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 經費在燃燒
青藍諮詢,項目代號C,第四次會議。
會議開始的時候,饒鑫看了看左右,和上次來了十幾個人不同,這次參加會議的人數很少,他自己,青藍諮詢的沈教授,一位據說是來自美國的工程師,還有一位上次同在一個討論小組的那位核物理專家,專家姓田,饒鑫只聽沈教授叫過他老田——他們彼此之間應該是認識的。
在這些大佬面前,一段視頻正在第三十三次播放。
沈教授和田教授正在小聲的彼此談話,那位美國人瞪著眼睛,一邊搖著頭,一邊低頭在紙上算東西。
看得出來,在這之前的三十二遍中,他們已經從中看出了不少的東西,而且還在了解更多。
尤其是那個美國人,最開始播放那幾遍的時候,他恨不得一幀一幀的在裡面尋找信息,找出任何可以質疑的地方來對沈長文質詢。
只有饒鑫自己,從第一遍到現在,他幾乎沒有感覺看到的東西有什麼不一樣,也沒有因此想到更多的東西,在他看來,這短短十幾秒的視頻里的內容,就是非常簡單的,簡單到,一句話就可以概括全部的信息。
在無重力環境中,一個人使用了激光,在兩秒鐘的時間內,切斷了兩百四十把劍,殺死了兩百四十一個人。
信息是簡單的,不簡單的,是對於這些信息的具體闡述。
整個視頻雖然短,但是信息量很大,視角旋轉,放大,每一個鏡頭的清晰度都特別高——短短十幾秒的畫面,轉化出來的數據里有足足好幾個G,其中每一幅畫面都經得起幾十倍的放大而保證細節依然清晰——只這一點,便遠遠超出了一般電影畫面的需要,也超出了常規特效製作的概念範圍——看起來不是一般的大製作。
視頻本身的畫面頻率,也遠遠高出一般電影的攝製需要,達到三百多幀每秒,是通常電影的五倍。當然,和畫面本身的內容相比較,這一點也算不上什麼了。
他們要做的工作跟這些畫面如何實現無關,他們是需要分析,假設畫面中的內容為真實,那如何評估其中武器的威力,以及可能的對抗手段。
首先,最重要的細節,之前那個美國人已經強調很多次了,就是這道激光的能級評估——這也是他們此次會議主要分析的東西。從畫面中的時間來計算,這道激光從出現到結束,一共維持了兩點五三四秒的時間,這段時間內,激光始終維持這樣一個明顯的操作過程:鎖定目標,移動追蹤,摧毀目標,鎖定下一個目標……全部目標的數量為四百八十一個,也就是說,平均鎖定和摧毀一個目標的時間,僅僅是5毫秒——這麼打個比方吧,蜜蜂揮動翅膀的速度,就是5毫秒一次,也就是說,蜜蜂在揮舞一次翅膀的時間內,這道激光便成功的摧毀了目標。
而這視頻的錄製頻率為三百幀,也就是平均三毫秒一幅畫面——在兩幅畫面的時間裡,激光正好完成鎖定和摧毀的任務。把視頻畫面放大可以清楚的看到,那些被摧毀的飛劍和人體,都有明顯被高溫汽化的物理過程,其他三個人都在紙上簡單的算過要達到這種效果的,最起碼的能量等級——結論是很明顯的,那道激光本身的溫度,起碼是在幾十萬度,甚至百萬度的級別——這甚至超過了許多恆星內部的溫度。
只這一點,說明擁有該武器的文明如果真的存在,那他們在技術上,要遠遠超出地球……不知道多少個等級。
在地球上,只有在一個地方,人們可以通過設備製造出這種高溫環境,那是現在還在試驗階段的ITER(國際熱核聚變試驗堆)中。但在ITAR中,這樣的激光是通過數百道激光發生裝置共同聚焦,最後催動核聚變產生之後,才能短時間維持的,而且需要用強磁場約束等離子流,但是在畫面中,是完全的室外自然環境,發生裝置僅僅是一根棍子,從發生到接觸,持續時間很短,就跟開關一次手電筒一樣——這足以說明這種裝置本身的可靠性非常的強。
「還有控制裝置,這比能量級別更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你們注意到發生裝置自身角度的移動了嗎——注意視頻中,操控者的手部肌肉……」
「你可以手裡握一個東西試一下,當你準備調節手中東西角度的時候,肯定會有輕微的肌肉抽動,但是畫面中並沒有發生這種運動,但控制裝置本身的角度卻在發生微弱的變化。」
「也就是說,從鎖定到摧毀,整個過程都是全自動的——我也不相信人的反應速度可以達到毫秒級,在短時間內完成這麼多的操作——這完全超出了神經的傳遞速度。」這句話是沈教授在說的,和之前的發言一眼,他先用普通話跟田教授和饒鑫說了一遍,又用英語對那位美國人說了一遍。
