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神聖羅馬帝國> 第一百一十四章、外交努力

第一百一十四章、外交努力

  戰爭為政治而服務,宣傳自然是少不了的。從維也納政府和俄國人達成協議後,奧地利國內的報紙上,有關奧斯曼帝國黑曆史的新聞就多了起來。


  這回不需要造假,當年奧斯曼帝國牛逼時期犯下的罪行那是罄竹難書,隨便翻翻就是黑料。


  複仇的呼聲日漸高漲,維也納政府收到的各種請願信,估計能堆滿一屋子。


  仇恨的力量有些超乎弗朗茨的想象,要不是維也納的警察給力,估計奧斯曼人的使館已經沒了。


  現在維也納警方也不得不24小時派人在周邊巡邏,以確保奧斯曼使館的安全。使館內部的物資供應,都需要奧地利專門派人運送,使館工作人員根本就不敢出門。


  如果不是等俄國人,弗朗茨都可以下令開戰了。


  對奧地利來說,這隻是一場局部戰爭,根本就不需要全麵動員,對國內的經濟影響不大。政府各部門還是該幹嘛幹嘛,唯獨外交部忙碌了起來。


  道德製高點,你不去占據敵人就會占據,外交活動是少不了的。好在這次的敵人是奧斯曼帝國,大部分歐洲民眾都更傾向於奧地利,輿論上的壓力不大。


  維也納宮,外交大臣韋森貝格拖著疲憊的身體,向弗朗茨回報道:“陛下,這是羅馬教廷發來電報。


  教廷希望我們能夠以上帝的名義向奧斯曼帝國發動聖戰,庇護九世教皇已經準備向基督世界發出號召,再組織一次十字軍東征。”


  用後世的話說,這就是在蹭熱度。最近幾年,羅馬教廷衰落的厲害,連教皇國都被法國人剝奪了,現在教廷隻能龜縮在梵蒂岡總部。


  如果不是各地天主教堂接濟,估計羅馬教廷那幫人沒準還會餓肚子。拿破侖三世可沒有對他們客氣,教廷積累的財富基本上都被沒收了。


  落地的鳳凰不如雞,現在羅馬教廷聲望大跌。除了僅剩下的總部外,外麵很多教區都不在理會教皇的命令。


  這種背景下,要是不想辦法重塑威望,估計要不了多久,地方教區連象征式的接濟,都可以找借口給他們斷了。


  過貫了好日子,再退回去過苦日子,可不是那麽容易。恰好這個時候聽到奧地利要向奧斯曼帝國動手,教廷自然就送上門來了。


  如果是擱在一兩百年前,教廷這麽配合,弗朗茨肯定樂意接受。奧斯曼帝國還沒有沒落是歐洲公敵,自然沒有道理讓奧地利一家出力。


  現在的情況截然不同,奧斯曼帝國已經衰落的不行,奧地利根本就不需要那麽多幫手,要是參加的人多了,最後的戰利品還怎麽分?

  奧斯曼帝國這塊肥肉弗朗茨早就盯上了,拿出來和俄國人瓜分,那是俄羅斯帝國已經衰落,占點兒便宜可以,吞並奧斯曼帝國他們還沒有能力消化。


  包括奧地利都沒有能力消化掉奧斯曼帝國,弗朗茨都做好了準備,把當地的人口全部遷移。


  借口自然是“環保”,為了保護當地的植被,避免土地沙漠化,把所有原住民遷移離開。


  一部分送到非洲搞建設,剩下的在南洋找個島嶼集中安置,或者是送美洲安置,具體怎麽處理到時候再決定。


  弗朗茨搖了搖頭:“告訴他們,這次隻是世俗戰爭,沒有必要上升到宗教高度。對待異教徒,我們應該保持寬容。”


  “聖戰”是非常殘酷的,宗教戰爭從來都是你死我活,不留半點兒餘地。好不容易才把羅馬教廷的影響力打下來,現在怎麽可能讓他們再次回到神壇?

