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三國之我要做皇帝> 第二百八十九章 潘浚

第二百八十九章 潘浚

  夜深沉,風蕭蕭。


  劉燕大營中軍大帳內,劉燕半夜驚醒,這一醒來便是睡不下了,便命人掌燈。又覺得肚腹空空,命人熬粥。


  喝了粥后便更是睡不著了,便披了一件外衣,來到了帳外。感覺著凌冽寒冬的存在。劉燕有些恍惚。


  「建安十四年,現在才建安十四年而已。算起來,我來到這個時代也不過是一年多的時間而已。平房陵,占襄陽,入江陵,何其精彩。其實只是短短一瞬。」


  劉燕舉頭看向那無盡的夜空,稍稍痴了。他不是感情用事的人,但也總歸是個凡人,偶爾也會有這種心情。


  不過到底也是王霸之主,些許感情便被他收斂了起來。思緒回到了這江陵之戰中,此時此刻,他與太史慈相殺已經十日。


  所殺傷甚眾。


  但是城內仍然沒有崩盤的痕迹,太史慈,潘璋二人就彷彿是一頭座山犬一般,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膽敢有來犯之敵,便是做出撲擊之狀,分外兇狠。


  江陵城固若金湯。


  此時此刻,劉燕便能感覺到當時周瑜入江陵的不容易,曹仁以殘部曹軍數萬人,與周瑜敵對,雙方交戰連日,周瑜也是沒佔到什麼特別大的便宜。


  直到他入襄陽,曹仁這才不得已放棄了南郡渡江返回北方。


  而今他可沒有人幫他斷絕太史慈的後路,使得太史慈棄城而走,所以守著這裡份外的辛苦。


  「不知道入城之後,三萬大軍還能剩下多少?」劉燕捫心自問,卻沒有答案,這是一場血戰,一場硬仗,乃是他領兵爭霸以來,少見的硬仗。


  到底能夠留下多少實力,他不敢斷言。


  一時驚醒,便是睡不著了。過了不久,劉燕又有了睡意,便打算回去睡覺了。這時,有馬蹄聲響起。


  劉燕皺起了眉頭,除非緊急否則軍中不得策馬飛奔。


  不久后一名騎士策馬來到了劉燕身前,見了劉燕后便翻身下馬,稟報道:「主公,營門外有一人求見。」


  劉燕聞言第一個反應是遇到大好事了,這種劇情實在是太熟悉了。赤壁之戰,曹操與袁紹相守多日,卻無計可施,許攸從北方而來。


  曹操以許攸之計,大破曹操。


  第二個反應則是,縱使來人真有計謀,也不可親信。龐統善詭計,有策謀算數,不可輕敵。


  第三個反應則是眯起了眼睛,見見無妨。


  總而言之,則黑夜來客是黑是白,總要親自看看才明白的。當然也不得不防。想到這裡,劉燕便對來報騎士道:「引進來。」


  「喏。」


  騎士應喏了一聲,翻身上馬馳騁去了。此時劉燕剛剛湧現的睡意煙消雲散了,精神奕奕,命了親兵準備冷盤酒水,自個兒往帥座上一座,等待來人。


  不久后,在親兵的贊引之下,一名青年走了進來。這青年容貌一般,但卻有一股貴氣,膚色白皙顯得養尊處優。


  身材不高不矮,中人而已。一雙眼眸十分的出色,有點睛之筆。


  「這人不俗。」以貌取人,劉燕第一個反應是這人不錯。面上則笑問道:「足下深夜來訪,不知何意?」


  與此同時,劉燕眼神示意帳內親兵,親兵會意,引了青年來到座位上坐下,並為其倒酒。


  青年似也是久經陣仗之人,也不露怯。先痛飲了一杯酒水,驅散了寒冷。這才笑著拱手對道:「在下乃武陵人,姓潘浚。也曾為劉公帳下之臣,與小劉公您也算是舊德。」


  頓了頓,潘浚說道:「這一次來見小劉公,乃是為小劉公畫下一計。」


  這名字聽著有些耳熟,劉燕心裡邊捏起了下巴,苦苦思索了一陣。便想起了這人是誰了。


  這人乃是孫吳大臣,學的是儒學,但能領兵平叛,建功立業,封侯拜將。入得朝堂,也是一尊大神,為人正直,是史書列傳的人物。


  不過與蜀漢大臣的知名度相比,孫吳大臣就要遜色一些了,所以劉燕才花了時間才想起有這麼個人。


  當然,這個人的生平也就歷歷在腦了。此人雖然後來為孫吳大臣,但是早期為劉表麾下小官。


  後來歸屬劉備,成了荊州從事(也就是州刺史重要幕僚)。後來劉備入蜀,他就成了關羽的部下。


  呂蒙白衣渡江,糜芳,潘士仁借開城投降,於是江陵,公安重城都落入了呂蒙手中,關羽當時在前線與曹軍廝殺,後路被抄,便率兵來戰,結果已經不需要多說了,父子丟了腦袋。


  還連累了許多忠臣義士一起赴死。


  在這一戰中,糜芳,潘士仁二人乃是投降之叛臣,在歷史上留下了污穢罵名。潘浚則是沒有什麼污點,他身為刺史重要幕僚,但卻沒有太大的領兵權利。


  潘士仁開城投降,等他意識到的時候,呂蒙大軍已經入城了。後來,孫權到達了江陵,與他一樣的關羽舊部,全部都去見孫權。


  他則是稱病不往,後來孫權親自上門求見,潘浚這才投入了孫權麾下。這一點與文聘哭泣,黃權在大勢已定的情況下,關閉城門不投降劉備如出一轍。


  乃是忠義之舉,天下一善。


  不過潘浚後來卻建計,幫著孫權討滅了想要割據武陵郡,歸附劉備的一個蜀漢忠臣,這算是一個不大不小的污點。


  可能從側面表明,潘浚的忠義之舉,只是政治作秀。當然,這是史書記載,這人到底是忠義之人,還是個政治作秀的圓滑之人,劉燕並不好多做評價。


  順便一提,此人乃是後來的蜀相蔣琬的表弟。


  不過總的來說,此人後來貴為孫吳大臣,既有軍功,又為官剛正,封侯,足見能耐。目前劉燕麾下文武少。


  如果此人誠心投奔,那麼劉燕也不介意笑納了。


  只是此人來意到底是歹意還是善念?

  至於此人自稱是曾經劉表麾下臣,劉燕聽了只當是一陣風,笑笑就算了。是黑是白,還得斟酌。


  劉燕抬起頭來肆無忌憚的打量著潘浚,眸光充滿了侵略性,彷彿是要把潘浚給剝光了研究一般。


  這眸光太是赤銳,讓潘璋好不自在。這對潘璋來說是十分奇特的經歷,他家世名門,曾拜大儒宋忠為師,學的一身韜略。


  所交之人,皆是名士豪俊。早就歷練出了一身膽魄,被人看著就覺得不自在真是少見。


  不過潘浚一想此在座之人乃是一年多時間便平定了三郡,創立下了偌大基業,扛起了劉表大旗的男人。


  驍勇善戰,寬厚待人。


  此男人的好名聲可是如雷貫耳。想想,潘浚便有些坦然了。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勢,此非常之人,我在他面前有這種反應,似乎也算合情合理。


  畢竟古來霸王,有英雄氣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