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通知楊下田
那時候,鄒令氣得把折子給撕個粉碎,跟沈卓楊你一句我一句地痛罵那群不了解情況卻總是指手畫腳的老賊,封予山卻一直沉默著,後來鄒令跟沈卓楊也不罵了,安靜下來,老老實實坐在封予山身邊,又擔心,又不知道要怎麽出言寬慰。
他們以為,封予山又在傷心封遠圖跟朝廷的態度,可是封予山卻在反思。
“邗溝水患嚴重,折子上說,此次河堤決口,有六百多百姓喪命,還有更多流離失所的,情況的確要比南疆嚴重,朝廷的銀子當然要花在刀刃兒上,”封予山說這話的時候,一臉憂色,“咱們就先將就著吧。”
鄒令想問他,要怎麽繼續將就?要一直眼睜睜地看著將士們沙場送命嗎?
可是卻被沈卓楊暗中扯住了胳膊,他到底還是咽下去了,沒有多說什麽,他知道封予山的不容易,也知道封予山一直以來對朝廷、對封遠圖的退讓,不管是做臣子還是做兒子,他都竭盡可能地不讓封遠圖生憂。
可是,這樣真的就有用嗎?主子的苦心孤詣還有一番孝心,萬歲爺真的明白麽?能得會領這個情嗎?
還是,萬歲爺從來什麽都明白,隻不過懶得給主子任何一點回應,一如從前?
……
這日子什麽時候到頭呢?
那時候,鄒令總是因為這個發愁,他想讓封予山明白這個道理,就是他根本就不可能從封遠圖身上得到任何一丁點他所渴望的東西,他想讓封予山看透,可是,他卻又不忍心,旁人不明白不理解封予山,他這個做心腹的還能不明白嗎?
後來,封予山總算是看透了,也總算是死心了,可是付出的代價有多大啊,鄒令都不想往回想,一想起來,總忍不住要提刀殺人的心思。
如今再看,原來不單單封予山的孝心和渴望是個笑話,連那些為國捐軀、永遠埋骨異鄉的沙場兒郎們,也都是個笑話。
他們不是死在敵人手上,他們分明就是死在自己人的手裏,他們血肉,他們的生命,都被那起子吸血螞蟥給吸了個幹幹淨淨!
鄒令憤怒異常,封予山亦是滿腔憤慨,他站在原地,雙手緊握成拳,深深地吞吐吸氣,好半晌,才緩了過來,然後轉身朝回走。
“鄒令,過幾日,找合適的時間,通知楊下田過來見我。”
“是,屬下遵命,”鄒令忙不迭應聲道,一邊小心翼翼詢問道,“主子這個時候怎麽想起來見楊下田了?是吏部那邊出什麽事兒了嗎?”
封予山沉聲道:“我不信萬歲爺對邗溝之事沒有察覺,尤其是太子跟二皇子此時正較著勁兒呢,江淮那邊隻怕也在蠢蠢欲動,若是萬歲爺已經察覺,自然是不會輕易放過的,肯定要派人去江淮徹查此事,若是萬歲爺沒有察覺,咱們也該給萬歲爺提個醒,不能由著太子跟二皇子胡來,所以,得事先交代下楊下田。”
是啊,封遠圖是斷不可能容忍太子跟二皇子胡鬧的,尤其是在這個時候,剛剛得知二皇子、廖氏一門跟佟氏一門暗中勾結,封遠圖自是在氣頭上的,可是瞧著封遠圖的架勢,沒有急於對二皇子、廖氏一門還有佟府下手,顯然是憋著火,要欲揚先抑,是要將他們三方勢力連根拔起來著。
自然邗溝的事兒,封遠圖不會再繼續隱忍,正是到了著手收拾的時候了,順帶還能打擊太子跟六皇子,最重要的是,經此一事,陳氏一門跟廖氏一門會元氣大傷,這應該是封遠圖一直以來想要得到的結果,這應該也是他對邗溝貪汙一事一直隱忍的原因。
不是縱容,而是等待著一網打盡的最佳時機。
由此震懾朝廷內外,真真是一舉多得。
當然,封予山的猜想是建立在封遠圖對邗溝一事早就了然於心的基礎上,當然,這是他對封遠圖的了解。
鄒令一怔,隨即就明白過來了,有些興奮地道:“主子的意思是,楊下田將會是萬歲爺派去整頓江淮官場、徹查邗溝腐敗案的欽差大臣?”
封予山睨了他一眼:“不然,還有別的人選嗎?”
是啊,除了楊下田之外,吏部的人哪個還能讓封遠圖放心?打吏部出來的官員,更是腦門兒上都刻著“陳”字的,派他們去江淮?結局還不是什麽都往二皇子身上推、把太子爺摘個一幹二淨?要真是那樣的話,封遠圖隻怕要氣得吐血。
所以沒有比楊下田、這個出身幹淨清白、跟陳氏一門毫無瓜葛淵源的白衣出身更加可靠的了,而這個楊下田又是個一根筋兒的愣頭青,最是適合不過的了,當初封遠圖提拔他做文選清吏司郎中,應該就有了這方麵的考量。
“正是正是,主子這麽一說,還真是沒有比楊下田更合適的人選了,”鄒令喜得眉開眼笑,上前打開馬車門,扶著封予山上了馬車,一邊自己也跟著跳上了馬車頭,似是想到了什麽,鄒令趕緊轉過身,一臉擔心地跟封予山道,“對了主子,楊下田可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白麵書生,那江淮官場可不是個清淨之所,更不知多少人惦記他這條小命呢,主子,要不然到時候讓屬下悄默跟著楊下田?也好能暗中保護?”
封予山搖頭道:“不好,楊下田此行時間隻怕不斷,你再怎麽暗中保護,也總有被人察覺的時候,到時候再被扒出來楊下田跟安郡王府有什麽瓜葛,不單單楊下田要一命嗚呼,本王怕也要跟著送命呢。”
鄒令著急了:“那怎麽辦啊?放楊下田一個人去江淮,肯定會出事兒啊!到時候不管是太子還是二皇子,甚至是六皇子,都盼著楊下田死呢!”
“你放心,楊下田死不了,父皇如此看重楊下田,更看重這一次對江淮官場的痛擊,自然不會讓楊下田把命交代在江淮,”封予山淡淡道,“到時候,禦林軍應該會跟著楊下田到江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