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三國之我要做皇帝> 第二百五十九章吳侯打落牙齒

第二百五十九章吳侯打落牙齒

  孫權神武之才,坐斷東南。尤其身材魁梧,容貌雄奇,紫色鬍鬚更增色不少。除了年少繼位的時候,曾經惶恐柔弱。


  在麾下的心目中,乃是一等一的豪傑。


  臉色鐵青,實在是罕見,罕見。至少周泰自從自家吳侯坐穩了位置之後,便沒有見過他露出過如此神色。


  縱使是赤壁大戰,曹操以馬步軍八十萬南下,聲勢無雙。麾下文臣一片哀聲,乞降束手之言論不絕於耳。


  那時候自家吳侯也不曾露出過如此神色,反而疾呼周瑜魯肅,麾下猛將,與劉備合力,逆戰曹操於赤壁。


  而此時此刻,卻露出了這等神態。


  周泰既是震驚,又是恐怖,這江東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情,才讓這吳侯露出這等神態?心中焦急,周泰沉聲問道:「吳侯,江東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身側常隨常林也露出了巴巴之色,卻是他身份低微,平常時候與孫權說說話還尚可,此時此刻卻是有些畏手畏腳,不敢問聲。


  孫權一時不答,臉上的鐵青之色越發濃郁,眸中的怒火越發翻騰,雙手緊緊握成拳頭,背部青筋暴起,一股狂暴之氣沖霄而起,似隨時會暴走。


  這股氣勢,讓周泰越發覺得恐怖,而常侍更是畏懼不已。幸好孫權畢竟是孫權,只見他深呼吸了幾口氣,緊握的雙拳隨之鬆開,神色隨之平靜了起來。


  這讓周泰,常林深深的呼出了一口氣,然後抬起眸子看看向孫權,情知吳侯已經恢復了冷靜,接下來就會告訴他們發生了什麼事情。


  果不其然,孫權雙眸中光芒一閃而逝,對著二人說道:「卻是後院失火,山越叛亂了。」


  說著,孫權便將手中的白帛遞給了周泰二人。二人連忙湊在一起觀看,臉上震驚之色越發濃郁。


  「山越叛亂,席捲江東。尤其是閩越族人居然襲取了會稽十三城,善待民眾,建立國治,號稱要建越?」


  周泰一臉的震驚,上邊寫的很清楚。周泰更看到了這情報下方的暗潮,孫氏不是積善之基業。


  下方世家大族眾多。


  此時此刻,山越前所未有的叛亂,江東兵力多在西北。如果這個時候,既有山越叛亂,有些世家大族又趁機作亂。


  周泰簡直不敢想象,到時候江東的局勢到底會爛成什麼樣子。


  情不自禁,周泰嘆了一口氣,因為他知道這一次奪取荊州的計劃,一定會戈然而止。


  山越前所未有的叛亂,必定要以江東全部兵力鎮壓。倒也不是說這山越實力到底有多強,在周泰看來,除了那閩越族善待百姓恐怖了一些之外,其餘不過是土崩瓦犬而已。


  但正因為是烏合之眾,如果任由放縱,那麼會對江東的百姓造成難以想象的傷害,這些山越可不是善茬,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加上世家大族可能蠢蠢欲動。


  動.亂越久,孫氏基業就越會動搖,江東實力就越會受損。只有投入最多的兵力,迅速撲滅山越,才能穩定局勢。


  才能更加的保存江東的百姓,實力。


  而江東乃是孫氏的根基,反之荊州雖然重要,但畢竟是曾經劉表的地盤。攻取劉燕,便不容易。


  收攏民心,布置軍隊鎮壓荊州,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時間消耗。孫氏耽擱不起,所以周泰已經預見到,不僅孫權要退兵返回江東。


  便是前方的周瑜也需要率領大部分的軍隊返回江東,剿滅山越。如此,不僅是這一次北伐功敗垂成。


  便是一年之內,或許更久,孫氏也騰不出手來對付劉燕了。而別說是一年,便是半年,恐怕那劉燕都會更加壯大。


  畢竟此人只是短短時間內,便創下了偌大基業。而如果劉燕越發的壯大,那麼後面的反撲就會越發的凌厲。


  畢竟今時今日,他們江東與劉備的勢力聯合,把劉燕給逼到了絕境上了。放虎歸山,必有後患。


  此時此刻,周泰心中焉能不嘆?

