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撿個魔女闖江湖> 第一百五十九章 糧草之禍

第一百五十九章 糧草之禍

  “以農?”


  “以農養戰,取用於國。將軍也知,保障後勤是軍隊行動的生命線,沒有充分的後勤保障,軍隊就無法生存,更遑論克敵製勝,既然無法以壓倒性的優勢擊退匈奴諸國集結的兵力,不若換個法子。強兵是立國之本,富國是強兵之道,想取得戰爭的勝利,做到攻則取,守則固,就必須具備雄厚的經濟實力。國富則兵強,兵強,戰則勝,守則固,國則穩,民則安。保障農事便可以保證糧食補給,蓄養軍隊,是最鈍的法子,卻也是最可行的法子。”


  以農養戰,與之為取。辦法有許多,諸如,把徭役田分給耕者,與之分貨,次地輕征,增產多得,在經濟上給耕者以好處,這是“予”;同時,由於生產增加,朝廷能收取的部分也比公田不治時大有增加,這是“取”。這便是,“與之為取”原則。此外,因為勞役地租轉化為實物地租,人身依附關係鬆弛,也會使得農戶的地位有所改善,勞動興趣和生產積極性提高,同時戰亂之年,流民增多,如此也能安居於所分到的土地上,而不再四處逃亡流徙,可做到“民不移”,保證了民心穩定。


  “這場仗是打太久了,不過將軍莫要忘了,匈奴國因何發兵攻打我國。”


  古往今來,很多戰爭都是這麽打起來的。一個國家,先天條件不好,比如土地貧瘠,勞作供應不滿,百姓時常鬧饑荒餓肚子,或者時常發生天災,疫病多發,人心惶惶,民不聊生。這些先天的因素都很有可能促成戰事,自己家沒有,就想著到別的地方去開拓。


  匈奴諸國便是如此,因為國內氣候寒冷,降雨又少,土地貧瘠,多為草原,種不出多少糧食,匈奴人多以遊牧狩獵為生,經常拿著狩獵而來的野獸同朝月國邊境的百姓商隊交換糧食之類的物資,長久以往,導致越發貧困。


  若是占領朝月國,便可以搶奪良田,發展生計,國力也會因此旺盛起來。


  萬邦也想到了織夢指的是什麽,不屑地冷哼了一聲,“一群貪心的狼崽子們,覬覦我朝月泱泱大國的地大物博,良田萬頃罷了!”


  織夢點點頭,應和道:“正是,這麽大一塊肥美的肉擺在麵前,在看看自己國內的窘境,如何能不動心?”


  肥美的肉?


  萬邦的嘴角抽了抽,這丫頭的形容,真是……刁鑽。


  “不過,也正是這個原因可以利用,朝月國地大物博,可以耕種蓄養,隻要屯田耕耘,農事規模成型,方為循環之道,那時,想要拖多久都沒問題,我們能拖,匈奴人能拖下去嗎?”


  (ps:關於這段想補充一點資料,這個以農養戰是兵法中真實存在的,不想看補充的話可以直接跳過。曆史上可查的案列太多了,那就舉一個最耳熟能詳的,三國,也就是指東漢後魏、蜀、吳三國,其中魏國的經濟實力最為雄厚,一則是因為魏國所占地域廣闊,二則是由於曹操從起兵時起,就大興屯田,發展農業生產。所以,不管什麽時候,農業的地位都極為重要。三國裏發生著名戰爭有很多,其中有很重要的一場對決,五丈原之戰,交戰雙方為曹魏及蜀漢,也就是諸葛亮跟司馬懿之間的最終對決。時為蜀漢後主劉禪建興十二年。當時,蜀漢丞相諸葛亮率軍第五次北伐,由漢中出發,取道斜穀,穿越秦嶺,進駐五丈原。在此,蜀軍與魏軍對峙了100餘天,最後,諸葛亮病逝於此。可以說,司馬懿在軍事上最大的貢獻就是在實力和條件不允許的情況下“保存實力,避而不戰”,采用拖的方法將諸葛亮累死了,也將蜀國多年創造的財富在多次軍事調動中消耗殆盡。取勝的關鍵便跟農事有關,司馬懿高度重視糧食與戰爭和作戰的關係,提出“滅賊之要,在於積穀”,主張大力開展屯田,進行積穀,為戰勝蜀、吳奠定物質基礎。他先後推動曹魏采取三次大的屯田積穀行動,具體的三次行動就不一一贅述,感興趣的話可以去查一下,不過不難看出司馬懿把積穀的地方看作必爭之地。諸葛亮第五次北伐時,出武功,屯兵渭南。魏國眾將企圖防禦於渭北,但司馬懿鑒於百姓積聚在渭南,不聽眾將意見,渡渭水,在渭南背水屯營,認為積穀所在之處,就是同敵人爭奪的要點,不可輕易放棄,不能讓積穀落入對方之手。司馬懿經常把軍糧多少,作為決定速決還是持久作戰的重要根據。在軍糧己少敵多時,主張速決,以便在軍糧用盡前結束作戰。當處理部將孟達企圖叛魏的事情上,便可見其重視程度,按製度,司馬懿發兵平叛應當上表天子批準;但司馬懿駐在宛縣,距洛陽800裏,距孟達1200裏,請示天子往返需要一個月時間,他機斷行事,不經請示,倍道兼行,8日到孟達城下,16天後攻入城中,速戰速決,平定了孟達的叛變。他說下決心速決,是考慮到孟達兵少、糧食支持一年,自己將士雖然四倍於孟達,但糧食不足一月,認為以一月圖一年,不可不速。所以不經請示,不計死傷,同糧食競賽。如果糧食己多敵少,他一般主張持久,把敵人拖到兵疲糧盡。諸葛亮北伐時,魏明帝認為諸葛亮軍遠入,利在急戰,每令司馬懿持重,靜觀蜀軍之變。司馬懿堅決維護並執行這一持久方針。他認識到,自己作戰上一般不是諸葛亮對手,但可利用諸葛亮糧食困難的弱點,堅壁不戰,迫使其糧盡退兵。他甚至可以接受諸葛亮贈給他的巾幗服飾,忍受敵人暗示他不是大丈夫的嘲笑。後他向蜀軍使者詢問諸葛亮生活起居和公事繁簡,不問軍事,從了解到的情況中,預言諸葛亮活不長久,司馬懿告訴人說:“諸葛孔明進食少而事務煩,他還能活多久呢!”他的判斷,都很準確被言中,諸葛亮第五次北伐諸葛亮陣沒而撤退,蜀漢第五次北伐失敗,司馬懿等巡行了諸葛亮的遺壘,軍師辛毗認為,諸葛亮是否已死,尚未可知。司馬懿判斷,軍家所重視的,是軍書密計,兵馬糧穀,現在都拋棄了,難道有人丟了五髒可以生的嗎?認為諸葛亮必死。魏軍追到赤岸,便得到諸葛亮已死的確切消息,即八月,諸葛亮病故於五丈原,享年五十四歲。這便是靠存糧拖把蜀國拖死了,也就說明了農事在戰爭中的重要性,以農養戰是有曆史依據的,有錯誤的地方歡迎指正,不影響正文內容字數,感謝。)

