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四章:統一之沙特阿拉伯
“第二在建築圍牆以及建築物的同時,讓環宇集團正式進駐內誌王國地區,各方麵都要全力配合環宇集團!”李寧宇認真的說出了第二步驟的安排。
接著所有遠東成員,紛紛忙碌起來,李寧宇也將鐵兵留下,與他秘密商量起來道:“會議中,杜勒阿德說要用我們遠東的這筆錢,對內誌王國控製區采取一係列的發展社會經濟的措施,你怎麽看?”。
對李寧宇提出的疑問,鐵兵基本不加思考就說道:“宇少,杜勒阿德這麽說根本就是一套冠冕堂皇的話,估計還是為了加強他的個人獨才,其實從這些年,內誌王國與周邊各大勢力簽署的協議,就可以開的出來了,所以我們可以不理會他,所以隻要我們執行一個字,拖!杜勒阿德一時間也拿我們沒有辦法!”。
而鐵兵說出這番話,李寧宇也十分讚同說道:“想當年,穆罕默德在麥加城創立了伊斯蘭教,隨後他的繼承者又徹底統一了阿拉伯半島,並且還逐步建立了一個橫跨在歐、亞、非三大州的阿拉伯帝國,但是好景不長,在16世紀的初期,阿拉伯半島的漢誌王國地區就被奧斯曼帝國占領,成了奧斯曼帝國的一個行省!”。
“如果不時因為當時的統治者,他們互相不和,整個沙特阿拉伯地區就不會一分為三,整整經曆了三個世紀,沙特阿拉伯地區才徹底敗給了奧斯曼帝國,以及落入沙特周邊各大勢力的控製,由沙特家族建立的中央集權國家最終還是一統了沙特地區!”聽到李寧宇的分析,鐵兵也在一旁補充道。
李寧宇點著頭接著說道:“但是沙特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並沒有隨著沙特家族的出現而改變,征服奧斯曼帝國奪回內誌控製區,隨後又占領利雅得,成功襲擊了當時由奧斯曼帝國控製的科威特、卡爾巴拉地區,最後還吞並了哈薩、攻克麥地那,沙特家族也算是完成了從奧斯曼帝國的手中奪取回了整個沙特阿拉伯,可是這一切都是英國人的幫助下,如果沒有英國人,他們什麽都不是!”。
“所以這些穆罕默德的子孫們,幾乎終生都在為奪回沙特阿拉伯努力,但是他們都改不了一個毛病,就在剛建立起沙特王國之後,內鬥又開始了!阿聯酋長國、內誌王國、哈薩王國、漢誌王國,直接一分為四,現在大敵當前的情況下,內鬥還在繼續!”
聽到鐵兵說道這裏,李寧宇似乎想起了一件事,就立即附耳問道:“之前情報組查出杜勒阿德與杜勒阿齊兩兄弟不和,主要是因為一筆黃金寶藏,這件事屬實嗎?”。
“這件事目前還在調查階段,但從很多方麵的數據來看,在19世紀初期,英國人開始侵入阿拉伯半島的同時,當時沙特王國統治者沙特伊本,卻是在他晚年的時候,大量收集沙特王國地區的財富,名義是為了保證沙特阿拉伯王國的統一,並且也是他促使了沙特阿拉伯分為內誌和漢誌兩個國家,至於當時沙特伊本是什麽樣的意圖,目前還沒有搞清楚!”鐵兵如實的將事情的進展與自己的分析,一口氣對李寧宇說了出來。
聽到鐵兵的分析,李寧宇單手拖著下巴,緩緩的說道:“那也就是說,這邊黃金有很大的可能是存在的?”。
“不錯,宇少你是不是想……”
鐵兵意味深長的話還沒有說完,李寧宇就打斷道:“如果這筆黃金真的存在,我們必須要掌控它,這意外的財富雖然對我很有誘惑力,但與沙特阿拉伯地區,對我們遠東體係今後的重要,完全沒有可比性,而這筆財富落入我們手中,我會將它們全部都用在建設沙特阿拉伯上麵,但是如果落入別人的手中,比如杜勒阿德,我想他第一件事一定是買軍火去打漢誌王國!”。
“嗯,根據這個杜勒阿德的品性,他絕對不會把這筆錢用在建設國家的上麵,因為他的野心太大了!”
鐵兵為什麽這麽說,其實是因為在今天與內誌王國的協商中,杜勒阿齊就提出了議題,內容就是由遠東出麵,內誌與漢誌王國合二為一,並且願意徹底脫離與周邊勢力的關係,並且與遠東結成戰略同盟與合作夥伴,同時成立沙特阿拉伯聯合王國。
對於杜勒阿德這樣的提議,李寧宇剛開始表示驚訝,因為他沒有想到杜勒阿德能說出合並內誌與漢誌的話,可是下一秒他就搞清楚了杜勒阿德的用意,現在的沙特阿拉伯分為四個部分,分別是阿聯酋長國、內誌王國、哈薩王國、漢誌王國,內誌與漢誌合並了,那麽自然就要滅掉阿聯酋長與哈薩王國,用好聽的話就是需要遠東幫助統一沙特。
如果是幫助沙特阿拉伯廢除與周邊各勢力簽訂的不平等條約,這一點李寧宇非常願意幫助他們,畢竟這是一件無論是從那個方麵看,都是好事,但杜勒阿德顯然不是這樣考慮的,他想要的統一是建立在戰爭之中,把他看成一個戰爭犯一點也不為過。
所以杜勒阿德的提議,李寧宇既沒有一口拒絕,也沒有直接答應下來,隻是對他說了一句,遠東非常願意看到統一的沙特阿拉伯王國,也願意為沙特阿拉伯地區的統一事業,付出自己的綿薄之力,堅決站在沙特阿拉伯人民這邊一同與殖民帝國作鬥爭。
李寧宇這番毫無破綻的話,讓杜勒阿德十分高興,但他也同時聽出了李寧宇這句話,一個重點也沒有回應,但有了遠東這樣的承諾,杜勒阿德還是較為滿意的,因為在他秘密與神秘刀疤臉的合作前提,就是完成沙特阿拉伯地區的統一。
遠東集團的勢力,明顯要比神秘刀疤臉前的多,不過正是因為遠東擁有絕對的軍事勢力,杜勒阿德才會對遠東既愛又怕,不敢過分接近,又不敢直接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