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豫章巨變(一)
憋了一年的大學紛紛揚揚的落了下來,光和五年的臘月終於逐漸逼近了尾聲。
朝廷的應對行動也在調集,並且行動速度不慢,可是在這個時代,再快也快不到哪裏去。
例如,從陳錒逃離南昌,再到朝堂決議,時間差不多花了近一個多月。
而從朱業徹底控製住豫章全郡,到朝廷地位應對決策出來,也有半個月的樣子。
這裏麵的時間差就是信息傳輸速度的問題,這也是這個時代最大的問題。
依靠著這個時間差,讓朱業得到了一段安穩的發展時間,現在的豫章郡,已經算是徹底變了模樣。
首先就是教育方麵的。
目前整個豫章郡內,基本上每個縣城都建立了學校和掃盲班。
在那些魚肉百姓、為富不仁的士族全部被處理了過後,朱業在剩下的一些口碑較好的、已經投誠的士族中,抽取了大量有學識的子弟。
這些士族子弟,基本上都被朱業安排到了各地縣城的學校和掃盲班裏。
然後由一些想要“流芳百世”的長者們的監督之下,按照朱業所頒發的教材,負責教學。
異地用人。
盡可能的利用士族子弟的學識去掃除豫章各地的文盲率,並且統一的教材與長者們的監督也防備這些士族子弟在教學過程中夾帶私貨。
教育之外,就是人口了。
原先的那些個奴隸也都在新政之下全部脫離了奴籍。
周為也回來了,他帶著人沿著長江以南一遍橫掃,收攏的災民數量陸陸續續達到了兩萬之巨。
這些人口加上豫章原有的人口,加在一起差不多接近了五十萬。
當然,原奴隸、災民這些人的湧入肯定會給豫章帶來動亂。
對此,朱業直接啟動了人口整合與土改政策。
先是將這些人與豫章的百姓進行分散遷移,統一戶口,接著又將那些被“操家”的士族遺留下來的土地與各地空閑的土地整合統計,按照人頭分配給了他們。
至於怎麽實施?
外賣係統!
書店裏什麽沒有?
摸著種華家兔子走過的路過河,難道還能搞出什麽意外?
也千萬不要覺得土地不夠用,從那些個被“操家”的士族中統計出的土地遠遠超過了朱業的想象。
並且豫章因為鄱陽湖的福利,大部分土地皆是水土肥沃、一等一的良田。
隻要等到來年開春,再種下朱業從外賣係統裏購買來的那些高產的糧食種子,這產量絕對無法想象。
畢竟擱在現代,鄱陽湖周邊等地,都還是南方數一數二的糧食生產基地。
百姓們的日子穩定了,就不會鬧事,接著該準備的就是軍隊了。
新政的實施讓百姓們享受到了他們以前從未享受過的待遇,子孫後輩也有了改變未來的機會,怎麽不對朱業感恩戴德?
這可是民心所向。
當朱業的征兵消息一出,個個都是踴躍參軍。
說起來還是士族幫了朱業的大忙,他從士族家中搞到的大量的糧食,讓征兵之事進行的可以說是無所顧忌。
沒了糧食危機,加上參軍者甚多,朱業那是直接將征兵的限製提高了幾個等級。
從以前的十六以上,隻要是壯碩著皆可,變成了參軍者必須年滿十八,最高不能超過三十五。
可就算是這樣,在朱業發布征兵令過後,也不得不在三天後停止了征兵。
原因嘛很簡單,因為就是這短短的三天時間,整個豫章招收過來,符合年紀的士兵也有了五萬多人。
五十萬人口,招了五萬兵。
雖然其中有大量原奴隸和災民的緣故,才能有那麽多適齡者。
可不管怎樣,這可是十比一的比例啊!
士兵的增加是盲目的,朱業的手下並沒有那麽多人能帶兵。
所以,朱業幹脆就取消了原先因為時間緊迫,而套用的大漢軍製,直接改成了更加貼近現代的軍隊級別製度。
反正都是從新開始學習不是,把現代軍事相關的書籍買出來,挑選一些在軍隊夜校、地方掃盲班中表現優異、體格壯碩、反應靈敏的人進行突擊學習。
如原先的伍長、行長之類的全部取消,改成了班長、排長等職位。
一個班就是十個人,設正副班長,沒帶兵隻能不怕,通過突擊學習之後,兩個人一同管理一個班。
這樣一來,難度不就下降了?
班級往上就是排級,三個班組成一個排,設立正副排長,由這兩個人再去管理下麵的六個正副班長。
接著是連級,三個排為一個連,附加一個通訊班,炊事班,再算上各級官員,例如連長、副連長、連指導員、排長在內,人數差不多達到了一百二十人左右。
連級過後是營級,一個營有四個連,有五百人多人,營裏設有正副營長,政委,參謀長等主要軍職。
再往後就是團級了,一個團有四個營,人數在兩千人左右,內部設級和營差不多。
團就是可以正麵作戰的對應單位了,一級管一級,層級分明。
團以後就是師了,一個師有六個團,其中一個為新兵訓練團,再加上騎兵營,師部直屬警衛連隊,後勤運輸營等等,算起來就有一萬多人了。
一個師的人數有一萬多人,朱業這五萬士兵,正好分成了五個師。
每個師的命名也很簡單,直接就是從一師到五師。
這裏麵戰鬥力最突出的就是一師,在朱業原來的軍隊中,有五千人多名老兵都分配到了這裏,師長由朱則擔任,然後政委是何宥,參謀長為蔡照。
一師駐守的地方在豫章的東北部,也就是彭澤、鄡陽、鄱陽、餘幹四座縣城。
之所以在一師放那麽多老兵進去,為了就是防止丹陽、廬江兩郡的進攻。
一師中,老兵和新兵的比例達到了一比一,再加上朱則、何宥、蔡照三人,他們駐守在豫章的東北部,很讓人放心。
相比之下,二師的老兵就要少一起些了,隻有三千左右的樣子,師長是朱勝,政委是吳錒,參謀長是孫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