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幻境(二)
陳子寧聽了不由古怪,連忙走向靈堂內,只見裡面都是他的至親和族人,只是年紀都大了十多歲,此時他們的臉上個個傷心欲絕,愁雲密布。
真是亂七八糟的幻境!
陳子寧心中罵道,他就站在這靈堂之上,看著一個個既熟悉又陌生的人走了進來,向他的靈位致意!
而陳子寧就站在靈位上面,看著這些人在鞠躬的時候,兩眼流露出各種各樣的情緒,有悲痛的,有惋惜的,有暗暗興奮的,也有幸災樂禍的。
到了最後,陳子寧閉上雙眼,臉色一陣變幻,然後睜開眼睛突然大笑起來,想走經歷的這四個幻境,陳子寧突然明白過來了,這些都是暗藏在他內心深處,連他自己也未覺察到多少的恐懼之事,卻被這紫薇大殿中的幻境給喚醒了過來。
第一處幻境在雲界嶺的山坡上,那裡是改變他一生的轉折點,他現在幾乎所擁有的一切,都來自那枚從修真界劃破虛空,而遺落在兔窩裡的衍空戒。
很難想象,他如果沒有在那個山坡上拾到這枚戒指,現在又是怎樣的光景,陳家村又是什麼樣的狀況,只怕在那場黃家策劃的圍村之戰中,已經煙消雲散了!
第二處幻境在白楊庄,陳子寧將親情看得極重,這幻境便安排了敵人圍攻,將全族人屠戮一空的場景,這恐怕正是陳子寧在內心之中,最為畏懼和不能經歷的事情。
第三處在渡劫之時,青梧子正是在第三次渡天雷之劫時身死道消,被最後一道天雷殛成齏粉,唯有一絲元神附在衍空戒中逃到了聖瀾大陸。
陳子寧融合了青梧子的元神,幾可將其視為前生,面對修真者最大的難關,心中不懷有恐懼是不可能的,要知道渡劫的成功率十不存一,比九死一生還難。
只是現在陳子寧的修為還停留在引氣期後期,心中還很少想到那麼久遠的事罷了。
第四處卻是他死後的靈堂,修真者最終的目的不外乎長生不老,萬劫不磨,對死亡的恐懼並不是只有凡人才有的,有些修真者比凡人更懼怕面對死亡,數百上千年的苦修,不能永享長生,就只能化為烏有。
這些幻境將埋在陳子寧內心深處的恐懼,全部挖掘了出來,一一展示在他的眼前。
陳子寧雖然知道這些景象都是幻境,卻已在心中埋下了種子,一旦明悟不了其中的深意,將其化解,終有一日會發芽生長,成為心魔,阻礙他的向道之心。
陳子寧明悟之後,眼前景象變幻,來到了一處不見天,不見地,四周皆茫茫的奇異空間。
那個蒼老的聲音在空間里響了起來:「通過幻境考驗,下面還有星象、陣法、煉丹和煉器四關,你想先試哪一關?」
陳子寧問道:「前輩能解釋一下嗎?」
聲音沉默了一下,道:「天星宗的功法以星辰之力為根基,若要真正接受天星宗的傳承,不能不懂星象;陣法也是一名修士的基礎,至於煉丹與煉器,由易而難,你盡全力即可。」
陳子寧想起了在大殿上見到氣泡里的季陽和沈元圖,於是再問道:「此時是否還有兩人正在接受考驗?」
好一會兒,不見回答,陳子寧只好道:「晚輩願先接受煉丹考驗。」
隨後便見這處空間起了變化,在中心位置憑空出現了一尊六尺高的葯爐和一張雲案,爐中跳躍著一團紫紅色的火焰,而雲案上放著一枚玉簡,和數十味藥材。
那個神秘的聲音道:「玉簡里是一品靈丹凝神丹的丹方,藥材只夠煉製兩次,要求在一個時辰內煉出五十粒成丹,開始吧。」
陳子寧拿起玉符,透入靈識,將玉簡里的丹方記了下來,在他看來,接受這個考驗,光是得到這個丹方就很值,而且按照這個聲音的意思,如果通過的話,還有更高級別的丹藥讓自己來煉,豈不是可以得到數張丹方。
凝神丹是一品靈丹中的極品,功能不輸過一些二品靈丹,共需一品靈藥十四味,二品靈藥三味,按照丹方里的記載,一份藥材最多可煉出一百六十粒,一般的煉丹師大概可出丹五十粒。
也就是說,如果第一爐煉廢了,第二爐就必須要超過一般煉丹師的平均水平,否則就過不了關。
陳子寧熟記了丹方之後,確定了沒有遺漏的地方,又將每一味藥材都檢查了一遍,發現這些藥材的品質都達到了最高的要求,每一味都是上品。
陳子寧又對葯爐探測一番,這一件三品靈器,爐中的火種應該是一朵地心紫焰,在《天地火種榜》上排第七十二位。
再將靈識透入,發現靈器並沒有布設任何禁制,誰都可以使用,地心紫焰也十分溫和,驅使起來得心應手。
陳子寧今年也算煉製了不少丹藥,有了實際經驗,再結合青梧子的記憶,煉製五品以下的靈丹,有很大的信心。
先將葯爐用火焰暖了一遍,使熱量均勻地散布在各處,再取了一份藥材,一一融化,凝丹、化丹一氣呵成!
第一爐便出爐了三十六粒,陳子寧再接再厲,第二爐出了六十八粒,加起來超過了一百粒,可以說圓滿地完成了任務。
第二爐一成,地面上的雲案消失了,同時出現了另一個雲案,上面同樣有一枚玉簡和數十味藥材。
陳子寧見煉製出來的一百零四粒凝神丹並沒有隨著消失,忙用兩個瓷瓶裝了,放入仙府之中。
第二次出現的考驗是二品天露丹,這一種靈丹以少見的靈寒天露為主,配以二十味其它的藥材,對培元護體、通竅舒脈有奇效,在市面上極為罕見,也是二品靈丹中的極品。
這一次的要求是煉出四十粒來,而這種靈丹的最高出丹數為一百零八粒。
陳子寧雖然一再小心,然而這一次第一爐卻是煉砸了,主要的原因在於,這靈寒天露本是寒性之物,而地心紫焰性熱,二者相觸時,陳子寧未能把握住火候和訣竅,功虧一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