  ……


  硝煙味在近東地區彌漫,覺察到了威脅的蘇丹政府也沒有閑著。為了贏得這次戰爭,蘇丹政府也在努力進行外交公關。


  無法說法聖彼得堡和維也納,蘇丹政府隻能退而求次,將目標投入到倫敦、巴黎、柏林三地。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這句話放在這裏一點兒也沒有錯。英法普三國都不希望奧斯曼帝國完蛋,盡管奧斯曼實力弱了一點兒,但是他們的存在本身就牽製了奧地利和俄羅斯。


  不過計劃沒有變化快,在柏林奧斯曼代表團就碰了一個釘子,威廉一世根本就不和他們見麵。


  要知道在上一次普俄戰爭中,兩國還是並肩作戰的盟友,沒想到這麽快就分道揚鑣了。


  蘇丹政府還期望普魯士和波蘭能夠出兵牽製一下俄國人,分擔他們的一部分壓力。


  很遺憾,普魯士人的胃口比他們想象中還要大,想要利用這次戰爭侵吞波蘭。不對,應該不能算是侵吞,確切的說是讓威廉一世登上波蘭王位。


  吞並波蘭那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就算是歐洲各國不反對,波蘭民眾也不會答應。


  兩國共君就不一樣了,這種事情是有先例的。原來就是波蘭-立陶宛聯邦,現在也可以變成波蘭-普魯士聯邦,民眾心裏要容易接受的多。


  歐洲國家或許會反對兩國共君,但絕對沒有對普魯士吞並波蘭那麽激烈,不至於組織幹涉聯軍強勢攪局。私下裏進行一番利益交換,最後達成目標的可能性非常大。


  在柏林沒有達成目的,華沙根本就不用去。沒有普魯士充當主力,波蘭人根本就沒有牽製俄國人的實力。


  巴黎,不光是奧斯曼帝國代表在活動,奧地利駐巴黎公使也沒有閑著,雙方都在進行公關。


  從軍事上來說,要救援奧斯曼帝國,萬萬不能少了法國人。如果巴黎政府冷眼旁觀,蘇丹就算是說服剩下的國家一起幹涉,都沒有多少作用。


  拿破侖三世再次把問題拋給了兒子:“歐仁,你覺得我們該怎麽選擇?”


  歐仁皇儲緊繃著臉回答道:“這個選擇非常困難,從戰略上來說,奧斯曼帝國的存在就是我們天然的盟友。


  曆史上已經證明,奧斯曼帝國存在能夠牽製住哈布斯堡王朝很大一部分精力,讓他們無法全力爭霸歐洲。


  隻是這一次俄羅斯和奧地利兩國聯手,我們想要進行幹預,所需要付出的代價太大,搞不好還有可能爆發戰爭。


  以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們不適合與奧地利爆發戰爭,至少五年內我們要盡可能的避免和大國爆發戰爭。


  要不要救奧斯曼帝國,主要還是要看奧斯曼帝國的實力。如果他們真的廢了,那麽就算是救下他們也沒有用。


  如果他們頂住了第一波攻勢,那麽我們拉著歐洲各國一起出麵調停,不需要付出多少代價,維也納政府也會罷手。”


  拿破侖三世拍了拍兒子的肩膀,滿意的點了點頭:“不錯,歐仁。你的進步非常快,看來要不了多久,就可以獨當一麵了。”


  向前走了幾步後,又補充道:“現在確實不是幹涉的時機,奧地利想要爭霸歐陸,就必須要先拔出背後的釘子。


  俄羅斯帝國和奧斯曼帝國都是他們的阻礙,弗朗茨選擇了和俄羅斯結盟,相當於背後減少了一個敵人。


  他們唯一的心腹大患就是奧斯曼帝國,拔掉了這顆釘子,東地中海就被奧地利人完全掌握在了手中,勢力一直延伸到了印度洋。


  不過也不用太過擔心,奧斯曼帝國的存在是奧地利和俄國人最後聯手基礎。沒有了奧斯曼帝國這個共同的敵人,‘聖彼得堡維也納’聯盟也就沒有存在的價值。


  或許在不久的將來,俄國人和奧地利還會互相視對方為生死大敵,為了歐陸霸權大打出手。


  當然,前提條件是沙皇政府能夠贏得第二次普俄戰爭。弗朗茨的布局能力可是非常厲害,原本在德意誌聯邦給他們添堵的普魯士王國,現在變成了遏製俄國人的最佳打手。


  如果有一天俄羅斯帝國真的要倒塌了,記得拉他們一把。有這顆釘子在,無論是普魯士,還是奧地利,都不敢全力參與到歐陸霸權爭奪中。


  這次的事情,就讓英國人去頭疼吧!通知倫敦政府,在這次的問題上我們和他們保持一致,如果他們要出兵幹涉的話,他們出多少我們出多少。”


