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良藥苦口
荀子在蘭陵實行的富民新政雖然沒有被春申君推向整個楚國,卻也對楚國產生了不小的影響,使得楚國逐漸富裕強勝起來。①
然而秦國由呂不韋做相邦,對外擴張的力度更大。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前241〕各國諸侯擔憂秦國的攻戰征伐無止無休,危及自身命運,相互盟約聯合起來討伐秦國,共推楚國國君楚考烈王擔任六國盟約之長,春申君當權主事。@
函谷關以東的六國,除齊國之外,趙、魏、韓、燕四國的使臣聚會楚國都城歃血定盟。在定盟的儀式上,楚國武士殺雞、殺狗,又殺馬,而後把雞、狗、馬血倒進銅壺中。侍者把銅壺中的血,分別倒入一個一個的碗里,再把盛滿雞、狗、馬血的碗一一送到楚王、春申君、臨武君與四國使臣的几案前。
楚考烈王手捧血酒莊嚴地站起身來,春申君、臨武君與四國使臣也站起身來。楚王鄭重說道:「眾位使臣!秦國年復一年,倍加瘋狂。幾年來它接連攻戰韓國的上黨,趙國的晉陽,魏國的二十座城池,在這些地方建立郡縣,變成它秦國的國土。其滅亡我關東六國之野心昭然若揭,是可忍孰不可忍!今日,我楚、趙、魏、韓、燕五國歃血為盟。承蒙列國君王信任,推舉寡人做盟主。我楚國在列國之中疆域最大,兵將最多,武器最鋒利,物產最豐富,理應擔此重任。諸位!請你們相信,楚國一定不負眾望,將以傾國之兵,聯合列國將士,共同與秦國決一雌雄!來!大家一同歃血!」
楚考烈王首先用手把碗中的血抹在嘴上。春申君此時已經六十多歲,鬚髮斑白,然而精神抖擻,他與臨武君也將碗中的血抹在嘴上。四國使臣也同樣將血抹在嘴上。
卜尹大夫與楚國官員們站在殿下,注目著這個莊嚴儀式的每一個細節。
楚考烈王高聲呼喚:「來!大家同飲!」眾人一同把血酒飲下。
歃血過後,楚考烈王特意看了看春申君,說:「此次五國聯盟的成功,多虧了我的令尹春申君。五國聯軍能不能取勝秦軍,也還是要靠他運籌帷幄。令尹!假如這次五國之軍取得勝利,寡人要重重獎賞你。你現在的封地是淮北十二個縣。打了勝仗,寡人再給你十二個縣!」
「謝君上!」春申君信心十足地向眾使臣說,「列位使臣!秦國的狼子野心我關東六國已經看得明明白白。為了我們自己的國家,為了我們共同的利益,大家聯合起來,與秦軍決一死戰。兵貴神速。請諸位回國之後,按照我們議定的方略,立即派遣兵馬到達指定地點集結,一切聽從臨武君指揮。黃歇可以預言,只要大家同心協力,一定能夠大敗秦軍,讓他二十年不敢出函谷關!」
眾使臣一齊應聲:「好!我等相信令尹!聽命於令尹!」
四國使臣走後,春申君特意請卜尹大夫到官邸來,要他為五國伐秦的勝負占卜。
卜尹大夫遵命,小心翼翼地演繹占卜的程序,最後得到卜辭。春申君急切地問:「吉凶如何?」
卜尹大夫高聲宣稱:「大吉!」春申君非常興奮,他料定此戰必勝。卜尹大夫問此事可與荀老夫子商議嗎?春申君遲疑有頃,說他遠在蘭陵,有些不便。卜尹大夫明白春申君的心意:「不和他商議好。數年前你要聯合列國伐秦,他就反對。免得再被他攪亂你的偉業。」
曠野。趙國、魏國、韓國、燕國的軍隊高舉旌旗,迎風獵獵,從四面八方分頭向會合之地集結。
春申君從漆匣中取出調兵的虎符,鄭重地交給臨武君,說道:「這調兵的虎符,它是數十萬楚國將士的生命,是楚國生死存亡的寄託。今日交付於你,是大王與黃歇對你的信賴,也是楚國百姓對你的期望。」①
「謝令尹!」臨武君向春申君跪拜,而後嚴肅又敬畏地雙手接過虎符。
春申君又諄諄囑告:「這次關東六國合縱抗秦,除齊國貪圖自身安逸不肯出兵之外,其他五國都派出了精銳之兵。我楚國大王義不容辭,擔當盟主,黃歇我將親操軍需做後盾。五國雄壯之師能否給秦軍一致命痛擊,重任全繫於將軍一身呀!」
