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招賢館
當然,這也只是更增加了劉燕在男子心中的分量而已。正如男人選媳婦,自然是越漂亮越好。
劉燕能力越大,勢力越強,男子越是喜而樂見。
當然,男子的心中也不是沒有忐忑的。
正是期望越大,失望就越大。
還是那句話,男人選媳婦,越漂亮越好。但如果對方太漂亮,太想要獲得,那麼忐忑之心,自然是隨之而起。
「雖然傳聞劉鎮南禮賢下士,有高皇帝之風,但人有失手,馬有失蹄。若是……。」男子心中略顯有些緊張。
不過他到底也是一方人物,一代精英。只片刻便收拾起了心情,是金子總是會發光的。
如果劉鎮南真有識人之明,那麼便不可能發現不了我這塊金子。懷著這份心情,男子稍稍整理了一下衣衫,與僕人們一起往招賢館而去。
………
招賢館!
這座館驛在整個天下,還名聲不顯。在整個南方勢力範圍圈,益州,揚州稍稍有些知名度。
但在整個劉燕勢力範圍內,卻是赫赫有名。
誰人不知道房陵有座招賢館,館驛的規格,佔地面積比劉燕的鎮南將軍府還要高,還要廣。
內部的布局,更加的精緻。
劉燕曾經更是下令,凡入招賢館,便獲得了館士的身份,每一個館士都免費住宿在招賢館內,享受到一份不俗的薪水。
而館士有三個途徑可以做官,一是學問精湛,成為了博士,那就是官身,終身為大學者。
二是地方官員有缺,從館士之中挑選優秀者為官。
三是被劉燕看中直接提拔成為官員。
自招賢館建立之後,登記造冊的館士已經多達一百三十二人,不是有學問的學者,就是有能耐的能才。
雖然沒有特別的大才,但仍然給劉燕治下的縣令位置,郡內的大官位置,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補充。
形成了劉燕勢力的官員後備人才庫。
而現在還留在館驛內的館士還有九十八人,每日精研學問,互相學習借鑒,同時也彈琴讀書。
此時此刻的招賢館,當真是充滿了士人氣息。
如今招賢館的館主,早已經換了好幾任了。這一任的館主姓陳名封,今年五十有八,乃是南陽大儒。
這陳封在早年的時候,就已經名震海內。因為群雄討董后,袁術佔據了南陽,他避亂進入了襄陽。
為劉表座上賓客,與司馬徽,龐德公等人私交很好。當然,如果只是這樣還不能擔任劉燕的招賢館館主的職位。
最重要的是這陳封外為儒家,但所學卻是頗雜。他精通兵法,也研究過法家,縱橫家等等。
乃是博古通今的人物。
劉燕既有問鼎天下之心,自然要籠絡各方人才,可不能讓麾下儘是腐儒。所以才請了這老先生出馬,坐鎮招賢館。
這招賢館主的工作其實簡單,不需要管理館內日常,為柴米油鹽費心。他只需要對入館的士人進行甄別,挑選既可。
不過工作量可不輕鬆。因為招賢館在整個劉燕勢力範圍內赫赫有名,所以每天接待的士人很多。
更不要說招賢館的名聲漸漸的傳達到了益州,揚州等地方,所以陳封的工作量漸漸的增加了。
館主房間內,陳封席地而坐。年過五十的他卻不顯老,頭頂黑髮,紅光滿面,身材高大,容貌雄偉。
又是士人出身,一輩子的大儒,當真是氣度不凡。
「最近略顯憔悴,這工作量有些大了。哪天稟報一下主公,增添三名祭酒,作為老夫的副手。」
陳封剛剛用了早膳,只是還是覺得精力不濟,起身來到銅鏡面前看了看自己,雖然還是容光煥發,看著像是四十齣頭,但是陳封還是感覺到自己略有些蒼老了,心裡邊便想著增加工作崗位,減輕自己的工作。
不久后,有官吏進來稟報,請館主前往大廳見登門士人。陳封便深呼吸了一口氣,振奮了一下精神,精神抖擻的走了出去。
陳封來到了大廳后,便見到了今天登門的士人,足足有三十五人。其中既有錦服高冠的豪族士人,也有布衣綸巾的寒門士人。
但不管是高門還是寒門,此時此刻都是低下頭來,一臉的謙遜恭順。口稱拜見陳館主。
神態謙遜恭敬,自然有幾分對陳封這個當代大儒的尊敬。但是陳封卻知道,這一份態度,多半是給劉燕的。
正是學得文武藝,貨與帝王家。
在場士人不遠千里而來,可不就是為了能在赫赫威名的劉鎮南麾下為官,建功封侯嗎?
因而陳封的心態十分的好,他只是淡淡點頭,然後開口說道:「好了,下邊就是考校。優秀者入館為館士,上才稱作「上士」,中才稱為「中士」。」
「上士」,「中士」。絕對不僅僅是稱謂,而是一個人的才能標籤,享受到的待遇也是截然不同。
而這需要大儒陳封親自甄別,而甄別一個人的才能,需要很大的精力,還很有壓力。
比如說他現在受劉燕的命令,鎮守招賢館,本身就是一種壓力。畢竟如果甄別過來做官的人,如果是清官好官,自然是皆大歡喜。
如果是貪.官,爛官,自然是他的失職。
這種壓力是很強悍的。
當然,對於陳封這個海內知名的大儒來說,掌握這這種甄別的權利。讓他壓力的同時,也是充滿了動力。
在他的眼中,劉燕乃是一方強豪,乃是極有可能成為高皇帝那樣的開國雄主。為劉燕選拔人才,也是激動人心。
只可惜因為現在的招賢館建立的時間尚未短暫,名聲沒有傳遍整個天下。來的人才雖然多,但「上才」極少,不,可以說招賢館建立以來,還沒有獲得一個「上才」。
「希望這一次有驚喜。」陳封望著在場的三十五位士人,面容沉毅,但眸子深處卻閃爍著期望之情。
所謂的甄別,其實非常的簡單。就是陳封提出各種問題,面向所有士人。比如說其中一名士人擅長「公羊春秋。」
陳封便提出其中的一段,與其展開辯論。
比如說有士人擅長兵法,陳封也是依樣畫葫蘆。總而言之,陳封的學富五車,博覽群書,發揮了十二分的功效。
而選擇出的士人,擅長學問的按照學者博士來培養。擅長「縱橫之術」的則被當成謀士來培養,擅長「兵法」的則被當做是將軍來培養。擅長「韓非子」等治民之術的則被當做是文官來培養。
其中才幹之輩,便是「上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