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章 拆除建築
但是鎮委那邊,宣傳,可以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宣傳起到的作用,自古以來,都很巨大。
羅小冬這邊,則又考察了一個村子,然後回去了。回到了金海市大學城羅小冬飯館這邊。
考察完畢,羅小冬找周若男來開會,說道:「今年春天,春麻不種了,改種無花果樹,五十畝地先放上無花果樹苗。」
周若男點頭,說道:「只種五十畝嗎?」
羅小冬說道:「先種五十畝,然後開山劈嶺,把小南山的一些前面丘陵處的荒地,改造一下,變成灌溉土地,然後種上無花果樹,這是一項艱巨的任務。」
周若男點頭,說道:「這要從本地招農民工了,應該說,我覺得這次種完,三年的生長期,我們不如先招二十到三十名臨時工,然後,種完樹木,開墾完畢,就解散掉,三年以後,等樹木長的差不多了,再招工,然後正式的採摘無花果樹,你們看如何?」
羅小冬點頭,說道:「你考慮的很周全,就這麼辦吧!」
周若男依計行事,開始招工,另外,養雞場不需要擴建,養豬場不需要擴建,但是冷庫,需要擴建。
周若男告訴羅小冬,冷庫的擴建迫在眉睫,羅小冬同意,讓周若男經理批款,建設。
果然,在四月十一日,發生了兩件事,第一,是周若男招募了二十名臨時工,開始種樹,種植無花果樹,無花果樹很易栽種,一般來講,劈下一個無花果樹的樹枝,然後埋在泥土裡,然後澆水,就可以成活,做個橫向對比,紅富士蘋果吧,這栽種紅富士蘋果的樹苗,要費勁的多費勁的多。
這二十名臨時工,大多都是平安鎮的居民,還有兩名從東北地區來此地定居的小夥子,這兩個小夥子來了本地后,正巧是打聽的老吳頭,和當地的居民,得知羅小冬公司的待遇比較高,所以一心想要進羅小冬公司,但是羅小冬公司前幾日,周若男經理剛招募夠了人,所以只想下這個農民臨時工的崗位了,所以兩個小夥子,也好不容易擠了進來,打算邊干邊等著羅小冬公司招人,招常工,再應聘。打的算盤是比較不錯的,也能吃苦耐勞。
這二十名員工,在三月底,就開始種植,從清河市引進的無花果樹苗,青皮無花果,然後開始種植。
第二件事,就是違規建築的拆除問題。
這是這幾年來出現的頭等大事,也是遭到群眾反對最強烈和支持最強烈的大事。
怎麼說呢?為啥說又是反對,又是支持呢?
很簡單,因為這反對和支持的,不是同一批人,農民也好,城市人也好,天下人熙熙攘攘,都是為了爭取自己的利益。
在農村,一排一排的民房,大家住進來,比如小龍村吧,大家住進來都有五十年了,但是問題是,每個住戶分得的住房面積,是不同的。
這前排的房子,緊挨著大公路,而後排的房子,則是緊挨著前排房子,由於當時建設小龍村的時候,是沒有任何人有什麼轎車的,也沒有任何人有麵包車,甚至連拖拉機都沒有,三輪車也沒有,那時候是集體時期,吃大鍋飯的。
還有,那些年代,經歷過飢荒什麼的,家家戶戶,都是干生產隊的,哪裡有自己的車輛呢?
所以,整個村子在規劃過程中,犯了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每家每戶之間的道路距離,十分的狹窄!
本來嘛,農村,規劃的時候,有的是地方,為什麼不多給每家每戶院子門口一個大點的地方呢?但是當時的人民,和組織高層,可能是為了節省地方,騰出地方,也可能是為了少一點佔用農田,總之,規劃的很不合理,導致道路非常狹小。
大欖村還好,但是小龍村,這個問題尤其嚴重。
小龍村分為村東部,村西部,和村南部村北部。
其中村東,就有這麼幾乎人家,為了滴水溝和兩排房子之間小路的事,屢屢發生衝突。
有一句話說的很好,人性是變化的,當整體的環境,鼓勵大家互補,互幫互助的時候,整個氛圍便好了起來,這便是最好的時代;但是反之,如果環境擠壓人,把人推向慾望深淵,或者推向求生深淵的時候,人性的缺點,就暴露了出來,互相殘殺,易子而食,都是有可能的。
劉慈欣《三體》里,就揭露過這種變化的流動的人性。
村東,有一戶人家,叫曲愛先,另外一戶人家,是他的鄰居,叫徐文才。
這兩戶人家,和後面的張連友,也就是外號老張頭的那家,四五十年來衝突不斷,就是因為這兩排房子之間的道路的問題。
當然 ,還有滴水溝的問題。
整個農村的規劃是這樣的,在兩排房子之間,有一個小路,寬度不足兩米,而且,路的南側,就是一個深度大一米九的滴水溝。
為什麼滴水溝這麼深呢?因為這兩排房子,不是平面的,而是傾斜著蓋下去的,整個七排房屋,都是蓋在丘陵地段的斜坡上。
這是很複雜的一件事。
這個斜坡,傾斜的角度很大,導致滴水溝非常深,也導致兩排房子之間的路面,高度非常高,如果路面不夠高,那後面這戶人家,比如老張頭,就沒辦法用小推車往家裡運送糧食。
所以路面必須高,但是路面一高,滴水溝就神達接近兩米了,這是一個十分誇張的數字。
滴水溝兩米,這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前面那排房子的後面的窗戶,就是朝北的窗戶,是不能打開的,打開后,就看到後面的路面,正對著自己的臉龐。
後面的道路上有人走路,揚起的塵土,都會進入前面那家人家的北窗口下面的餐桌上。
一般人家,在正中央,也就是正對著滴水溝和北邊窗,都有一個餐桌,或者是擺放物品的桌子。
這是很嚴重的一個問題。而人性也因此暴露出來,整個環境,迫使曲愛先和徐文才家,還有他們家的鄰居,的人性做出了選擇,那就是,四五十年來,他們和以老張頭為代表的住戶,發生了激烈的衝突,甚至不惜動手流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