  萬邦大驚,他之前隻想著如何正麵取勝,未曾從發兵緣由這一塊著手,匈奴本就是耗費大量國力發兵遠征,消耗勢必比朝月國更大,若是真的拖下去,不占優勢。


  “且耕且守,以農養戰。不過,將軍也需注意,匈奴人勢必也清楚自己軍隊的短板,肯定會想花最短的時間取勝,攻勢自然猛烈,還請小心應對。”


  萬邦點點頭,“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見招拆招這一塊上,姑娘還真是刁鑽,這套針對匈奴國情的計策實為好,不過……姑娘,以農養戰此計雖長久,然而農事未嚐能一蹴而成,還得耗費不少時日,由朝廷征收分撥,而且,收成還得看老天爺的臉色,非一朝一夕之事,眼前近憂又該如何?”


  織夢低頭沉吟片刻,抬頭回道:“這個麽……將軍,我有一事不解,國庫很大一部分是各地所納的歲貢,按理說,每年收納的歲貢都是按照當地年收所定,不該存入國庫中越來越少才是,可是有其他流向?”


  萬邦點點頭,解釋道:“姑娘想的不錯,我托人追查過一二,多事之秋,人人自危,糧食仍是賴以生存的根本,民間諸多江湖世家,門下家業不計其數,自然也做糧食生意,很多大世家花錢收購,而且收購價格叫許多百姓更願接受,除了繳納朝廷必須的量,其餘都會送去買賣,自然而然分散開來。”


  “原來如此,此事說來也不難。戰事為先,朝廷再怎麽說也不會短缺了軍餉,有錢的話,可以考慮同世家結盟……”


  織夢還沒說完,忽然門外守衛匆匆來報,她便止住了話頭。


  一位光頭將軍匆匆入了帳,行過禮後就趕緊稟報:“將軍,探子來報,押送糧草的車馬在靠近丘裏坡處遇襲!”


  “什麽!”萬邦又驚又怒,撐著桌子站了起來,“何時發生的事?”


  “稟告將軍,就……就在午時!”


  “可知何人所為?”萬邦捏緊拳頭,眉頭一皺,抬手製止了光頭將領的話,“不,我知道是何人了,又是個熒惑世子!”


  “是!”


  萬邦神色鬱鬱,臉色不太好,提了個織夢沒聽過的名字。


  熒惑世子?


  雖然十分好奇,這人是誰,不過織夢並沒有開口詢問,貿然打擾談話很是失禮,她雖然得到萬邦賞識,小打小鬧無傷大雅,不過還是不能失了分寸。


  “該死的熒惑,何時又溜進了關中!這下可如何是好……”


  糧草可是行軍根本,若是被毀,那麽千千萬萬的士兵,如何生存下去?

  前來稟告的光頭將軍看了一眼萬將軍陰沉的臉色,也有些惴惴不安,試探著獻言,“將軍……不若再派織夢姑娘去一趟吧?”


  自閻青山之困破解後,軍中諸位將領對織夢越發好奇,也許是因為杜駱斌的大肆宣傳,見過織夢的心裏也生了幾分欽佩,沒見過織夢的也渴望著什麽時候能見一見她的風采,還對閻青山的事,念念不忘。


  說到合適的人選,立刻就想到了被傳得神乎其神的織夢。


  雖然事況危急,這位姑娘肯定會有法子。


  若是織夢知道他的心思,估計自己也得傻眼。


  不過,織夢沒有想那麽多,撐著下巴,並沒有表露什麽詫異的神色,她對這個事倒是無所謂。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