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黃覺寺
黃覺寺,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古廟了,據說在宋朝的時候就興建了起來,原來不叫這個名字,後來咱當了皇帝之後才下令修葺,並且給它改了名字,由「於黃寺」改為「黃覺寺」。
至於原因嘛,很簡單,因為這黃覺寺承載了咱一段很重要的回憶,甚至可以說,咱成就霸業的志向真正覺醒的開始,正是在這黃覺寺中。
所以,皇帝覺醒的寺廟,便叫做黃覺寺了。
然而就是這麼個並不太起眼的寺廟,在咱心中的分量卻是絕對不輕,因為裡面有教導咱人生真理的長老高彬,又是一個磨礪咱,讓咱開始認識到人心莫測而險惡艱難的地方。
在這裡,咱善惡分明的評判標準開始建立,咱對人性的把握也初現雛形,咱知道了這人與人之間的微妙,也了解到這事與事之間關聯。
換句話說,正是在這黃覺寺中,屬於咱朱元璋的智慧才真正開始萌發。
因此,咱在本手札中仍舊稱黃覺寺為黃覺寺,至於它原本的名字「於黃寺」,大概是已經被歷史遺棄。
回想起那一天——咱人生中的另一種傳奇而重要的經歷開啟的那一天,是九月一十八日,正是咱十七歲滿的日子,也就是說,不偏不巧,就在咱十七歲生日的那一天,咱踏進了咱「和尚」生涯的第一步。
清晨,雖然老朱家就剩下咱一人了,沒人督促,但是咱還是早早的就醒了過來,畢竟還是年幼,眼看著就要去出家了,心中難免新奇而憂慮。
生日,肯定是沒有人記得的,只有咱自己默默的在心中念叨了幾句:朱重八啊朱重八,今天一過,你就足足十七歲了,已經是長大成人了。
接著,則是咱對咱娘的懷念,若是咱娘還在,就算是家境困難,從來不會忘記咱的生日的娘肯定會給咱過生日的,哪怕只是一個饅頭、一碗稀粥,現在回想起來,總會在心頭漫起一種溫馨。
然而這種日子終究是一去不復返了,咱已經算的上是孤身一人,從此無依無靠,咱真正可以依賴的,只有咱自己而已。
而對於這一點的認知,在咱進入黃覺寺幾個月後,咱才真正的明白了其中的真諦,這是一句再正確不過的真理。
第一次去黃覺寺出家,咱倒不是孤身一人,汪媽媽怕咱孤獨,讓他的兒子狗四陪咱一同上路。
狗四比咱小了幾歲,是個憨實的小夥伴,一路陪伴,到了黃覺寺門口,他就停了下來。
「重八哥,俺就送你到這裡了。」
「嗯,狗四,趁著天還沒有黑,你快點回去吧,省的汪媽媽擔心。」咱點點頭,心中則是對狗四的感激。
狗四點頭,轉身離去,「重八哥俺真走了。」
「走吧走吧!」
送走了狗四,瞬間就剩下了咱一個人,咱就這麼靜靜的站在黃覺寺門口,忽然有些發獃。
因為咱恍惚間還記得,就在不久之前,咱爹還帶咱來過黃覺寺,那一次是還願祈福。
然而現在,轉眼之間已經是物是人非,滄海桑田,咱爹居然已經離開了人世,而咱更是成了孤苦伶仃的苦命之人,不得不說,這真是世事難料,命運無常啊!
