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大唐之最強皇子> 第171章 太子黨的陰謀!李恪叛國通敵?!

第171章 太子黨的陰謀!李恪叛國通敵?!

  第171章 太子黨的陰謀!李恪叛國通敵?!

  跟侯君集事先料想的一樣。


  看到密函之後,李承乾果然是第一個發怒的。


  他在八歲時就被李世民立為太子,成了儲君,至此往後,眼高於頂、目中無人。


  在李承乾看來,全天下的人都應該奉承他、追隨他,甘願做他的狗,絕不可能會出現背叛。


  在過往的將近二十年光陰中。


  含著金鑰匙出生的李承乾,的確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受萬人敬仰和尊敬,願為他效勞的人能從長安排到庭州。


  可是……

  自從三皇子李恪出使嶺南之後,情況就逐漸發生了改變.……

  先是太子黨屢遭重創。


  之後,秦瓊強勢回歸,朝中大多數武將明確表明立場,但是個明眼人都看得出,他們是心向李恪的,

  再到現在!


  前任兵部尚書、太子黨的骨幹成員、凌霄閣二十四功臣之一的侯君集,竟然幫李恪說話!


  這對於李承乾來說,就是赤果果的背叛!

  而長孫無忌、高士廉等人,此時更在乎的是嶺南三千名將士.……

  真的擊潰了吐蕃將近十萬人的軍隊?!


  所用之法,竟然是在聖殿放煙花.……

  在點燃養殖場的臭屁.……

  這.……

  實在太令人匪夷所思了吧!

  難怪.……

  李世民在朝堂之上看到密函時,竟然會面露惶恐之色,還要將克敵之法、昭告天下.……

  原來是李世民自己也不知道……李恪到底是怎麼做到這些的呀?!

