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麒麟閣傳> 第47章 病已親政

第47章 病已親政

  來到長秋宮,皇後霍成君早親自出迎,笑臉相待。病已笑道:“皇後,喚朕來因為什麽事?”霍成君淡然一笑道:“臣妾能有什麽事?還不是想陛下了。”病已大笑道:“朕上午才來過,皇後也學會騙人了?說吧,因為什麽事。”成君屏退左右,挽著病已胳膊撒嬌,“後宮人人都有孩子了,臣妾什麽時候能有啊?”病已皺眉道:“這要看天意,不是人為能幹預的。再說,王婕妤也沒有子嗣,也不是你一個人,不必焦慮。古人常說,水到渠成。現在還不是時候,你先把身子調養好再說。”


  成君苦著臉道:“思瑤姐姐雖然沒有親生的,但也有兩個孩子啊!就臣妾什麽都沒有,哼!”成君坐在病已腿上,玉手撥弄著病已衣襟,粉唇嘟得老高。病已大笑道:“那你想怎麽辦?”成君大喜,忙附耳低語。病已眉頭一皺,歎氣道:“這不是朕的問題,是你身子虛弱,一直懷不上。就算朕日日陪你,也無濟於事。你還是先調養身子,趁著夏季炎熱,多動動。”


  一提到走動,成君就頭皮發麻,趴在病已胸膛道:“臣妾不想走動,動一動就出汗,我才懶得走動。”病已苦笑道:“你知道動一動就出汗,你還讓朕動,就不怕濕你一身?”成君玉臂勾住病已脖子,湊近笑道:“陛下,臣妾想要孩子,不如把小公主交給臣妾養吧!”病已大驚道:“不行,現在奭兒已經搬出了披香殿,再讓施兒搬走,王婕妤該抑鬱了。”成君眉眼帶笑道:“那咱們就自己生個。”


  病已大笑,瞬間明白她的用意,點著成君額頭無奈道:“你就是鬼機靈,聲東擊西是不是?那朕給你來個直搗黃龍!”鴛鴦帳裏成雙對,遊龍戲鳳正應時。折騰半日,香汗浸濕了床榻。


  成君趴在病已胸膛低語:“陛下,聽說有人參核臣妾的兄長,是不是因為墓地的事?臣妾一時糊塗,望陛下恕罪!”病已一愣,徹底明白她用意,漫不經心道:“其實也沒什麽,朕早就下令不準追究,不過右扶風是個一根筋,非要把這事抖落出來,朕沒有辦法,隻好處置了一些人,替你哥挽回了顏麵。”成君大喜:“當真?”病已點頭道:“這件事丞相和禦史大夫都知道,朕命他二人跟百官打招呼,沒想到還是出了差錯。這件事已經過去了,不必再提。”


  事後成君命婢女塗春燕出宮拜見胡顯,細細敘說宮中之事。胡顯大怒道:“我早就猜到是韋賢、魏相等人從中作祟,往後定要給他們好看!”右將軍霍禹無奈道:“他們位列三公,咱們輕易也不能動他們。還是等日後妹妹有了子嗣,再計較不遲。”


  胡顯冷笑道:“區區三公,屁大的官!當初你爹在世時,三公還不是隨意罷免?別說三公,就是帝王,咱家也不是沒廢過!現在你爹剛走,這些人就在咱們眼裏拉屎,怎麽能做縮頭烏龜?你堂堂男子漢,也不怕辱沒了你爹的英明!派一個家奴就能收拾了他們!馮奴,這件事交給你去辦!”馮子都忙諂笑應聲。


  六月,霍光去世已經三個月,病已正式親政。三公九卿、執金吾、將作大匠、尚書令、禦史中丞、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車騎將軍、右將軍、前將軍、後將軍等齊齊上殿議政。


  當初病已曾遊曆三輔,深知民間疾苦,上朝第一日就下詔道:“朕即位以來,政務皆仰賴故大將軍治理,百業俱興,萬民安樂。今親理政務,當與百姓休養生息,去不急之務,削猛虎苛政,以法為綱,以仁為本,綱本並舉,渙然與天下更始!今後每五日一聽事,群臣皆可上奏言事,言者無罪,聞者足戒。有才略之人,也可毛遂自薦,量材錄用,以德為輔,才德並舉。有司應論功行賞,論罪懲處,升遷有道,獎懲有製。凡為民請命,造福一方者,悉數擢拔,物盡其力,人盡其才。凡德行有虧,民怨極大者,當依法治罪,不容苟且。”


  詔書下達,群臣沸騰,百姓議論紛紛。壺關三老更是讚歎道:“自漢興以來,唯有孝文帝可與陛下相比,皆為中興之主也!”