  人之將死,看問題更加透徹了。現在拿破侖三世已經意識到了最適合法蘭西的盟友是俄羅斯帝國,可惜時間來的太晚了一些。


  尼古拉一世時代,俄羅斯帝國如日中天,整個歐洲大陸都在這個龐然大物下顫抖。


  為了複興法蘭西,擺脫身上的枷鎖,拿破侖三世和歐洲各國政府做出了類似的決定打壓俄羅斯帝國。


  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腐朽的俄羅斯帝國還是不堪重負,慢慢的倒了下來。亞曆山大二世的改革替俄羅斯帝國恢複了部分實力,但絕對比不上巔峰時期。


  這個時候聯合俄羅斯帝國已經晚了。無緣無故,拿破侖三世不可能拿錢去填沙皇政府那個無底洞,就算是他個人肯,法蘭西民眾也不會答應。


  “敵在巴黎”可不是玩笑,巴黎民眾的戰鬥力,那可是冠絕全世界。一旦讓他們發現政府賣國,一場革命不要太輕鬆。


  現在他們還沒有全力發揮,原時空他們發揮全力的時候,換政府比換衣服還勤快。


  普通人一周之內都不一定會換三套衣服,但是法國人卻可以在一周之內可以換三屆政府,這還包括了周末休假。


  為了堅定奧斯曼帝國的鬥智,拿破侖三世還是給了蘇丹政府支持,除了武器彈藥之內的物質援助外,還開出了一張大大的空頭支票。


  那意思就是說:你們必須要堅持住,等我們準備好了就出兵。現在隻是為了迷惑敵人,好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


  倫敦,格爾斯頓首相對普法兩國的態度非常不爽,不但當了縮頭烏龜,還把決定權丟了過來,這不是把大英帝國架在火上烤麽?


  名義上以他們馬首是瞻,實際上誰聽他們的?拿破侖三世說得好聽,不列顛出兵多少法蘭西就出多少。


  隻要仔細想想就知道,這有多麽不靠譜。這次戰爭,主要是在陸地上進行,就算是登陸作戰也可以走黑海。


  皇家海軍總不可能跑到黑海給奧斯曼帝國幫忙吧?他們要是敢進去,就不要想出來了。


  黑海海峽那麽窄,要堵住大門可不難。一旦堵在裏麵了,距離全軍覆沒就不遠了。


  無法封鎖海上,要在陸地上作戰,就英國陸軍那點兒兵力,送上去估計連第一波都不夠。


  當然,他們也可以用封鎖海外貿易威脅奧地利和俄羅斯。真要是那麽幹了,保管法國人會拍手稱快,然後充當吃瓜群眾看熱鬧。


  不要看奧地利的海軍隻有他們的一半,似乎皇家海軍可以輕鬆輾壓,實際上戰爭並不是一場數字遊戲。


  真要是打起來了,奧地利海軍還是可以依托分散在各地的殖民地,進行一場破交戰的。


  物資封鎖,人家又不是歐洲公敵,你憑什麽保證歐洲各國不和奧地利做生意?別的不說,至少法國人就不會放棄發戰爭財的機會。


  理論上,隻要把奧地利分散在海外的殖民據點拔掉,這些問題就解決了。問題是這些殖民地並不好打,除了兵力薄弱的阿拉斯加和奧屬南美州外,別的地方都有重兵。


  以英國陸軍的規模,就算是全部派出去都無濟於事。總不能為了奧斯曼帝國,不列顛就傾盡國力,不惜一切代價擴軍和奧地利死磕吧?


  這種損己利人的事情,格爾斯頓首相表示自己沒興趣。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