在這感慨之中,咱抬起了頭,第一次用心的打量起這座有著歷史的神佛寺廟來。
首先引入眼帘的,自然還是當年的「於黃寺」三個大字,字體很莊嚴神聖,倒是很符合這神佛寺廟的特點。緊接著是一副對聯,咱至今是記憶猶新:
上聯是「晨鐘暮鼓驚醒世間名利客。」
下聯是「佛號經聲喚回苦海迷航人。」
當時啊,咱對於這幅對聯的參透,也只是僅限於其字和字面上的意思而已,至於它的深層含義和其中韻味,咱是壓根兒沒能理解半點。
不過也好理解,咱一不是什麼名利客,二也不是什麼迷航人。
並且咱很驕傲的一件事情就是,咱這一生也沒有想過或者是當過什麼「名利客」、「迷航人」,因為這兩人人從來都是被掌控者,所有才會有諸多自以為是的煩惱,而咱,做的是掌控者,掌控者是不需要提及「名利」和「迷航」的。
而除了對聯,由於寫下這片手札的時候這些往事已經過去了很多年了,咱的記憶力雖然一向很好,卻也已經模糊了許多,比如黃覺寺當年的陳設,大體已經忘卻了全部。
只是依稀記得,咱先是來到了黃覺寺門口,門口站著個僧人,很面善,年齡看著與咱稍稍大些,由於當時時間還早,並不是香客們進寺的時刻,他就問咱:「施主有事嗎?」
咱回答道:「師父,咱是來做和尚的。」
「你要出家?」這年輕的面善僧人似乎很驚奇。
「是的。」
咱點了點頭,又想起了汪媽媽的交代,就補充道:「咱認識你們這裡的高彬長老,師兄可以幫忙帶咱進去嗎?」
這年輕僧人,也就是咱後來的師兄,法號戒心,是這黃覺寺里極少數不但沒有欺負過咱,還幫助過咱的好心人。
戒心師兄很厚道,對於初來乍到的咱很是熱情,他當即就一口答應下來:「阿彌陀佛,這麼說以後小僧就有個師弟了,師弟,我這就帶你去見高彬長老。」
戒心師兄的厚道熱情消除了咱心中不少的憂慮,對於咱這出家的旅程,咱忽然有了些小小的期待,一路上,心情也好了起來。
咱先是隨著戒心師兄上了幾十級的石頭堆砌而成的台階,踏進黃覺寺山門,然後就看到一些屬於寺廟特有的神佛像,具體的已經記不清了,大概是有些金剛菩薩佛祖之類。
而對那些神像,咱當時的心情和想法居然延續了很久,甚至是出奇的貫穿了咱的一生:
彌勒佛總是一副笑呵呵的樣子,看似是與世無爭、大肚能容天下,在咱看來卻最是可厭,不做實事,整天的嬉笑,是非不分,善惡不明,對於天下百姓的興亡向來都是袖手旁觀,而這不正是大多遇事就高高掛起官員們的真實寫照嗎?
菩薩雖然在百姓們中間口碑最好,卻也只是有著菩薩的心腸,擔負不起真菩薩們救苦救難的重擔,純粹的心有餘而力不足者,難成大事。
反倒是那被遺棄在諸多神佛菩薩像後方的,人們常常以凶聲惡煞來形容他們的,且被追捧跪拜的最少的金剛們,咱卻最是崇拜。
因為他們最是真性情,干實事,對於世間的諸多不平之事,敢於打抱不平,讓所有的惡人們都下十八層地獄,不正是人世間最為缺少的包青天嘛!
繞過這些神像,接著是另一座寶殿,裡面供奉的是釋迦摩尼像,佛教的開山鼻祖,慈眉善目,神聖而莊嚴,而在釋迦摩尼的旁邊還有兩座神像,一個是文殊菩薩,一個是普賢菩薩,都是釋迦摩尼的弟子,戒心師兄告訴咱,這裡就是黃覺寺的二殿了。
另外,大殿旁邊還有些偏殿,具體叫什麼名字咱記不大清,只知道越過這些偏殿之後,就是黃覺寺的「法堂」了,而為什麼要到這法堂呢?
戒心師兄告訴咱,咱的引薦人高彬長老這會兒正在法堂悟禪。
聽說就要見到高彬長老,老實說,咱當時是有些緊張的,畢竟咱是否能進入這黃覺寺出家,多半還是要靠他老人家的話語來決定。
而就在咱胡思亂想間,戒心師兄已經帶著咱進入了法堂,法堂里有著十多個禿頭和尚,都坐在蒲團上,雙腿盤著打坐。
其中最起眼的是被眾星拱月般圍在中間的那個胖和尚,他穿著一件紅袈裟,手拿一串大佛珠,面目慈和,雙眼微閉,一副入了定的樣子。
這時咱們正走到這胖和尚面前,戒心師兄就忽然停了下來,然後半鞠身道:「長老,這位施主是來出家的,說是您認識他。」
師兄的話語落下,咱也沒注意到這胖和尚睜沒睜開眼睛,立馬扣頭在地,小心翼翼,卻也不卑不亢道:「弟子朱重八拜見長老,弟子想在黃覺寺出家,求長老收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