  「邪乎.……賢王殿下,真是夠邪乎的呀!」


  長孫無忌感嘆道:「莫非.……嶺南真的有什麼奇門歪道,又或者是哪位神仙在暗中相助,賢王才會有今日之壯舉!」


  高士廉感嘆道:「厲害!三皇子李恪.……果然是個厲害的角色。」


  事到如今,他也不再隱瞞心思了,「這也難怪,陛下任由三皇子在嶺南做強做大,甚至還放開了科舉制度,破格提拔了馬周、薛仁貴等一批官員、武將,擺明了是想要實行新政。」


  「現在,三皇子又是不負陛下的重託,以三千嶺南將士破十萬敵軍,在庭州立下了不世之功。」


  「無疑是增添了奪嫡的籌碼。而且即使不成功,太子承乾能夠成功登基,但以目前的情形來看……

  即使陛下不願意看到你們兄弟之間反目成仇、手足相殘,但李恪也完全具備起兵造反,從嶺南打入長安的條件啊!」


  聽完高士廉的分析,李承乾的臉便愈發顯得陰沉。


  高士廉不急不緩,接著分析道:「侯君集此人本就陰險狡詐,牆頭草兩邊倒。」


  「此時,他見到三皇子如此得勢,便見風使舵,想要子孫也加官進爵、世世代代榮華富貴,從而投入李恪的麾下,倒也不足為奇。」


  李承乾緊咬牙關,「舅公!難道我等此時只能任由李恪發展,仗著嶺南遠離長安,不斷地做大做強嗎?」


  「他現在在庭州打了勝仗,就開始挖牆腳,將侯君集麾至賬下,要收攏朝中文臣了!」


  「那麼接下來呢!他豈不是又要出兵突厥、高句麗、党項,然後屢建奇功,讓滿朝文武都信服於他?侯君集叛變,已經是個很強的預兆!」


  說到這,李承乾的臉暗了下去,「不行!侯君集絕對不能留在這個世上!」


  「本王要殺了他!他必須要死!」


  「且慢!」長孫無忌抬手阻止道:「太子殿下!侯君集曾是兵部尚書,又是朝中老臣,若是現在就殺了他,恐怕會引來諸多非議,實為下策。」


  高士廉也勸解道:「其實,一個個小小的侯君集,不足為懼。只要刨了他的根,他自然會乖乖地成為太子殿下的一條忠犬!」


  「故而,我們當前還是要將重點,放在三皇子李恪身上!「


  」既然他現在還沒有返回長安,那就讓他今生今世都別再回來了!」


  李承乾眼睛閃過一道凶光,「舅公!您的意思是……」


  高士廉道:「殺了他!這一次,我等要傾盡全力,不僅是為了太子的儲君之位,同時也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一定要讓三皇子李恪,永遠在這個世界上消失!」


  聞言,長孫無忌的身體不由地顫抖了幾下。


  他情不自禁地在腦海中,浮現出長子長孫沖的床榻上,竟在一夜之間,被人悄然生息地放下了汗血寶馬的頭顱.……

  如果……

  再把李恪惹急了,下一次出現在長孫沖床榻上的腦袋.……

  豈不是成了自己的!


  「國舅.……」長孫無忌憂心忡忡道:「前面幾次,我們分別用了嶺南當地的軍政、匪軍,以及江湖幫派的人馬,數次襲擊三皇子,均是無功而返,而且還折損了數百人,更是讓李恪名正言順地接管了嶺南的軍政大權,得到了民心……」


  「這一次.……李恪不僅手握兵權,而且也有所戒備,再想要傷及性命,怕是愈加困難了吧……」


  高士廉面不改色,將又咸又苦又辣的茶,喝到嘴中,咀嚼了好一會,才陰笑道:「之前,是我們低估了李恪的能力。」


  「這一次,我們只需動用長安的禁軍,不怕李恪不就範!」


  「對啊!舅公一語驚醒夢中人!」


  李承乾大喜,笑道:「只需要出動禁軍,哪怕李恪武功再高,權利再大,也絕對不敢跟京城的禁軍作對!」


  「這一次,本王就要讓李恪,死無全屍!」
……

  八天後。


  庭州城守衛戰結束的第十三天。


  李恪率隊返回京師。


  行走在長安的郊外,李恪遙望數裡外的長安城牆,心中湧出無限的感慨。


  他不經想起在桂州和庭州的時候,當自己率領嶺南軍隊擊潰敵軍,帶著勝利歸來時.……

  城內的氣氛,真的要比過年還要熱鬧。


  全城萬人空巷,都涌到城門口和街道兩旁,激情澎湃地祝賀李恪及其麾下的嶺南將士們凱旋歸來。


  百姓們甚至主動走出城門,井然有序地在城外數十里排成兩隊,歡聲笑語地迎接李恪等人!


  尤其是那些尚未出家的黃花閨女們,看到薛仁貴全身白衣,英姿颯爽、風度翩翩時,嘶吼聲、吶喊聲不絕於耳.……

  反倒是把他李恪給冷落了……

  不過也能理解。


  李恪貴為大唐皇子,身份是何等高貴,高不可攀,平凡女子自然是有自知之明,對英俊瀟洒的李恪,只能是可望而不可即。


  但薛仁貴就不一樣了……

  那傢伙被李恪派出去的宣傳小隊,塑造成一名平民出生的三品大將!


  草根逆襲的傳奇故事,在古今中外、歷朝歷代都很吃香。


  因為貴族或名門之後有一番大作為,在普羅大眾看來是理所當然。


  但是家裡面沒礦的寒門子弟混出頭,那反響就不一樣了!


  天然的代入感呀!


  你薛仁貴今天可以做到一方統帥,,我張三、王四明天也可以做得到!

  所以,在嶺南軍隊內部,威望最高的是李恪,但在外人眼中,知名度最大的當屬薛仁貴!

