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大唐之最強皇子> 第260章 謀略天下!英雄所見略同!

第260章 謀略天下!英雄所見略同!

  第260章 謀略天下!英雄所見略同!

  袁天罡在賢王李恪的面前,不敢顯得聰明。


  在聰明人的面前,顯得太過於聰慧,或者是心機極重,必然會讓對方心裡有所防線。


  但如果顯得太愚笨,甚至昏庸,則是會被聰明人看不起,從而不受重用。


  必須要把握好其中的度,像馬周那樣,有些事、有些話,不做得太絕、不說得太滿!


  因此,袁天罡保持著謙卑、低調的心態,語氣很是恭敬道:「殿下!」


  「吐蕃位於高原之上,地廣人稀。」


  「陽光充裕,食物充足,牛馬健壯,想要將吐蕃的全境攻破。」


  「若只是靠大唐的力量,實在難以做得到。」


  「微臣所見,應該使用縱橫的戰略。」


  「聯合吐蕃周圍的突厥,大食,還有高句麗、新羅形成縱橫。」


  「從吐蕃的四面八方,進行圍攻。」


  李恪冷笑道:「縱橫之說嗎?」


  「戰國時期。」李恪看向李淳風,一臉玩味道:「不也是湧現出好幾位著名的縱橫家么。」


  「他們都看到了秦國在西北逐漸強大。」


  「比如合縱抗秦、六國之祖蘇秦,向其餘六國遊說,提出縱橫之術。」


  「但為何最終沒有成功呢?」


  李淳風叩首道:「回稟殿下,因為秦國的遠交近攻、恩威並施的謀略,使用得當。」


  「再者,六國之間本就互相侵奪,誰都不想過度地消耗自己的實力。」


  「最後,六國無論如何,都無法建立起相互之間的信任。」


  「反倒是為了苟且偷生,被秦國的謀士言語說服,前後割地以求得平安。」


  「這也是秦國謀士的遊說者的智慧之處。」


  袁天罡補充道:「說到底,還是人性使然。」


  「六國當中,秦國未必要全都攻破。」袁天罡微笑道:「其實……


  秦國的說客,只需要說服六國其中的一個國家,同意割地給秦國。」


  「其他五國生怕落後了,就會被強大而又恐怖的秦國記恨乃至是攻打!」


  「故而爭相效仿,六國縱橫的關係,自然土崩瓦解了。」


  「而秦國在獲得各國的割地、賠款后,收益巨大、實力大增。」


  「進而消滅六國,只是時間的問題。」


  聽完,李恪再次冷笑道:「對啊!」


  「既然有著共同文化底蘊,共同的祖先和語言的戰國七雄,都無法做得到縱橫。」


  「如今的大唐在風土人情、宗教、文化等各個方面,都與突厥、大食以及高句麗、新羅等國家,都有著巨大的差距。」


  「他們又有何緣由,會跟大唐坦誠布公、肝膽相照,共同進攻吐蕃呢?」


  「還有。」


  李恪又問道:「退一步來說。」


  「他們真的同意了縱橫,幾大國家共同發兵,成功征討吐蕃,踏平、佔領了整片西域」。


  「那麼該如何劃分戰利品,誰來分割這塊西域?還有便是如何分割這塊西域?」


  李恪的問題一出,袁天罡、李淳風陷入了沉默……


  如今的大唐,在經濟和政治方面。


  經過了二十多年的休養生息、大力發展,要比吐蕃好上許多,但是軍事方面卻要稍稍落後。


  這就意味著,大唐和吐蕃,此時就像戰國時期的秦國和齊國,誰也佔據不到上風。


  而突厥的軍事強大,勢力範圍巨大,只是綜合實力較弱,對大唐虎視眈眈,誰也不服誰。


  至於高句麗、新羅還有漠北等小國。


  他們雖說不敢跟大唐起直接衝突。


  但是卻可以仰仗各自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或距離優勢,時常騷擾大唐的邊疆。


  他們也不會輕易地服從大唐的安排。


  「介於此,二位又有何高見?」李恪踱步走到案牘旁,坐上楠木椅,抿了口茶,笑道。


  「殿下。」


  袁天罡先開口道:「以微臣之見。」


  「新羅、高句麗、百濟等小國,可暫時不管,而大食、突厥,卻可以嘗試逐個擊破。」


  李恪聞言,心若所思地點點頭,「有點意思,繼續說下去。」


  袁天罡領命,又道:「大食人生活在乾燥的氣候環境中。」


  「當地的自然環境惡劣,地質貧瘠,故而糧食緊缺。」


  「再者,大食國也曾經是部落聯盟,直至二十年前,才出現宗教勢力,形成神權君主制。」


  「所以,當地人雖然生活在平原,生活習性卻跟草原民族相似,流動性極大,喜愛交易。」


  「據微臣近些年來對長安東、西兩市中,大食商人的了解。」


  「他們上至君王、皇族、王族。」


  「下至黎民百姓、普通商人。」


  「除了跟大唐購買糧食外,還非常喜歡大唐的手工業品和紡織品。」


  「就連大唐的肉類,也深受大食王族的喜愛。在民間備受推崇。」


  袁天罡總結道:「所以。」


  「殿下可以通過商路,與大食結為盟友,並且在關係上,佔據上風。」


  李恪聽完袁天罡的建議,表情平淡,眼眸清澈,心中卻狂喜無比!


