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洞庭水師(3)
“不錯,既能水戰也能陸戰,能夠縱橫於江漢之間的軍隊。”
薑遠毫無保留地對費恭闡述自己的設想:“無當飛軍已經有了輕重騎軍和精悍的步卒,但荊楚之地最為便捷的途徑終究還是水道。我需要一支能夠把軍隊運送到任何水道可及之處的水師。”
費恭微微點頭:“我明白你的想法,之後無論是攻打江陵、襄樊或是直下江東,若有一支這樣的水師定可事半功倍。”
水寨的建設如期開展,工匠們在薑遠選定的地方搭建起了船塢。漢中水師的一部分船隻也被劃分到此地,以便士卒提前開始操練。
薑遠下令讓全軍輪番進駐水寨登船在洞庭湖上演練,以幫助麾下熟悉掌握行船的感覺。雖然無當飛軍在他的預想中並不用於水戰,但這樣做可以使將士盡量克服坐船帶來的不適,使得在日後的戰事中不至於因水路行軍而下降戰力。
招募新兵的工作也在費恭的幫助下同期進行,薑遠打算在荊南募集一批水性較好的士兵,住在江河水澤附近的漁戶成了他們的首選。
當然,長沙和桂陽兩郡的統治根基尚不穩固,僅靠武陵和零陵也很難招滿他們需要的兵員,所以征兵的範圍並不局限於荊南。
有朝廷的旨意開路,漢軍駐紮荊州地區的其餘軍隊也悉心配合新建水師的計劃,原屬於施績的吳軍降兵之中就有不少人員被挑選出來送到薑遠這邊。
對這些降兵薑遠沒有什麽芥蒂,吳軍的士兵普遍精通水戰,送上船之後都不需要怎麽訓練便能使用,他便把這批人當成了建立水師班底。
施績被召往成都,雖然做了高高在上的左驃騎將軍,但卻脫離了自己的舊部不能實際掌兵。雖然所受待遇仍舊優厚,不過原來跟從他的那批人心中多少都有些不安。
這一次漢軍新建水師招募士卒,讓被拆散留在西陵、夷道等地的施績舊部也稍稍安定,看到同袍之中有被選送前往臨沅的,不少人都打消了原先的顧慮,不再為自身是否不受待見而困擾。
季漢忙於發展恢複之際,魏吳圍繞建業的大戰才剛剛進入正篇。
陸抗在魏軍渡江的最後一刻回到了建業,被孫休全權委托江防抗敵之責。他一到任就改變了原先水師分散各守渡口的被動策略,集中精銳主動出擊,在江上擊敗了魏軍的前鋒船隊。
鍾會的渡江計劃被迫擱淺,船隊又退回了東興。
不過江上的水戰並不激烈,吳軍雖然擅長水戰,陸抗卻打得偏向保守,鍾會的前鋒即便受挫也損失不大,因此並未動搖鍾會伐吳的決心。
陸抗認為如果任由魏軍控製東興,建業始終處於敵軍兵鋒的威脅之下,所以他計劃出兵收複東興,但這個提議沒有得到孫休和東吳群臣的通過。
吳國的君臣普遍認為進攻東興取勝的機會渺茫,前期的東興防禦戰吳軍也損失了一定的實力,不如繼續采取守江的辦法來消耗敵軍。
上意如此,陸抗也沒有辦法,他已經和孫休說明過守江對峙的弊端,那就是魏軍可以於任何一點突破,而他們東吳的水師並不足以遮蔽整段江麵。隻有重新奪回東興大堤,鎖住魏軍水師東進建業的通道,才能讓國都獲得真正的平安。
孫休並非不理解陸抗,東興和建業之間的唇齒關係隻看地圖就已經很明顯了,但他擔心的是出擊東興一旦失敗,東吳將再也湊不出軍隊可以抵擋鍾會渡江。
得不到朝廷出擊東興的許可,陸抗所能做的便隻有效仿關羽當年所做的,沿江設立烽火台監視江麵,以期盡早發現魏軍偷渡,及時傳信好讓水師出擊堵截。
駐紮在東興的鍾會幾度出兵試探,發現陸抗的防守十分縝密,幾乎魏軍船隊剛出東興,吳軍的水師就已經在江上嚴陣以待。
雙方各有保留地進行了幾次交鋒,魏軍皆奈何不了吳軍的水師,對岸設立的烽火台也讓鍾會暗中偷渡的計策難以實現。
兩軍的對峙持續到了三月,薑遠在武陵郡練兵之餘也興致盎然地吃瓜看戲,他這個時候覺得放跑了陸抗似乎也不是件太壞的事。
如果之前陸抗真的被他們擒殺於荊南,也許鍾會現在已經攻下建業逼得東吳不是亡國投降就是遷都苟命了。
現在魏吳兩軍還在東南交鋒,正好給了他們發展的時間,否則一旦鍾會大舉渡江,成都方麵肯定不能坐視魏軍全取江東之地,他們東征一年的疲憊之師又得為了和魏軍爭奪江東而出征,這就太不利了。
“不知道這一次是否還會有赤壁那樣的大火。”薑遠在心中暗暗期待著陸抗的表現。
再過不久就要入夏,到時候東南風會成為常態,是利於吳軍進攻的時節。
從地圖上來看,東興太過重要,所以薑遠覺得陸抗一定會籌謀重奪東興把魏軍趕回壽春。他以為這麽久以來兩軍隻發生小規模交鋒是因為陸抗在等待時機,去沒想到真正的原因是吳國君臣不敢賭奪取東興的勝算。
襄陽的魏軍也經過了一段時間的休養,重新恢複了元氣,王基對江陵城虎視耽耽,似乎準備和鍾會來一波配合攻勢。
司馬昭的耐心快要用盡了,曹奐雖是個被他操縱於鼓掌的君主,但如果長期沒有拿出實績依然不利於他在魏國的地位。
父兄兩代積累的本錢和人望再高,也是經不住一場一場敗仗的消耗的。
壽春城外的天子之血早已被雨水洗去,但濺在人心之中的血星子卻在時間沉澱中變得越來越黑暗。司馬家為天下開了一個極壞的頭,當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所謂“上承天命”的皇帝也符合人被殺就會死的定律時,手中握有一定武力的人就會野心蠢動。
春末,南匈奴首領劉豹前往許昌,送自己的嫡子劉淵到大魏做質子。司馬昭接見了劉豹父子,並對不滿十歲的劉淵厚待有加。
南匈奴歸附已久,已經深度漢化,劉淵的言行舉止皆符合禮儀,與公卿子弟無異,加上生得英挺高大,深得司馬昭青睞。
除了惜才之外,司馬昭也希望借此籠絡劉豹,設法取得南匈奴的軍事支持。南匈奴經過了數十年安定的發展,如今已經恢複了相當的實力,劉豹手中掌握的萬餘控弦之士便是司馬昭覬覦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