  病已又召群臣議事,規定朝中文武每五日必要奏呈一事。禦史大夫魏相上奏道:“陛下,天下百姓能不能過上好日子,重在兩樣,第一是收入,第二是尊嚴。若年年五穀豐登,商業繁茂,百姓收入自然增多。如果這時打壓囤積商人,物價自然降低,生活成本自然不高。從收入解決了百姓負擔,百姓自然能夠安分守己,辛勤耕耘。至於尊嚴,當重用賢才執掌決獄斷刑,寬刑薄賦,懲處貪官惡霸,讓官員、百姓都能依法行事,百姓自然擁戴,而民怨也能夠發泄。”


  病已讚歎道:“禦史大夫見解獨到,看來對百姓很關心啊!準奏!這件事交給丞相、大司農和廷尉去辦。你們三位有什麽想說的?”


  丞相韋賢起身道:“微臣遵旨!微臣打算命督郵考核官吏,再從朝廷派出督導官前往監督。待考核完畢,再依照德才行三方麵綜合考量,向朝廷薦舉人才。同時建立固定的升遷製度,讓人才施展抱負,讓庸才回家種地,讓惡才付出代價。”


  這時京兆尹趙廣漢揚聲道:“陛下,微臣有事向丞相請教。”病已準允。趙廣漢不解問:“敢問丞相,如果官官相護,山頭林立,上下一氣,結黨營私,該如何發覺?”韋賢一愣,笑答:“下有督郵、刺史監督,上有朝廷督察、禦史巡查,他們豈敢上下一氣?”趙廣漢大笑道:“未必!當初屬下在潁川時,有些人荼毒州郡,連刺史、太守都不敢過問。由此可見,丞相所謂監督形同虛設。一旦有人權利足夠大,又待在高位足夠長,自然有人爭相依附,上下結黨,一手遮天!”


  想起大將軍霍光,病已感慨萬分,歎息道:“京兆尹有沒有好的方法?朕聽說你曾在潁川發明一樣東西,可以讓百姓隨意檢舉,叫什麽來著?”趙廣漢忙道:“陛下,微臣稱之為檢舉箱。隻有讓天下臣民都可以向朝廷提意見,揭發貪汙,才能徹底瓦解官吏豪強勾結,橫行不法的局麵。凡是依據線索查明屬實者,都可以前往官府領賞。官府嚴格保密,凡泄密者,嚴懲不貸,絕不寬恕。”


  病已欣然點頭道:“這個方法不錯,不過還需要改進。萬一真的官盜勾結,對百姓打擊報複,誰還敢自投羅網?這樣,今後允許匿名檢舉,隻有如此,才能令豪強人人震悚,貪官心驚膽寒!”丞相韋賢欣然領旨。病已笑道:“大司農,對於禦史大夫說的增加百姓收入的事,你就沒有話說嗎?”


  大司農淳於賜起身道:“微臣已經想好。為促進五穀豐登,微臣請求興修水利,疏通運河,向各地派出技工指導農桑。同時招撫流民,將官田賜給他們,另外鼓勵他們開墾荒地,減免頭三年租稅。還有打壓不法商人,為合理營商提供環境,促進商業繁茂。接著鼓勵技工,重視手工技術,培養技工人才。說到這裏,微臣要向朝廷舉薦一個技工人才。”


  病已大喜,急切詢問。淳於賜笑上眉梢道:“陛下,此人就是河北巨鹿人陳寶光的妻子,坊間稱為‘織女’。織女是織綾技工,她發明了提花織機,據說能用一百二十綜、一百二十鑷的提花機織出精美的蒲桃錦和散花綾。每匹錦綾耗時兩個月,價值上萬錢。聽說故大將軍和將軍夫人曾多次召織女入府,整個京師大概隻有大將軍家有這種錦緞。”


  病已感慨道:“按照這麽算,一台提花織機一年得六十兩銀子,十台能得六百兩。這比種田賺錢多了,十畝之田加三畝菜地年收入才五兩銀子。如果能把這個推廣出去,多種棉花和蠶桑,百姓必能夠大大增加收入。另外,種植棉花和蠶桑的百姓減免一年賦稅,以後仍按照農田收稅。少府,你執掌山林菏澤稅收,你有什麽意見?”少府宋畸忙領旨。


