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渺茫的希望
英美兩個列強對於上海戰事的態度,早已讓國民政府高層失望透頂。
盡管如此,但國民政府愈挫愈勇,仍然沒有放棄謀求國際幹涉的願望,這是一種弱國心態,當然也是一種不得已而為之的選擇。
在這個時候,國民政府首先與蘇聯簽訂互不侵犯條約。蘇中兩國在日本問題上有共同利益與敵對態度,國民政府原本希望簽訂互助條約以牽製日本。但是,蘇聯對此並不感興趣。盡管日蘇之間矛盾重重、相互戒備,然而國家利益至上,蘇聯認為德國的威脅才是真正的危險,對德防衛才是主要方向,而對日防衛僅僅是次要方向。蘇聯不想引起日本的反感與對立,更不想因此惹火上身,犧牲自己在遠東的利益。蘇聯提出簽訂互不侵犯條約,並以援助軍用物資為條件。
然而,因為意識形態的對立,蘇聯與歐美大國之間的關係問題變得更加詭異,即使是在共同的利益麵前,相互關係仍然十分複雜。中蘇互不侵犯條約的簽訂,在一定程度上講,對中國是一個有利的外部因素,因為蘇聯與西方意識形態上的對立,但是對中國爭取英美的支持來講卻又是不利的。一想到這個問題,蔣介石委員長頭都變大了,同時,他一樣對蘇聯有所戒備,他還在國民政府高層會議上強調:“蘇俄之外交詭詐無比,如蘇俄先與我訂立互不侵犯條約,借以威脅倭寇,亦要求倭寇訂立互不侵犯條約,而作固守中立之計,此亦不可注意也”。但是,中國需要蘇聯的物資援助,與蘇聯簽訂互不侵犯條約勢在必行。實際上,這個條約早在民國二十五年簽訂,隻是在北平事件爆發後予以公布。
對於國聯,盡管國民政府高層明明知道國聯不會有什麽實質性地行動,但是爭取仍然是一種渺茫的希望。即使是渺茫的希望也要爭取,猶如一根救命的稻草。八月二十日,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向國防最高會議表示:“在戰爭期間,國際間之助力無論如何微小,均有一顧價值,而況國際聯盟會員60餘國,其必理上之同情與精神上之援助,其為量亦正不可忽視。”
因此,八月三十日,國民政府向國聯秘書處遞交照會,將日方曆次挑釁與罪行情形,及我國愛護和平與最後不得已實行自衛之苦衷,向國聯提出正式聲明。然而,就在國聯會議審議中國申訴期間,日本對南京、廣州等中國不設防城市進行了大規模轟炸,激起世界輿論的強烈反對。
九月二十日,日本海軍第三艦隊司令長穀清川通告各國駐華使節,日本空軍將轟炸南京,限各國官兵離開南京,遭遇蘇聯、英國、法國等國家強烈抗議。
當然,國民政府外交斡旋並非沒有作用,最起碼國民政府的外交讓世界列強不斷加深了對日本的認識,同樣也對國民政府予以同情。隨著時間的推移,日本的肆無忌憚破壞國際秩序,也讓英美態度慢慢有所改變,戒備防範之心日益嚴重。
攝影記者王小亭記錄上海南站被日軍轟炸這一場景的16mm黑白膠片,後來被送上美軍軍艦到達馬尼拉,然後又被送往美國。九月十五日起,這段影片就以新聞片的方式在美國放映,引起了巨大反響。同時,各大報紙截取了那個滿身鮮血的中國幼兒坐著嚎哭的那一幀照片,命名為《中國娃娃》,報導日軍轟炸平民。這張圖片,滿目瘡痍的車站,滿身鮮血的幼兒,讓世界看到了日軍在中國的暴行,引起了巨大轟動,這是出乎王小亭意料的一件事情。正是這張照片,引發了西方的廣泛關注和強烈反應,也悄然改變著西方世界。
十月四日,美國最有影響力的期刊《生活》周刊用整整兩頁的篇幅刊出了上海南站被炸事件,《中國娃娃》這張照片,照片來自王小亭拍攝膠片中截取的一幀。此外,還有其他媒體拍攝的救援人員包紮的照片。但是《中國娃娃》這張照片,揭開了日本侵略引發重大人道主義災難的冰山一角,受到了廣泛關注,新聞閱讀和關注人員達到一億三千六百萬人之巨,引起了空前的反響。這一張照片不僅震驚了美國,甚至震驚了全世界。
此前,對日本侵華漠不關心的西方各國瞬間轉變了態度,紛紛譴責日軍,並對中國人民的遭遇表示同情。美國總統羅斯福看到這一則新聞報導和圖片後,在輿論大勢之下立即對日本的暴行提出了抗議。
十月五日,美國總統羅斯福在孤立主義勢力中心芝加哥發表“隔離演說”,宣稱:“愛好和平的國家一致努力反對違反條約和無視人性的行為。防止國際間之侵略,尤應認為有無上之必要。不遵法律,猶疫訪也,蔓延全世,有加無已,事殊不幸。當疫病方興之際,社會人士固知讚同隅絕病人,以保護公共衛生,不受其傳染。餘決以和平政策為主旨,並采取適當措施,以免牽入戰爭之遊禍。”
在美國總統羅斯福發表演說的第二天,美國國務院發表聲明:“美國已不得不承認日本在中國之行動,不合國際關係之原則,並違背九國公約與凱洛公約(非戰公約)之規定。”至此,美國正式宣布日本為侵略國。
同樣是在這一天,因為美國態度的變化,國聯大會也一致通過中日問題谘詢委員會提交的決議草案,指責日本違反條約義務,對中國予以精神援助,又由於美國為國聯非會員國,於是提議召開九國公約簽字國會議討論中日衝突。
這是美國第一次就中國問題明確表態,也是一次正義的表態。這一表態,為國民政府謀求列強幹預活動注入了一針強心劑。獲悉美國方麵的態度轉變,國民政府蔣介石委員長欣喜萬分,十月七日對美聯社記者發表談話,對美國總統羅斯福的聲明稱讚道:“今美總統已發表其偉論,對於人權與和平均有闡明,足令我人確信,凡堅持正義者,必可如願以償。”
但是,在美國國會孤立主義勢力影響下,羅斯福總統為了實現個人的政治抱負,個人態度隨時都會發生變化,美國方麵究竟會在什麽時候作出什麽實質性決定,都存在著難以確定的變數。
美國總統羅斯福在十月份表現出來的積極態度,以及國聯提議召開九國公約簽字國會議討論中日衝突,這無異於給了國民政府高層一個莫大的精神寄托,給了國民政府謀求國際幹預中日戰爭一線成功的希望。但是,不管這個提議是福是禍,不管結果是好是壞,還是結果是有是無,就因為這一線渺茫的希望,這個提議卻成為了國軍統帥部在淞滬抗戰軍事指揮上的最大變數。這是後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