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河北巨變
潘鳳請荀諶入座,想要詢問韓馥遣他何事,結果荀諶卻是一陣沉默。
而荀諶背後作衛士打扮的文丑卻是忽然暴起,環首刀猛然斬出,潘鳳雖然勇猛卻是猝不及防,被文丑當場斬殺。
憑藉著荀諶在冀州的威望,群龍無首之下,文丑順利的控制了三萬冀州軍,並且帶領三萬冀州軍回到鄴城,袁紹從此徹底掌控了整個冀州,兵馬達到六七萬人,稱雄河北。
而沮授也被袁紹的禮賢下士鎖感動,最終決定投奔袁紹,袁紹大喜之下,同時也是為了籠絡冀州人心,將沮授、荀諶兩人拜為冀州別駕,並且封沮授為監軍,擁有調動冀州兵馬之權,許攸、郭圖、審配、逢紀等老臣則是各有升賞,不過卻引得舊臣頗為埋怨。
而白馬將軍公孫瓚兵臨平原,得到了平原相,自己老同學劉備的傾力幫助,兩人一起出戰黃巾賊。青州黃巾賊聽說公孫瓚親自到來,大張旗鼓匯聚人馬,精壯之士加上老弱病殘數十萬人北上昌平,準備與公孫瓚進行會戰。
公孫瓚固守昌平城中,堅守城池並不出擊,消耗黃巾賊銳氣。結果聽說袁紹奪取了冀州,震驚之下勃然大怒,決心出兵蕩平黃巾賊,劉備苦勸之下卻是不聽,劉備只好率平原軍為公孫瓚助戰。
黃巾賊多日圍城之下,早就銳氣耗盡,而且數十萬人整日里糧草消耗無數,有些壯漢填不飽肚子甚至擊殺軍中老弱婦孺充當盤中餐,黃巾賊人心惶惶。
九月十三,趁著夜色打開昌平城門,公孫瓚率領三千白馬義從以及萬餘輕騎兵大舉偷襲黃巾賊軍營,鐵騎奔騰之下一連攻破了黃巾賊二十八座軍營,黑夜中分辨不清敵軍人數,黃巾賊士氣崩潰,公孫瓚大獲全勝。
然而公孫瓚一心北上與袁紹爭霸,奪取河北,因此收取了黃巾賊輜重糧草之後立刻北上,留下劉備善後。
劉備糧草不多,因此從黃巾賊中擇取數千精壯加入軍中,余者盡皆釋放。
數十萬黃巾賊潰卒南下,卻是被早有準備的曹操兵分三路,分別攔截,如同天羅地網一般瞬間將黃巾賊攔住十之八九。遭遇大敗的黃巾賊全無戰意,而曹操則是表示允許他們歸降,走投無路的黃巾賊思來想去,最終決定投靠曹操。
見到數十萬人都歸附於曹操,而且曹操並未下毒手,潛藏在青州境內的黃巾賊紛紛前往歸附,足足有三十萬人,曹操從其中選拔精銳,編練成軍,號稱青州兵,一時之間曹操成為了整個青州境內兵力最為雄厚,甚至在天下都頗有實力的諸侯。
而朝廷的命令則是及時到達,因為曹操撫平青州黃巾,特命曹操為青州刺史,鎮東將軍。
而公孫瓚火急火燎的帶領萬餘騎兵回到右北平,準備大舉帶兵南下,與袁紹爭奪冀州,州牧劉虞自然勸阻,下令公孫瓚不得隨便出境。
公孫瓚和劉虞兩人本來就因為對烏桓的政策不同而頗為不合,軍人出身的公孫瓚是個鷹派,主張全力進攻,並且以血腥屠殺的手段震懾烏桓,而劉虞則是認為烏桓人同樣也是人,能夠被道義感悟,主張懷柔政策。
公孫瓚一怒之下,不宣而戰,率領鐵騎直搗幽州治所薊城,劉虞猝不及防,麾下兵將又趕不上白馬義從的驍銳,因此公孫瓚獲得勝利,並且將劉虞斬殺。
公孫瓚斬殺劉虞之後,自領為幽州刺史,並且發布檄文宣告天下:袁紹無義,韓公有恩於紹,而紹不思報答,反而加害於馥,今瓚得馥信,舉兵南下,只為驅逐紹。
整合了整個幽州,毫無後顧之憂,剛剛得勝而歸的公孫軍足足三萬餘人傾巢而出,兵鋒直指鄴城,數日之間白馬義從的鐵蹄已經進入中山國、河間郡。
袁紹得知公孫瓚出兵南下,白馬將軍的威風和白馬義從的驍勇河北之地無人不知,因此袁紹不敢大意,立刻下令重臣審配趕到鄴城坐鎮,自己則是親自率領五萬大軍,顏良文丑、沮授逢紀等謀臣北上,抗衡袁紹。
袁紹與公孫瓚的戰爭可謂是一觸即發,整個河北大地陷入到了烽煙動蕩之中。
而這個消息,很快也傳到了中原,荀攸十分重視,稍加整理之後立刻命令騎兵八百里加急飛速送往劉燁處。
酸棗。
「袁紹奪取冀州,公孫瓚率兵南下?」
劉燁聽到賈詡念出的內容,面色卻是並無多大變化,如今的中原在他的干涉之下變動頗大,而河北之地除了呂布佔據并州之外,依舊是袁紹和公孫瓚爭霸。
賈詡卻是有些好奇:「將軍面色淡定,似乎早就在意料之中?」
劉燁露出一個淡淡的笑容:「袁紹胸懷大志,不甘心居於他人之下,而韓馥雖然手握雄兵,卻是性格暗弱,主弱臣強,早晚必有禍事。」
「公孫瓚與劉幽州之間的矛盾也是存在已久,如今袁紹佔據冀州,公孫瓚不甘心,斬殺劉虞,全據幽州而望冀州,也很正常。」
聽到劉燁之言,賈詡頗為贊同:「將軍所言極是,不過韓馥畢竟是朝廷任命的冀州刺史,而袁紹囚禁韓馥,公孫瓚更是直接誅殺封疆大吏,漢室宗親,若是不做出懲處,只怕朝廷威望會有損失。」
劉燁點點頭,卻是為難道:「我軍全部主力幾乎都集結在兗州,若是想要對河北用兵,就要從關中新募士卒,戰力孱弱不說,糧草也是難以為繼。難不成命呂布帶兵南下?」
劉燁連年征戰,雖然屢屢獲勝,但是糧草消耗實在太多,打完這一仗不管是得勝威震中原還是落敗退保關中,都必須休養生息一年,而不能大動干戈。
因此他有些為難。
而賈詡則是露出一個詭秘的笑容:「上兵伐謀,下兵伐城,何必要動用朝廷大軍呢?」
劉燁饒有興趣的一笑:「文和,計將安出?」他倒是想要聽聽這位毒士有什麼高論,能夠「伐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