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小議
謝慕林得了太后的厚賞,心情非常亮麗。哪怕頭上頂著沉重的七翟冠,在脖子屢屢抗議的情況下,她還要吃完整頓午飯,再陪太后與四皇子聊了一會兒天,方才與朱瑞一同告退,她也依舊沒覺得有多難受。
出紫禁城的時候,她臉上還是掛著笑容的。
【看書領紅包】關注公……眾號【書友大本營】,看書抽最高888現金紅包!
朱瑞看著她一直笑,也忍不住跟著笑了起來:「不過是每年得一份官印的新書,娘子就這麼高興么?」
謝慕林嗔道:「那當然。你不知道每年官府印製的書有多少本!有些書印刷的數量有限,並不是人人都能有門路買到的,我爹都未必能弄到一份!竹山書院那邊,還要靠焦大人的關係,才能保證每年都能拿到官印書。若是那種十冊以上的大部頭,就是焦大人也未必有多餘的份額呢!能找人抄一份,送回書院來,就已經很不錯了。我一個錢不用花,就能保證每年都有新書可看,無論是大小部頭,都能攤上一份,這還不是好事嗎?只怕我爹爹和哥哥們知道了,都要羨慕我!」
她笑著瞥了朱瑞一眼:「你倒是猜得出來,我在為什麼事兒高興。」
朱瑞笑道:「還能是為了什麼?跟你認識幾年了,若連這點小事都看不出來,我又怎麼有臉說要一輩子對你好呢?」
謝慕林哼哼兩聲:「你在太後娘娘面前發的誓,我都記下了。若是你敢違誓,我是真的會去太後面前告狀的!如果太後偏著你這個孫子,我就去找神仙菩薩告狀去,總歸會讓老天爺知道這事兒,到時候會不會應誓——那可就難說了!」
她當然知道不會應誓,但現在不是跟新婚老公打情罵俏么,說笑兩句還是使得的。
朱瑞卻好象沒把這事兒放在心上:「放心,不會發生這種事的。我不違誓,你告的哪門子狀?」
謝慕林睨了他一眼:「那我就等著看將來了,但願你說到做到。」
朱瑞笑笑,拉起她的手:「太後娘娘挺喜歡你的,否則就算當面誇你好,也不會這麼爽快地賞你這麼多東西。如今四殿下又在太後面前把那些織機圖紙什麼的過了明路,太後娘娘今日沒說什麼,那以後就絕不會為了這種事再埋怨你。」
謝慕林眨了眨眼:「四殿下也是有心了。其實我覺得這種事真沒什麼好埋怨的。四殿下又不是真的對紡織女紅之事產生了興趣,他純粹是對機關器械之類的東西好奇罷了。反正他又不會真的沉迷下去,讓他知道有些機械可以提高生產速度,並不是壞事。將來他的身份不同,但凡他對改進技術、工具的做法有比較積極的態度,底層受益的百姓就多了!」
朱瑞自己手上就有能工巧匠,又親眼見過謝慕林弄出了飛梭織布機,自然知道她說的是什麼。他其實不是很能理解妻子為什麼要在這些事情上費那麼多心力,但既然她要這麼做,那他儘力支持就是了。他娶了她回家,自然是要讓她每天都過得高高興興的。她愛做什麼,他都不會攔著。
朱瑞索性給謝慕林出主意:「明兒盥饋禮,你還要再來見一次太后,到時候我就不能陪你進來了。但你也別慌,太後娘娘喜歡你,四殿下也對你頗為敬重,你只管照著宮人指引行事就是了。有什麼不懂的,只管問太后,她老人家不會怪你的。我是父王唯一的子嗣,如今因著皇上只封了我一個永安郡王,卻沒有立世子的事兒,太後娘娘心裡覺得我受了委屈。你是我的妻子,只要不是犯了大過錯,她都會多有包容。
「到時候,你多說些好話,嘴甜一些,哄得太后高興了,她心裡疼你,便是將來回了京城,也會時時惦記你的。只要一年四季都有賞賜下來,就象王妃似的,哪怕你一年到頭也見不著太後娘娘一面,也不會有人敢對你有所輕慢。若有哪個不長眼的,膽敢到太後面前去說你的壞話,不必你想法子辯解,太後娘娘自個兒便會先把人攆出宮去了!」
朱瑞雖然沒給太后做多久的孫子,但他從小慣入宮闈,親眼看見過皇子們是如何討好太后的,因此對此頗有心得。他向妻子面授機宜,就盼著謝慕林也能得到太后這位大靠山的青睞,從此在宗室中也可以橫著走了。
謝慕林聽得好笑,不過考慮到她明日確實需要獨自進紫禁城,討好太后是必須的,便也虛心聽講。
不過她私底下也忍不住感嘆:「太後娘娘很是明理呢。在納妾之類的事情上,她老人家願意替孫媳婦說話,反過來告誡孫子不要花心,這真的很少見,也很難得。」
朱瑞嘆道:「太後娘娘原是書香世宦人家的女兒,家中的門風一向清正,只可惜後人平庸,無人能撐大局罷了,但守成還是沒問題的。從太後娘娘入宮時起,到皇上登基,再到如今諸皇子奪嫡,太后的娘家親眷都從來沒鬧出過什麼大亂子。你別看他家不顯,其實在本朝,這樣便算是頂頂好的外戚之家了。象曹家那樣,雖然曾經風光過,甚至一度權傾朝野,如今又能有什麼好下場?皇上雖礙於物議,在曹家主動退讓的前提下,不好明著對他家動手,但心裡只怕早就恨不得將他家連根拔起了!」
曹家若真的聯合曹皇后,對皇帝下了毒,這樣的罪行無異於謀逆。生命安全受到威脅的皇帝,肯定會恨不得將曹家連根拔起了。
朱瑞又道:「你別看太後娘娘很和氣很好說話的模樣,其實她年輕的時候,也不是沒有過傲氣的。可她得寵的時日不長,又非遭了什麼算計,純粹就是恩寵不再罷了,復寵就顯得希望渺茫了。這無寵的嬪妃,娘家不顯,膝下又有兩位皇子,還都生得聰明俊秀。太後娘娘在宮中的處境,可想而知。先帝那時,諸皇子奪嫡爭得比眼下更厲害,宮中諸位娘娘也沒一個是省油的燈,先帝越過元配冊封的那位皇后都死得不明不白的,可見宮中諸妃的手段!但太後娘娘在那樣的險境中,不但護住了自己,還護住了皇上與父王。她又怎會是簡單人物?!」
別看太后當時不顯山不露水的,但她成功把小兒子過繼給燕王府,為自己與長子謀得了一個外界的強援,又促成了長子和平南伯府曹家嫡長女的婚姻,從而鋪就了皇帝的青雲路。不提曹家的野心勃勃,這絕對是太后在當時能為兩個兒子謀划的最好的前程了。她如今確實是不管事,但無論是皇帝還是燕王,誰又能遺忘這位母親曾經為他們所做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