪一種,基本上都是被五邪迷了心竅,這倒是好治。”


  恐怕天下也隻有狄仁傑他有資格說這個話。


  他的鬼醫十三針獨步天下,由此功力者,少。


  “所以這也是大人讓千牛衛好好休息,明天一早要趕赴肅州的原因?”李慕然問道。


  狄仁傑點點頭。


  “沒錯,所以我們進入肅州府一共有三件事情要做。第一件事情就是查一下那些跟隨李敬忠的舊部是否還在?第二件事,李敬忠的夫人是否還在?第三看看那個傻子是什麽人,究竟是什麽原因變成傻子的?”


  “看起來這一回我們又有事情做了。”李慕然笑道。


  “還有一件事情。薛梅,這件事情得由你來做。”狄仁傑突然想起了什麽似的對薛梅說道,“你還要調動內衛在這附近駐紮,把玉門關盯緊了。”


  “大人,這可真夠偏心眼兒的。在這個地方盯人,整天吃土吞煙的全交給內衛啦!”薛梅這話說的是沒心沒肺。


  狄仁傑哈哈大笑。


  “這種工作內衛要比千牛衛更上手。千牛衛嘛,本身隨行官員保駕護航這還行。但是真要論及便裝易容混入民間,你看看千牛衛這身官氣,哪一個幹得了這活?”


  “說的也是。千牛衛就會承威風。”薛梅點點頭又看了看李慕然。


  李慕然輕聲一笑,搖一搖頭,也懶得和薛梅爭執。


  千牛衛和內衛本來就各司其職,要真能合並到一處的話,朝廷早把他們合並為一個機構了。


  又何必要有兩個?

  肅州的事情都商議定了,他們也就早早休息。


  第二天一大早,狄仁傑一行人便離開玉門關直直的往肅州方向而去。


  他們已經甩下大部隊好長時間了,現在必須趕緊趕去和大部隊會合。


  但是有這麽幾件事情總是在狄仁傑的心頭縈繞,感覺有些不太對頭。


  他突然勒馬停下,腦海當中一些事情不斷翻滾。


  “狄大人您是怎麽了?為什麽不趕路了?”薛梅問道。


  狄仁傑看了看薛梅又看了看李慕然。他仔細想了想,便對薛梅說道:“薛梅,你輕功好,腳程快。你現在趕緊去一趟軍中,讓他們不要進入肅州府範圍。十萬大軍分散在肅州四周圍待命。”


  “我去?這是為什麽?”薛梅茫然問道。


  “大人讓你去你就去,別多問話。”李慕然上來說道。


  薛梅點點頭便先策馬離開了。


  狄仁傑他們則是下馬,找了一套地方休息。


  “大人您是認為肅州有問題?”李慕然問道。


  狄仁傑輕輕一捋胡須,眺望遠方。


  “現在還不好說,隻是隱隱感覺這樣做比較穩妥。聖上竟然將十萬大軍交付於我,我就必須要擔負責任。”


  “慕然啊,咱們進入肅州也不要走得太快,還是在周邊查訪一下民情更好。”


  李慕然自然拱手稱是。


  狄仁傑畢竟是朝中大臣來到這麽天高皇帝遠的地方,當然要在民間查訪一番。他問問本地地方官的政績口碑如何,這也是人之常情。


  李慕然早就有這個心理準備了。


  他們稍稍休息了一下之後,不要晚於薛梅出發不過走的卻是另外一個方向。


  薛梅是要去肅州到涼州的官道上,攔截大軍。他們則是要去肅州到玉門關的沿途看看民風如何。


  狄仁傑既然打算沿途查訪一番,那自然也不著急了。


  更何況,他們查訪民間那自然是要放馬任行,慢慢的在路上走。


  所幸,這一路上倒也平順,更是收集到了不少官員風評。


  尚且還沒有見到本地刺史章立,他這個人便在狄仁傑的心中漸漸有了一個形象。


  章立這個人是科舉出身,正經金榜題名的進士。隻可惜他當年考試之時,名次卻是在三十名之後,所以沒有進京供職直接外放當官。


  多年以來,在各州府縣頗有政績,也就是肅州刺史開缺才給了他一個當從四品刺史的機會。


  別說,章立確實是一個人才來到這裏之後,勸農商立學堂教化有方。肅州雖然地處邊荒之地,又是戰亂之境,雖然說算不上富裕,但也算是政績平順了。


  就和他當年考試的名次一樣,不算高不算低。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