  一聲嘆息充滿恨意,落在孫權耳中,讓他也忍不住幽幽嘆息了一聲。一日縱敵,數世之患。


  更何況孫權比周泰想的更多。


  山越叛亂,為什麼會偏偏在這個時候。內部不穩,孫權對外出兵,便要時刻緊盯山越的情況。


  山越反叛,無疑是兩點。


  一是首領人物野心膨脹,不服孫氏。


  二是遇到荒年,山越們收成不好,便會發動叛亂,劫掠糧食。


  隨著他坐鎮江東之後,第一點的人已經被清理的差不多了,很少會有因為野心而叛亂的人。


  而今年則是豐收年,山越不存在糧食不夠吃,下山搶劫的問題。


  再結合閩越族的特別舉動,居然攻陷十三座城池,不僅對民秋毫不犯,而且開倉放糧收斂民心,似乎要建立大越國號。


  孫權又不蠢,哪裡還不明白其中有人指點。


  前後呼應,是誰在暗中做這個動作的,便呼之欲出了。


  「劉燕!」孫權咬牙切齒不已。


  事到如今,孫權不得不承認,自己是小看了這漢室宗親了。本來孫權就以為自己夠重視此人了。


  此人驍勇,果烈,猛銳蓋世,所以才能斬于禁,殺朱靈,佔據三郡之地,擁兵數萬,成為如今天下一諸侯。


  但現在看來卻不僅僅如此,他善於用兵,更善於用人。別看這一次劉燕煽動了山越,十分簡單。


  這需要許多機會。


  一是很了解江東勢力內部的不穩定因子,並有謀臣定下策略。


  二是需要派遣值得信任,並善意籌謀的謀臣潛入江東。而有這樣能耐的謀臣,卻願意甘冒險惡,潛入敵後。


  這證明此人必定是對劉燕忠心耿耿。


  從這二點上來看,劉燕麾下不僅人才濟濟,而且劉燕此人能得人死力,作風與劉邦,劉備這等梟雄類似。


  驍勇,善於用人,善於用兵。


  孫權再回頭去看劉燕,更覺得小瞧了劉燕,也隱約覺得驚悚。似項羽那樣的神勇不可怕,似劉邦,劉備那樣的善於團結內部,善於用人的人也不可怕。


  可怕的是兩者合一的人。


  此時此刻,孫權有些後悔了。若早知道這劉燕如此的厲害,早知道會發生山越叛亂的事情。


  他就不該行動,反而借著雙方的聯姻關係,聯合劉燕一起對付劉備。到時候我佔據荊南,劉燕可以向西進入巴蜀。


  雙方各取所需,然後與曹操鼎足而立,豈不是十分可靠的三足鼎立?

  而且劉燕與我一樣的年輕,這種關係可以持續幾十年。在此期間大可不必害怕北方曹氏的勢力,我孫氏基業,可以在我手中繼續發展壯大。


  遙想自己與劉燕的關係錯綜複雜,孫權的心中後悔便更加濃郁了起來。要是有機會選擇,他一定會選擇與劉燕聯姻,而拒絕周瑜的進攻計劃。


  可惜世界上卻是沒有後悔葯這種東西。


  所以孫權只能接受事實,接受與劉燕為敵的事實。而孫權更是善於決斷,拿得起放得下的人。


  他心中後悔不已,卻也堅韌不拔。


  「退兵,我們返回江東。準備最快的馬,最好的騎士,快馬加鞭去命令周瑜,讓他布置好江陵的防禦,率領大部返回江東,一起平定叛亂。」


  孫權咬著牙齒,放棄了前方唾手可得的襄陽,打落了牙齒,含著鮮血斷然下令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