美國人陷入了思考,又開始在紙上計算,片刻之後,他停下了動作,對著沈長文點頭。
田教授補充了一個觀點:「從畫面中可以看到,整個微調的角度差別非常大。我們看第一次摧毀,兩百二十把劍幾乎是分佈在整個視域的全部角度,十分的均勻,平均每平方公里分佈一個坐標點,平均每兩個坐標點之間的角度約為20度,注意看它的移動軌跡,我用追蹤軟體自動繪製了軌跡圖,你們看一下。」
田教授從電腦上再次打開視頻,換到他說的那個片段,然後饒鑫驚訝的看到,其中紅色激光掃描過的軌跡路線全都記錄了下來——在那些飛劍高速飛行的過程中,紅色的激光就如同穿針引線一般,從第一個目標,到第二個,第三個……
整個過程完美遵循了球極投影的掃描方法——激光的運行軌跡是一條非常漂亮的螺旋形曲線,以剛剛出發的地方為極點開始運動,按照由近到遠的順序,逐步擴大運行半徑,就像一隻看不見的手,在精巧的控制著這道光在空間中攪拌。這個過程並不是勻速運動的,而是伴隨著加速,停止,再加速,再停止的過程——每一個停止的短暫瞬間,都是激光聚焦在目標上,進行能量釋放的過程。
饒鑫也在這個過程中,發現了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當激光離開一個目標的時候,單從畫面上來開,根本還沒辦法區別目標是否已經得到摧毀,那些劍甚至還保持著整體的形狀和穩定的飛行狀態繼續飛行,但激光就自動離開了。
直到整個摧毀過程接近結束時,第一個被摧毀的目標劍身才開始出現了斷裂和分離。
「這意味著激光對摧毀這些目標已經有了非常成熟的參數,同時能量也是飽和和過載的——這樣才能確保摧毀。如果沒有摧毀而離開,從效率上來說是極為浪費的。」
用通俗的話來說,把激光摧毀一把飛劍比作一個人一拳打倒一個人,這聽起來不難做到,但要在非常短的時間內,連續打倒兩百四十個人,意味著這個拳擊手必須對自己的出手力量,以及對手的抗打擊能力有著非常精確的預估,才能確保每次打擊不浪費過多的力氣,又要確保每次出拳都能真正的打倒。
「在武器設計上,我們通常要在殺傷力上,留百分之百,甚至超過百分之兩百的余量,在具體的戰鬥行為中,那更是投射出必要的火力幾百倍,幾千倍,甚至數萬倍也不為過的火力。伊拉克戰爭中,平均二十五萬發子彈才打死一個人……但是這個,這個……這個機器就像魔鬼的手術刀一般精準,」這是美國人的評價,「在它面前,*就跟鞭炮一樣,簡直像個小孩惡作劇的玩具。」
饒鑫簡直不能再贊同美國人的這段評價了。
饒鑫忍不住撓撓頭——認真是沒錯啦,不過……不管是電影還是遊戲,有必要把細節搞得認真到這個程度嗎?
作為一個科幻小說的作者,他自然能夠意識到,這種完全超出想象能力的,超殺傷效率,超精準的武器,究竟意味著什麼。想象一下如果視頻中的這樣一個人,帶著這樣的武器出現在地球,那意味著什麼?兩秒鐘之內,他能清空兩百平方公里範圍內的所有目標——而且是精確殺傷,這種屠殺效率比核彈更讓人有恐懼感。在5毫秒確保鎖定摧毀的自動觀瞄系統前,地球上所有的飛機*,都成了擺設,這簡直就是美國TMD(戰區*防禦計劃)的完美形態。連飛劍那種僅有一米多長,十幾厘米寬的小目標,都能精確鎖定,更別說地球上的這些巨大無比的*了。
這麼一分析下來,現場的幾個人都面面相覷——在一陣尷尬的沉默之後,大家都哈哈大笑起來——就一個虛幻的話題,他們竟然討論出某種真實感來,彷彿真的外星人要出現在地球上並進行侵略一般。
「對於這種武器,唯一的可能就是它耗盡能量,暫時休整了,」美國人說,「他發射時的瞬時功率幾乎相當於ITER點火功率,也許發射間隙是他的弱點。」
「這個技術前提不存在,假設的技術背景下,這種武器的功能系統是一顆反物質電池,」沈長文說,「它所儲存的能量,相當於一個小國家全年的用電量。別說兩秒鐘,就算是兩個小時,也不至於讓它的能量耗盡。」
反物質電池?這個項目的預算到底有多高?
經費在燃燒啊!
「對,反物質電池。現在開始討論我們擁有的武器,這些也不都是來自地球,」沈長文打開另一個視頻道,「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這塊類似盾牌的防具,我先提醒各位,它是一塊電磁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