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盛世田園妃> 第523章 擋箭

第523章 擋箭

  萬一皇上真有個三長兩短,京城就要變天了。想到這裏,眾人心裏都惶惶不安。


  織錦緊蹙著眉頭,來之前,寧懷景說過可能有事發生。卻沒想過,會是行刺的謀逆大罪。


  屋裏眾人已經六神無主,還算鎮定的就是皇後了。


  皇後一麵安撫眾人的情緒,一麵派人繼續去打聽消息,還加強了營帳周圍的警衛。


  把留守營地的人都集中到了中帳裏。


  這一等就是小半天。


  大家都沒心情說話,營帳裏氣氛沉悶壓抑,半天時間對在場的人來說,比半年還要煎熬。


  葉笙死死握住織錦的手,嘴裏不停念叨著,“沒事的,沒事的。”


  也不知是安慰織錦還是安慰自己。


  在她念了不知道多少遍後,終於又有消息傳來。


  刺客已被抓住,皇上無礙。有幾個隨行人員傷的挺重,早早便讓營地的太醫準備好。


  織錦心高高懸起來,雖然知道寧懷景武藝高強,可沒見到人,總是放心不下。


  這會兒大家都擔憂呢,也沒功夫去笑話誰。


  幾近傍晚,皇上一行人才姍姍回來。


  皇後領著眾人在營地前接駕。織錦遠遠的看到皇上身後的寧懷景,身上衣服幹幹淨淨的,比昨天還好些,應該沒有受傷。


  再看寧懷奕、季瑾等人也都還好。就是臉色比較凝重。


  寧懷景察覺到織錦的目光,給她一個安心的眼神。


  皇上神情嚴峻,看著有點疲憊,並沒有受傷。


  皇後一眼掃過去,提著的心放下了些,正要說話,身後的溫貴妃卻搶先一步上前,紅著眼睛道:“皇上,您沒事吧?可嚇死臣妾了。”


  她眼中的淚滴要落不落,嬌柔的話語中滿是濃濃的關心。


  皇後手中帕子一緊,到底是沒有說什麽。


  皇上卻看向她,兩人少年夫妻幾十年,皇後的情緒隻要他想,還是能感知到的。平淡麵龐下的一抹緊張和擔憂,皇上麵龐柔和了幾分。


  “朕沒事。”他話是對著溫貴妃說的,眼睛卻看著皇後。


  溫貴妃不開心,還不能顯露出來。


  皇上估計更不開心呢,現在不是耍小性子的時候。


  皇後臉上仍是淡漠,她點了點頭,側過身,讓皇上先回去休息下。


  皇上確實累了,不過他沒有回去。讓人把後頭幾個受傷的人送到太醫那裏,然後跟著太醫,去看望寧祁裕傷勢。


  這次來的刺客有幾十個。作為能混進圍獵場的刺客來說,這人數非常多了。


  保護皇上的侍衛死了幾個,當時在皇上身邊的誠王等人,也有些輕傷。最重的屬寧祁裕,他替皇上擋了一隻暗箭。


  射在了左胸口,流了不少的血,看著極為凶險。他命大,太醫說太深幾分,便回天乏術。


  皇上命令太醫無論如何都要治好寧祁裕。


  裕王妃懷有身孕,沒有隨行。蘭妃不得寵,在宮裏是個透明人,此次也沒有隨行。


  寧祁裕床前伺候的隻有幾個下人,沒一個貼心的。對比起其他人,形單影隻,顯得格外寂寥。


  應盛傷了腿,身邊還有父母親和兄長在。應王妃飯端在嘴邊喂他。


  皇上看著寧祁裕蒼白的臉、緊閉的眼,和毫無血色的唇,多了幾分憐惜。


  圍獵是沒法繼續進行了。


  為了等寧祁裕傷勢穩當些,皇上推遲了兩天回去。


  抓到的刺客,早一步送回了刑部。


  皇上登基這麽多年,行刺有,鬧的這般大的少。


  皇上心裏憋著火,讓刑部盡快找出幕後之人。


  聞尚書心裏苦,一夜之間,頭發都白了不少。


  京城早就得到了消息,一時間風聲鶴唳。


  原本年關將至,熱鬧喜慶的氣氛因此消褪了幾分。


  許多人私下裏罵那些刺客沒眼色,不會選時間,要過年了搞出這樣的事情來,膈應人。


  織錦剛回到王府,柳氏便急匆匆趕來。


  親眼看見織錦和寧懷景二人毫發無傷,心裏的石頭這才放下。


  “這到底是怎麽回事?”柳氏拉著織錦的手,眉頭緊鎖,“阿錦,我心裏不踏實,七上八下的。總覺得還有事情要發生。”


  “你們最近一定要小心些。”柳氏不放心叮囑。


  “娘,你別太擔心。”織錦安慰她,“我們有分寸。你就把心放回肚子裏,好好過一個安生年。”


  安撫住了柳氏,等她走後,織錦長長舒了一口氣。


  她也覺得此次行刺不簡單。但寧懷景說了,一切有他,讓她不用擔心。


  織錦聽話又心大,真的就把事情拋之腦後了。不管外麵傳成了什麽樣的,她窩在家裏忙自己的。


  話本該出新章節了,年關事宜多,織錦每天忙忙忙。還要抽空關注明安的圖書館。


  行一書院年假放的早,明安和常亭溪空閑時間多了。在他們的監督下,圖書館已經裝修的差不多。


  以這進度,翻過年就可以使用了。


  明安卯足勁想要把事情辦的漂亮,不讓織錦失望。


  他在各處收書。


  圖書館,最不能少的就是書了。普通書籍好辦,隻要有錢就能買的到。


  有織錦的資助,杜衡和池仁玉兩個大戶,錢不是問題。


  問題是要找些孤本古籍,這些不是有錢就能買到的。偏還不能少,多一些,才能體現出書館的厚重和底蘊。


  明安發動了他能發動的所有人。許四海、書院同窗,還求到了蘇氏商行。


  常亭溪的叔叔常二老爺,聽說了後大加讚賞,把自家和交好的同僚的藏書都給貢獻了出來。


  當然不是讓他們給原本,由常亭溪派人去抄錄一本就行。


  常亭溪會做人,想的周到。他和明安商量好,凡是抄錄的書籍,都會坐上記號。在書本扉頁,還會寫下何時何人所贈。


  這對捐書的人來說,沒有任何損失,還能博個美名。隻要有人看到那本書,就能記住他們的名諱,何樂而不為?

  士大夫嘴上說著不喜歡沽名釣譽,但這捐書吧,說出去是美談一件,既清雅又能撈個好名頭,一般沒人拒絕。


  沒幾天,就在清流圈子裏傳開了。聽說是自己書院的學子,葉家族長給了大力支持。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