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見所未見(2)
顯然,在女兒國說這樣的話,是需要很大的勇氣,也是犯了很多人的忌諱。
“自古以來,我國就沒有男人敢說這樣的話,這位仁兄,回去問問你的父親,問問他可否認同你的話,隻怕他也要把你的雙腿打斷,把你的嘴封住,將你認為是家風不行的表現,是他教子無方。誰不知道,在這裏,男人隻能待在家裏,不配出來,更不配讀書認字?隻有女人才是這裏的主宰,隻有女人才能讓國運昌隆,從古至今,我隻見有女皇陛下,而從來沒有見過什麽男皇帝,我們的父母官也都是和我們一樣美麗善良的女子,也從來沒有聽說哪個地方的父母官是個見不得人的男子,讓一個男子成為父母官,隻怕當地的百姓都要紛紛搬走,無法承受這個羞恥。一視同仁?你問問百姓們可以一視同仁嗎?他們願意一視同仁嗎?人是有女媧娘娘創造出來的,可是現在人已經獨自生活,女媧娘娘不再管了,那麽現在過的日子都是人自己選的日子,你當然可以有姓名,可百姓們也會選擇忘記你的名字。你做了好事,百姓們首次聽說的時候,也會認為這是個女人所為,你做了壞事,人們都會覺得理所應當,這就是男人的本性,你想要改變,可你改變不了,這都是最初的人的選擇。人都已經習慣了如此認為。”那女子非常嘲諷的說著。
又一位女子站了出來,她認識這個說話的男子,“這不是安秀才嗎?你是應該好好感謝女皇陛下,若不是女皇陛下的一紙命令,讓你們這等人也可以入學,跟我們一起坐在學堂裏,還不知道你在哪裏流浪呢,整日拋頭露麵,不知檢點,讓人看來看去,也不知道以後哪個女子倒黴,有你這樣的持家夫!你自以為學了幾個字,看了幾本書,就能夠跳出來跟我們講道理?不知道你的家風為何,在這人多的地方,你所應該做的不是檢點二字嗎?如此大聲喧嘩,真是辱沒了門庭,滿口說著道理,自己卻不講理,讓人看了直覺可笑,真是荒唐。”
人群中有人議論,“不過學了幾個字,就敢大聲嚷嚷了?還有點男人的樣子嗎?”
“女皇陛下就不該讓他們入學認字,他們那個腦子,能夠學明白什麽?學了個一,就敢嚷嚷這個字不應該這麽寫,應該像二那麽寫了,非要按著自己的想法來。”
“他們就應該一直待在家裏,哪裏出去呢?真是個笑話。”
那男子紅著臉,大聲道:“這些都是可以改變的,以前沒有男子入學,現在女皇陛下恩準,都可以入學,說男子也能夠當官,步入仕途,為君效力,為國盡忠,我相信,將來會有第一個,會有無數個父母官是和我一樣的人。”
一個女子哄然大笑,“女皇陛下雖是下了詔書,恩準你們也能夠入學,識字,是對你們開恩了,但你們真的以為女皇陛下很想讓你們入朝為官嗎?可以報效國家的不止你們,比你們能幹的比比皆是,我國可還沒有男子為官的先例,讓你們認字,不再當個睜眼瞎已經是法外開恩了,還想要步入仕途?仕途從未對你們敞開過,那不是你們的路,請不要妄想。也不要胡說,以免笑掉了別人的大牙。”
“女皇陛下功過以往眾多帝王,也將會流傳後世,因當今的陛下是真正的陛下,是我們女兒國每個人的陛下,是我們男子真正的陛下,女王陛下慧眼卓識,獨步天下,你們這樣的愚婦是不會明白女皇陛下的高瞻遠矚的,男兒亦可以保家衛國,也可以拋頭顱灑熱血,更可以站在朝堂上,跟女皇陛下一起商討國家大事。你們如此的短視,會被人嘲笑的是你們!”
這時,又從人群裏走出來一個紅衣女子,“即使你們能夠步入仕途那又怎麽樣?女皇陛下開了恩令,不過就是想從你們這堆人裏挑出來一兩個還算過得去的人,為了滿足陛下的心情也好,或是為了讓他國也看看我們女兒國的男人,滿足他們的獵奇感,都隻是做做樣子,真以為靠著你們治理國家啊?”
這話說中了每一個人的心裏,眾人紛紛鼓掌。歡聲雷動。滿場到處都是活潑的笑聲。
男子已經麵紅耳赤,心裏沒有詞去與這些人爭論了,敵眾我寡,他沒有贏的可能,再次爭論下去,隻怕那站著的巡捕要把自個兒帶走了。
男子走到那被偷書的女子跟前,商議道:“能否跟您做個交易?能否原諒這孩子偷書一事……”
“絕沒有這種可能。”女子斷然拒絕,“這可是我搶了好久的書,也才剛拿到手,差點就被這孫子給偷走了,這次是幸好我看見了,我若是沒有看見呢?我這損失大了。”
“可您也沒有失去您的書——”
“我差點失去。”
“能否用錢財來彌補?”
“不能!千金難買!”
“這孩子也隻是喜歡看書,想要認字而已,如此熱愛,如此好學,能算得上是偷嗎?隻能說是情不自禁罷了。”
那女子嗬嗬一笑,“我情不自禁了,可以一刀砍死你嗎?”
哪知那男子張開雙臂,一臉無所畏懼,“但來無妨。”
那女子當然不會衝動的將刀刺向這個男人,她覺得麵前的這個人指不定有點什麽大病,她不能跟一個瘋子計較。
“真是不講理啊,還想讓我掉進你的陷阱,沒門!這事就應該交給衙門去辦,按照律法來辦,偷人錢財,依法處理,才能服眾。”
那女子向那巡捕道:“還望您能夠主持公道,也為我們百姓除去一個禍害,也教導這個孩子不要好的不學,偏要學些壞的,他還小,還不懂得什麽是非對錯,這就得需要引導了。”
那女巡捕點點頭,“這個自然,隻是你平日裏也要保管好身邊的物品,東西丟了,也有你的疏忽不是?此次呢也算了,別不依不饒,你的書也沒有丟,讓這孩子認個錯,皆大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