「末將定然不負令尹所望!」臨武君充滿信心。
臨武君雄心勃勃,壯志滿懷。授命之後,他第一個想要做的事情是到蘭陵去。
臨武君向荀子解釋,說趙國大王雖然對他十分信任,可實在是懦弱無能。末將希圖在有生之年做些大事,不願碌碌無為。因此就步荀子的後塵,從趙國來到了楚國,在令尹春申君的門下供職。說完哈哈大笑:「老夫子,您是他登門請來的,末將是不請自來。你我如今是同僚,哈0含……11
「好。」荀子稱讚說,「楚國又增添了一員帶兵的虎將!」
寒暄過後,荀子問:「將軍,您從都城來到蘭陵,想必不僅僅是來看我這個老頭子,怕是有什麼教誨吧!」
「五國就要聯合伐秦,您難道不知?」臨武君感到奇怪。
「啊,您遠在蘭陵,定是消息傳遞不便。」臨武君便興緻勃勃地把秦國欲吞併關東六國,關東六國共同推薦楚國大王為縱約長,除了齊國只圖自保沒有出兵之外,其他趙、魏、韓、燕四國都派出兵馬,要與秦軍進行一次決戰的情勢向荀子說明。
臨武君進一步解釋說:「如今的楚王英明,令尹賢能,又有您在蘭陵實行新政,使得楚國兵強馬壯。楚國擔當列國抗秦盟主的重任,理所當然。這次合縱抗秦一定能大獲全勝,攻取咸陽城,捉拿小秦王!」臨武君越談越激動,最後他謙遜地說,「末將不才,大王和令尹要我充當聯軍的主帥。重任在肩,不敢懈怠,為此,專程來到蘭陵,向您求教用兵的良策。」
荀子思慮有頃,方才開口:「臨武君!你我是老朋友,如果要我講,我一定會讓你失望的。」
臨武君知道荀子是一個真誠的人,他相信荀子一定會幫他,便說:「老夫子,您的話句句是至理名言,擲地有聲,我一定言聽計從。」
「那好,我講。」荀子一字一句地認真說道,「以老夫之見,這個五國聯軍應當立即解散。」①
「什麼?……」臨武君吃驚地問,「老夫子……您在齊國的時候,不是主張聯合抗秦的嗎?」
「那是讓齊國君王借解救趙國危難取信於列國。」荀子說,「所謂合縱連橫,都是那些遊說之士的無稽之談。我問你,五國的軍隊聯合在一起去攻打秦國,五國能夠一心嗎?」
臨武君堅定回答:「五國對秦國同仇敵愾,恨之入骨,一定會齊心協力,定而無疑。」
「不對!五國共同的義憤是有的,但是,齊心協力卻很難。」荀子進一步講述,「當今華夏的最大禍患,並不是一個秦國,而是禮義廢棄,
道德淪喪,缺少一個崇尚禮義、善得民心、能夠一統天下的聖王……」臨武君心中急切,他打斷荀子的話:「老夫子!恕我不恭,打斷您的話。如今楚王已經與其他四國歃血定盟,軍隊正在集結,五國聯合抗秦之事已是箭在弦上。春申君已經將調兵的虎符交付與我,命我做五國聯軍的統帥。所以,末將才特地急急忙忙跑到蘭陵,遠道登門,求您指教用兵良策。請您看在你我多年相處的情分,一定要不吝賜教呀!」
「臨武君!荀況一向主張以仁義得天下。五國聯軍乃是烏合之眾,以我看,此戰必敗。」荀子的話講得很沉重。
荀子繼續說:「請你回稟令尹,楚國這幾年雖然以政裕民,讓百姓富足了一些,但是,距離和秦國抗衡尚差甚遠,應當戒驕戒躁,養精蓄銳,積累力量,切不可勞民傷財、輕舉妄動。」
荀子意猶未盡,繼續著他的話:「臨武君,我在邯鄲的議兵館就講過,一個將軍寧死也不要打註定要失敗的仗,不能讓士兵無辜送死。所以,對於五國聯合抗秦的行動,荀況不能贊同。」
臨武君對荀子感到失望,他心中急切,再次懇請荀子:「老夫子!難道您果真不願幫我一把嗎?」
荀子回答:「勸你罷兵,這就是我幫你策劃的最好辦法。」
聽到這裡,臨武君突然站起身來,正色道:「老夫子!末將風塵僕僕而來,難道您就這樣讓我空手而回,失望而歸嗎?」
荀子也嚴肅地說:「臨武君!荀況的話,既為了將軍,也為了楚國,也為了五國士兵,不願讓將軍打這種徒勞無功、枉然流血、勞民傷財、必敗無疑之仗。」
但臨武君最終沒聽荀子告誡。望著遠去的臨武君,荀子無奈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