  廷尉於定國主動道:“陛下,解決了百姓收入問題,應該讓百姓活得更體麵。微臣建議設置治禦史審核廷尉府案件,由廷尉府審核全國案件。治禦史直接向陛下負責,以免將來廷尉府與各州郡沆瀣一氣,結黨營私!”病已大喜,“準奏,還有什麽意見?”於定國接著道:“微臣以為地方多有瞞報案件的情況,應該想辦法治理。當初孝昭帝在位時,各級官吏視百姓為洪水猛獸,一旦遇到大案,不是想方設法去解決,而是第一時間欺壓瞞報,不準下情上達。微臣建議準許廷尉府派人前往各州郡巡查決獄斷刑,如果有欺瞞,立刻上報。”


  病已想起當初遊曆三輔,多次給三輔官員去信,希望為冤案平反,可惜一直沒有回信。拍案怒道:“這個方法好,就是要殺殺這幫歪風邪氣!立刻在廷尉府設置四個廷尉平,秩六百石,年年巡查各郡國獄。八府巡查與廷尉平巡查相互配合,一個訪查民情,一個訪查獄情,一旦發現問題,立刻上奏。”


  宗正劉德趁機上奏道:“陛下,除了為百姓增加收入,讓他們活得更有尊嚴,還應該給天下萬民上升之路。所謂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如果百姓沒有上升途徑,早晚必反。唯有讓真正的人才能夠施展抱負,為朝廷治理出一份力,才能真正實現天下大治!微臣以為這方麵,太常應該最有想法。”


  太常蘇昌忙起身道:“微臣以為……要想讓天下士人有晉升之途,應該完善朝廷的選官製度。之前朝廷選官主要以察舉為根本,配合以任子、蔭襲、貲選、征辟、上書拜官等。其中孝武帝規定地方郡守每年每二十萬人中要薦舉一人,供朝廷錄用。微臣以為可以適當縮小人口,每十萬人薦舉一人。”


  病已擺手道:“這種方式會不會使地方官為了應付朝廷濫竽充數?朕記得武皇帝時,設立太學、郡國學,讓天下百姓學習儒家典籍,每年集中參加考試,合格者錄取,為備選官員。朕的意思,擴大太學和郡國學規模,每縣依照人口設立縣學,讓百姓人人有書讀,人人會寫字。然後集中參加考試,合格者立刻放到地方擔任官吏。曆朝曆代喜歡愚民,認為百姓無才便安樂,更容易統治,實際上恰恰相反,隻有百姓懂得明辨是非,才能促使國家走向富強。先帝設太學、郡國學,不正是鮮活的例子嗎?”


  太仆杜延年笑道:“陛下英明!微臣以為可以在太學召集儒生講解經文,促進儒學傳播,統一各派思想,為太學教材製定統一的範本。否則你講你的,我講我的,既不利於各地考試,也不利於朝廷思想。”病已詫異道:“試舉一例。”杜延年感慨道:“以《尚書》為例,如今有歐陽氏、夏侯始昌和夏侯勝三家學說。但孝武帝晚年,魯共王壞孔子宅,曾得古文《尚書》。古文《尚書》與今文《尚書》文字不同,儒生博士相互辯詰,互不承認,以至於古文《尚書》至今沒有被列入官學。”


  病已聽得眉頭緊皺,想起當年自己在廷尉獄寫的字,突然一拍大腿道:“這個很好解決,朕召集五經博士前來未央宮講經議論,如果能說服群臣,就海納百川,都列為官學。另外,為促進典籍傳播,朕想到一個方法,能不能把小篆字體簡化,統一文字?”群臣麵麵相覷,都一頭霧水。病已笑道:“朕當初在牢獄時曾學習寫字,可惜篆文難寫,始終沒學會。後來朕胡亂寫了一些字,字體扁平而寬臃,圓潤而簡潔,易於記憶。如果能把篆文簡化,或者異化,朕以為必然能夠促進文化典籍傳播,使百姓也能夠學習典籍。”


  眾人聽得一麵懵,唯獨丞相韋賢大笑起來。眾人急問,韋賢娓娓道:“啟稟陛下,當初秦朝有個內史,名叫程邈。他因罪被始皇帝關入大牢,於是突發奇想發明了隸書。當時始皇帝想統一文字,於是在全國推行小篆。無奈篆文複雜,不利於記憶,效率極慢。程邈為了減罪,將小篆刪繁就簡,去粗取精,創造出書寫便利、易於辨認的三千個隸字。不過可惜的是,這些字體筆畫平直,長扁不一,還沒有固定的模式。”


  病已大喜道:“如果委托丞相去做這件事,你能不能做成?”韋賢笑道:“當然,微臣必然讓大漢的隸書更加工整精巧,富於變化,形成自己獨特的結構。隻是微臣得致仕還家,潛心鑽研。”群臣大驚,自漢興以來,還沒有丞相主動辭職的。病已也猶疑再三,歎息道:“這件事容朕考量,明年再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