  袁天罡牛!


  身居長安,放眼天下。


  而且沒有故步自封,更沒自恃清高、蠻橫跋扈。


  這等眼光,即使放到後世,也不見得低。


  果然,人才無論到了哪個朝代,也會像金子一般閃閃發光。


  此時的大食國,正是日後阿拉伯帝國的雛形,正處於四大哈里發時期。


  【註:哈里發就是在穆汗默德逝世后,阿拉伯國家對政治領袖的稱呼,相當於一國元首。】


  第一任哈里發,阿布·柏克爾是麥加的一個頂級富商。


  他在上任初期,雄心勃勃,軍事、經濟方面,均有建樹。


  只是……


  吐蕃王朝卻恰巧在偏偏這個時候發狠!

  湧起一個叫欽陵卓贊的瘋子,攻陷了大食無數的城池、部落,掠奪了無數的疆土和財富。


  那麼欽陵卓贊死後,大食就能奪回疆土了嗎?

  想得美……


  吐蕃早就派遣了強大軍隊戍守邊疆,正在遠遠不斷地運送流民前往空城居住!


  吐蕃王朝的行徑,無疑是在打阿布·柏克爾的臉,使整個阿拉伯帝國蒙羞。


  因此,白大食(大唐對阿拉伯人的統稱)有意向大唐交好,加強了貿易往來。


  至於建立起軍事聯盟,也只是時間關係,就看誰先憋不住,要捅破這個窗戶紙了。


  李恪想到嶺南的鋼鐵所製造出來的兵器、鎧甲。


  還有琉璃器皿,必然能讓整個大食帝國興奮不已,即使是跪在地上,也要懇求自己將天下最精良裝備賣給他們!

  如此一來,兩國形成軍師聯盟,必然是大唐佔據絕對的主導地位。


  「很好。」李恪微笑道:「那突厥呢。」


  「突厥是草原游牧民族,雖然物質遠遠不及如今的大唐,但也能自給自足。」


  「而且突厥人是成長在馬背上的民族。要比大食人更加好戰,且更加兇猛。」


  「馴服他們,靠商路沒用。似乎出了武力之外,就沒有更好的辦法吧。」


  李淳風站到賢王李恪面前,叩首,笑道:「至於突厥……殿下不都有布局了嗎?」


  「阿史那部落的公主,不就是最好的突破口嗎?」


  「哦?」


  李恪有些疑惑:「如果想要利用阿珂的公主身份,跟阿史那部落結為盟友,恐怕李道士的算盤要落空拉。」


  「一來,突厥的阿史那親王並不看好啊,那名修道者肆葉護,便是阿史那特意找來對付本王的。」


  「至於你說肆葉護屬於吐蕃的修道勢力這點,本王倒是沒興趣知道太多。」


  「二來,突厥人從來不會跟任何國家軍事聯盟。」


  「就連部落跟部落之間的聯盟,合作關係存在也是非常短暫的。」


  「要麼分裂,要麼被吞併。突厥可要比吐蕃、大食,更強調強者為尊。」


  「故而,他們只會臣服於武力,而非政治外交和經濟利益。」


  李淳風面對李恪的質疑和反駁,只是淡然一笑,稍稍沉吟片刻,才又道:「殿下……」


  「如果阿史那親王暴斃,那麼您作為阿史那公主的丈夫,是不是就可以率領阿史那部落的騎兵,將其他部落打到服輸呢。」


  李恪聞言,眼珠子一亮。


  英雄所見略同阿!


  要是換作其他的掌權者,或者統帥。


  聽到別人將自己心中的小算盤說了出來……


  很可能會當場就大發雷霆,極度氣憤。


  甚至暴怒到想要將其除之而後快。


  因為你身為臣子,居然比老子這個做君王的還要聰明,猜透了老子的心思?

  這可是老子冥思苦想才作出的計劃阿!


  這可是震鑠古今的偉大謀略阿!


  這可是足以讓老子名垂青史的資本阿!


  你算什麼玩意,一個臣子居然能剽竊、揣摩老子的心思。


  你一定是想要謀反!

  正是因為古今中外的歷史中,有著太多諸如此類,自大自負的統帥或皇帝,所以才會出現那麼多百年的王朝、基業,毀於一點。


  其中最典型的,便是自負到烏江自刎的楚霸王項羽。


  最離譜的,便是因自大而舉鼎身亡的秦武王嬴盪。


  李恪自認為自己的計謀不算差。


  卻也沒有到無人可以想得出的地步。


  如今有人跟自己想到了一塊去,他李恪便對眼前這位黃冠子,更是喜歡了幾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