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 洞庭水師(1)
臨沅城太守府,驟雨初晴。
今日公門休假,費恭請薑遠和諸葛尚來飲茶,再度提及了有當地士族想要走關係將子弟送入軍中之事。
“子遼,對於此事你是怎麽看的?”費恭笑而問道。
薑遠看了一眼諸葛尚:“費使君,我的監軍都在這裏,你還和我談這些?”
費恭哈哈大笑,隨後說道:“我倒是覺得,稍微收幾個士族子弟到軍中也不是壞事。雖說這些人未必有什麽本事,但多少可以加強我們與這些家族的聯係。”
“打仗的時候誰顧得上他們是什麽出身?奔著功名來的人死在戰場上,那些士族的家長們也不會願意的吧。”薑遠說了自己拒絕的理由,“我們是隨時要出征的軍隊,不需要打不了仗的士兵。”
費恭說:“當不了戰兵,讓那些人做輔兵總是可以的吧?”
“輜重糧草是軍中命脈,交給他們那樣的人我也不放心。”薑遠一本正經地回答道。
“你還真是滴水不漏。”費恭半是讚歎半是惋惜。
薑遠問道:“我堅決反對這些事,對使君在荊南的治理會造成困擾嗎?”
費恭擺了擺手:“那倒不至於。你放心,無論我們做什麽,當然是以保證軍隊的戰力為優先。既然你這邊不考慮接納這些人,那我就把他們招來做城守好了。”
“我倒不是對他們的出身有什麽偏見,如果他們能夠靠自己的本事通過投軍的考驗,我當然歡迎他們成為麾下的一員。”薑遠說。
“這隻怕是有些難呐。”
“同樣是出身顯貴,我的監軍就上馬拿得起槍下馬提得起筆,這些人既然做不到,那不讓他們加入也是為他們好。”薑遠笑道。
諸葛尚捧著茶杯的手抖了一下,似乎有點不習慣薑遠對自己做出如此高的評價。
平定西涼的時候明明還很嫌棄來著……他在心中想道。
“諸葛賢侄兼具文武,丞相若是知曉,一定會很欣慰的。”
“世伯謬讚了。”諸葛尚謙虛地低下頭,他陪薑遠來隻打算旁聽,沒想到話題會轉到自己身上。
薑遠和諸葛尚都不是那種可以長時間定下心飲茶論道的人,費恭看出兩人的不自在,便沒有過多挽留。他今日請二人來本就沒有什麽大事,單純隻是趁休假和兩位有親家關係的晚輩聊聊天而已。
不久後,薑遠帶諸葛尚辭別費恭,兩人在回營途中又談起了關於火器軍械的研發。
和在費恭麵前飲茶時的拘謹不同,說到自己擅長且感興趣的領域時諸葛尚變得侃侃而談。
他和虎戰車隊在夷道大營呆了很長一段時間,這期間閑著無事便整天鼓搗猛火油櫃,幾番試驗改進之後終於弄出了可以在水上使用的版本。
“可惜我們這邊沒有水師,不然真想立刻給將軍演示一下。”諸葛尚興奮地說道。
他改進完的猛火油櫃現在可以噴吐數丈遠的火舌,而且噴火的持續時間也有所延長,現在是真正的水戰短兵相接的利器了。
有了這種兵器,之後他們再在江上和吳軍艨艟隊作戰,就不用太擔心士兵的操練度不夠而難以抵敵。
“臨沅城東麵就是洞庭湖,我打算在此設立水寨。”薑遠把自己的計劃透露給了諸葛尚,“洞庭湖南接沅水北通長江,在此建立水師進可攻退可守,依托荊南作為後盾,也不怕敵軍大舉來攻。”
“那還得造船?”
“當然得造。”薑遠說,“在荊州和江東作戰,水師必不可少,光靠漢中水師力量太過薄弱。”
諸葛尚算計道:“建設水寨、造船需要工匠和材料,是一筆不小的開支。而且建立水師還要征兵擴員,若無成都的支持,軍餉也難以解決。”
“我會給大將軍還有朝廷寫信上報的。”
“他們會同意嗎?”諸葛尚心裏沒底。
薑遠沒有回答,他想朝廷和薑維都沒有理由拒絕自己的提議。他想要建立的也不是一支純粹的水師,而是像關羽的荊州軍那樣能夠依靠水師在長江漢水之間機動作戰的精兵。
諸葛尚說的沒錯,從無到有建立一支水師確實需要花費巨量的錢財,現在武陵郡以及荊南的財政狀況還很不樂觀,沒有朝廷的支持他們是很難實現自給自足的。
他有和費恭討論過獎勵農商發展經濟的問題,費恭對他提出與交州、南中形成三角通商互補的策略十分讚同,但現在問題出在交州陶璜自己身上。
漢軍和吳軍雖然都已經離開交州並停止軍事行動,但陶璜也僅僅是收回了部分先前被陸抗攻陷的地盤而已,而呂興已經交州西麵的交趾郡形成了一定的勢力。
現在陶璜想要維持與日南、九真及南越之地的聯係,都需要依靠海路。交州境內不安定,雙方爭奪摩擦不斷,通商自然不切實際。
費恭認為,治理荊南最大的隱患在於百姓對官府的不信任,降漢吳官前期的胡作非為和五溪蠻族的肆虐行動加劇了地區的官民矛盾,雖然在戰事停歇、敕封沙赤之後這些情況有所好轉,但仍未恢複到令他滿意的狀態。
安居才能樂業,費恭致力於先安撫民心,獎勸農桑,解決本地百姓的溫飽問題,再伺機重振商路謀求經濟收益。
在大方向上,薑遠與費恭沒有分歧,但具體的操作實行上,他認為費恭的做法還是趨於保守了。
從最近費恭對本地士族走關係投軍謀職的態度來看,薑遠知道他不打算摧毀吳人留下來的那一套平衡體係,仍希望借助士族在本地的影響力來協助維持統治。
現在武陵郡基本安定,各地縣城都開始招募城守和門吏,等到各地的守衛缺員都補上之後,薑遠也就不必再調自己麾下的士卒去各地維持城門治安了。這對解放他們軍隊士卒是件好事,不過同樣也意味著本土的世家大族會重新掌握一定的權力。
薑遠不喜歡這種墨守成規的施政舉措,但費恭畢竟是朝廷任命的荊州刺史,在政務治理上一切還是要以他的意願為主。
不尋求與士族的合作,就等於要破壞漢朝的察舉製,但薑遠倉促之間也沒法拿出一套可以取代推舉孝廉的靠譜考試製度,所以他沒有和費恭爭論任用士族的利弊。
用科舉取代察舉需要一套完善的政策,顯然以他的知識儲備還做不到這一點,光是敲定考核的具體科目就需要不少名士大儒的幫助。
仗暫時不打了,但薑遠還是不能閑下來,等著他去做的事實在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