  而這一次李恪沒有把薛仁貴帶來,居然連一個人影都沒有。


  這一次李恪立下的功勞要更大。


  滅掉了吐蕃近十萬的大軍,滅掉了欽陵卓贊,還順帶地滅掉了吐蕃帝國的囂張氣焰。


  付出的代價,僅僅是不到一千名嶺南將士的傷亡.……

  當然了,期間直接消耗的銅錢,超過百萬貫。


  損失的豬牛羊等牲畜、家禽也超過一千多頭.……

  再加上期間消耗的糧草、軍需……

  一仗下來,砸下的銅錢,五百萬貫都算是比較保守的估計……

  可就算消耗的軍費,足夠支撐一支十萬人的軍隊,李恪立下的功勞,也是難以抹滅的!

  然而,李恪這一次率兵返回故土,回到令無數人夢回牽繞的長安時,卻沒有任何的夾道相迎,也沒有官方組織的任何歡迎儀式入城。


  李恪等人返回京城的消息,甚至被太子黨嚴密封鎖住了……

  一刻鐘過後。


  李恪、馬周等人進入長安城的時候,甚至還需要像黎民百姓一樣排著長隊,被挨個檢查身份文牒。


  唐朝時期對身份的審查非常的嚴格。


  無論是商人還是平民,出行都要有相應的身份證明。


  城門守將仔細端詳著李恪提供的賢王印章,以及嶺南軍隊的虎符,足足好一會兒才懶洋洋地說道:「你就是賢王殿下?」


  「大膽!」馬周怒道:「你只是一個禁衛軍將領,怎能用這種口氣跟賢王殿下說話!」


  一旁的秦懷道直接掏出唐刀,怒道:「你個兵痞子,算個什麼東西!」


  「我等乃是嶺南軍隊的將士!剛剛從庭州凱旋歸來!你識相點,趕緊滾!」


  「順便!通報宮內,就說賢王殿下率領嶺南三千兩百名嶺南將士,擊潰吐蕃十萬大軍!」


  「凱旋歸來!若敢再出言不遜,或是敢耽擱一刻,格殺勿論!」


  說著,秦懷道手中的唐刀向那名守城的將領揮了揮,對方居然毫無懼色,也抽出了唐刀!


  雙方將士見狀,隨即紛紛將唐刀、陌刀抽出,相互對持。


  李恪始終沉著臉,未說一句話。


  雙方劍拔弩張之時,守城將領本來是想按照計劃,仗著人多,將李恪等人緝拿。


  但是無奈圍觀的百姓數量太多,他們著實不好動手,只能退而求其次,道:「賢王殿下!」


  這一次,那名守城將領的語氣緩和了許多,「末將的性格就是如此剛烈,所以才受到太子殿下的器重,在南門擔任守城大任!」


  噢!

  原來是太子的人!

  這就說得通了!


  李恪心中暗喜,侯君集果然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馬周不悅道:「太子的部將又如何!站在你面前的,乃是當今大唐三皇子,賢王殿下是也!休得猖獗!」


  這次,周圍的百姓算是聽清楚了李恪的來頭,議論聲四起。


  「賢王殿下?!」


  「他不是叛國通敵了嗎?」


  「對呀!宮中都傳來消息,說是李恪串通吐蕃大將欽陵卓贊,謊稱滅掉了十萬吐蕃將士,打算沽名釣譽,向陛下領取賞賜!」


  「不管事實如何,反正賢王估計不是什麼好東西!不然怎麼會被守城將領攔著呢!」


  「為了邀功串通吐蕃人?!他賢王身為皇子,居然作出如此卑劣之事?!」


  在這些議論的人群中,有不少是太子黨派出的姦細。


  他們的任務無他。


  就是守在長安的各個城門口,等待李恪等人進城門、被攔截的時候,營造輿論。


  雖然李世民已經昭告天下,並張貼告示、澄清了所有的謠言,算是官方為李恪正名,他是大唐的英雄!


  但在私底下,有部分百姓,還是願意相信他們心中願意相信的事實——


  李恪就是叛國通敵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