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于謙
其實我也明白于謙心裡的想法,畢竟他今年都已經五十齣頭了,都說五十知天命,他這個年紀才混到一個兵部侍郎,他自然是不滿足的。
此次皇帝被襲,兵部尚書鄺森看起來有懈怠之罪,他以為是個機會,可沒想到最後是美夢,泡湯之後難免有些不甘心,所以才想從我這裡得到一絲慰藉。
只是他不知道的是,我對他的生平那是清清楚楚。
這人自小就很有才華,23歲就考取進士,而後因為口齒伶俐,直言進諫,被宣德皇帝重用,一路飆升。從巡按江西到兵部侍郎,他的仕途可以說一帆風順。
只是到了兵部侍郎這裡,他的這個仕途就好像被卡住了一般,整整十多年未曾再進一步,別說內閣大臣,就是那兵部尚書也未摸到過。
別說他是個從小就有抱負的人,就連我這個沒什麼抱負的人都感到一絲尷尬。
你說他著不著急?
他當然十分著急了。
所以此次皇帝被襲,鄺森救駕來遲,按道理,他很有機會往上爬,誰知道皇帝一句事出有因就放過了鄺森,也難怪他心裡覺得不舒服。
「公子此次越級提升,只怕朝中會有許多對公子有想法,未知公子打算如何應付?」
「於大人你呢?你對在下有什麼想法?」
我又不蠢,什麼人對我有想法我難道不知道嗎?就沖你第一時間就把我拖來你家,我就知道你的想法最大。
「公子說笑了,在下能有什麼想法,在下只是想知道公子如此平步青雲,就沒想過為大明再做點什麼嗎?」
于謙似乎也聽出來了我對他的諷刺,所以說話時略顯清淡。
我尋思著他這是話裡有話啊,聞言當即道,「於大人想讓在下為大明做什麼?」
于謙看了我一眼,而後又看向漓香,「公主殿下,臣有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漓香好奇的看著他道,「於大人有話便請直言。」
「而今大明,自三楊去世之後,國力逐漸衰退,雖無內憂,但有外患,特別是西疆邊防。再加之陛下近年來多重新宦官,臣擔心用不了多久就會出現東漢之象。」
于謙說話時,言詞態度都極為誠懇,雖然有些話一旦傳出去會掉腦袋,但他好像一點也不害怕。
主要是他就是這麼一個性格,什麼話都敢說,就算是皇帝老子有啥事做錯了,我估計他都敢把彈劾奏章遞上去。
不過也難怪,他要是不敢說話,他也不會做到今天這個位置上來。
他說的都是實情,正統老兒登基初期,張太後主持朝政,三楊戮力為國,大明國力自然鼎盛。但張太後去世以後,三楊也跟著一個一個的走下歷史舞台,正統老兒無人可用,只好寵信王振等人。
所謂第一代專權宦官,其實那都是正統老兒自己給自己以及自己的子孫挖的坑。
坑爹坑老子的我算見過不少,坑子孫的我倒是第一次見到。
難怪歷史上對正統老兒的評價都不是很高,以他打開的這種先河,就算他有天大的功績只怕也會給抹平了。
于謙這麼說,說明這個人還是有腦袋的,至少知道目前大明朝的實際情況以及知道問題出在那裡。只是他雖然知道,但他沒有能力去修正,去改變,畢竟十多年未曾更進一步,我估計此次機會錯失之後,他應該不會再做他想了。
不過他既跟我說起這些,那他的意思就很明顯了。
我救過皇帝的命,而且與漓香又有姻親關係,讓我去皇帝進諫豈不比他去上書更有效果?
你不得不承認于謙還是很聰明的,至少在這種情況下他還知道要怎麼救大明於懸崖邊上。
只是我很難受,我踏馬一個穿越過來的小捕快,你讓我去跟皇帝兩個討論國事政事,你這不是為難我嗎?再說了,我即便救過皇帝的命又怎麼樣?而今皇帝面前除了王振,誰還能插得上嘴?
「於大人的意思可不就是讓在下去給陛下進言咯?」
「公子難道想要推辭?」
于謙見我道破他的用心,當即反問到。
我笑著搖了搖頭,苦嘆道,「於大人吶,不是在下不願意幫你這個忙,只是在下愛莫能助啊……」
「公子此言何意?」
「於大人,有些事在下可以說,但有些事,在下打死也不能說。大人只需知道,在下不是不願意幫忙,在下也有在下的苦衷。」
我不是怕得罪王振,我只是不想讓六扇門的捕快們受到牽連,再者說了,土木堡之後王振就死了,哪裡需要我去進言。
于謙聽我這一說,當即顯得有些失望,「公子如此之言,實在叫人寒心啊……」
我嘴裡沒說你特么再等個幾個月不行么?非得這麼著急上位嗎?反正土木堡之後你就是兵部尚書了,你著個什麼急?這不是瞎雞兒亂搞嗎?
「於大人,若是沒有其他什麼事,在下就告辭了。」
「不送。」
于謙顯然不待見我了,在聽到我不願意幫忙之後。
這也難怪,我既不願意告訴他皇帝對鄺森的寬宥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也不願意幫他上書皇帝,他自然不會待見我了。說來說去,他心裡想的還是怎麼上位,只是換了個方式而已。
不送就不送,我難道還能在這京城裡迷路了不成?老子可是捕快!
出了於府,漓香當即問到,「花哥哥為什麼不答應幫他?」
我看著她笑道,「你以為他真是為了咱們大明啊?」
「難道不是嗎?」
漓香的眼睛就像是一朵白蓮花一般純凈,至少這個問題一出口,我就覺得她腦子裡絕對沒有什麼其他心思,別人怎麼說,她就怎麼聽,簡直就是個傻白甜。
我拉著她往前走了幾步,這才輕聲道,「你別看那於侍郎一副為國為民的樣子,其實他心裡打的都是怎麼上位的算盤。剛才我若是答應幫他,只會讓你老爹兩難,而且說不一定還會得罪了王振,得不償失的生意我才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