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報喜快遞
世上有無數個好姑娘,而我只想得到你一個。——題記
今天是一個晴朗而又陰沉的日子,我開車帶著一家三口來到了周雨晴的墳前燒紙。時隔今日已經八年過去了,我一直逃避這個現實,一直不敢去面對,終於還是在燕林的鼓勵下我才放下了這個沉重的包袱。
「爸爸,爸爸,這是誰的墳墓,為什麼以前你沒帶我來過,你哭了嗎?」五歲半的安生是我和燕林生的兒子。但他卻一點也不安生。
「安生,你過來,讓你爸爸靜一會兒,她是你雨晴阿姨,是你爸爸很在乎的人。」燕林很快就把安生帶到了別處去。
「媽媽,我們去哪兒,是要帶我摘野果嗎……」直到他們的聲音漸漸消失耳旁,我才得到了真正的安靜。
風吹野草的聲音漫過耳旁,蝴蝶在她的墓碑前落下,好像在偷聽我們的對話,雖然只有我一個人在說,但我相信雨晴一定能夠聽得到。
你說,如果你死了我可不可以帶著你的靈魂私奔。我做到了。
你說,要把你的靈魂灑向荒野,孤獨而堅韌的生長。我做到了。
你說,要我時常到你墳前說會兒話,幫你打掃墓碑。只有這一條我做的不夠好,拖得時間比較長,但我還是做到了。
你知道嗎,這麼多年不見,都快找不到你的藏身之處了,草長得比你還高,我一個體育健兒都快拔不動了。
你知道嗎,我和燕林生了一個帥氣的小寶寶,而且燕林一直感謝你的那雙眼睛,看到那雙眼睛我就覺得你就活在我們身邊,我們不是一家三口,我們是一家四口!
你知道嗎,我給你帶來了你平時最愛吃的三明治還有巧克力。我好想跟你說個三天三夜,不過到那個時候這些零食相信會跑進我的肚子里。
你知道嗎,我和燕林決定,如果我們也死了,就和你的墳做鄰居,到了陰間也好有個照應。
自言自語說了那麼久,只有幾隻不合時宜的蒼蠅回應我。清理碑文時,彷彿看到了曾經我親手刻下的碑文——世上有無數個好姑娘,而我只想得到你一個!留名:安客有
又是一個黃昏落日,又是一股淡淡的哀傷襲上心頭。彷彿我再次回到了那段刻骨銘心的青蔥歲月,彷彿我又回到了十八歲,彷彿一切都沒有發生,彷彿過去還是未到達的明天。
那是個晴空萬里的日子,鄰家小妹拿著我的快遞跑到窗外大聲地喊著我的名字,當時我還在睡覺。
拉開窗帘,打開窗子,從鄰家小妹的表情來看,那封快遞一定是個喜訊。當我走到她面前,她就已經迫不及待的告訴我這是關於我的大學錄取通知書,並且向我索要零食吃。
我兜里有幾十塊的零花錢,掏出來一張十塊的票子給她。她竟然不肯收,偏要我請她吃飯不可。她在我心中就像個兄弟,永遠留著短髮,從來沒見過她穿裙子,而且還喜歡穿男裝,甚至還跟我一起踢足球,打牌,上網,打架,抽煙,喝酒。
我家的院子很大,種著鮮花和果樹。有桃樹、梨樹、棗樹、石榴、柿子、核桃、無花果,還有葡萄藤和草莓。只要是果樹成熟的季節,我家的客人總是絡繹不絕,大多數是為了果子而來。
太陽慢慢地升高了,溫度也開始高了,就像酒喝多了會上臉一樣火辣辣的感覺。我拉她走到一棵大樹下乘涼,大樹下剛好有幾個樹墩,大點的當飯桌用,小點的自然當板凳。
我坐在「飯桌」上撕開了那個大大的紅顏色信封,裡面有我的錄取通知書,還有一封校長親自手寫的信,真令人興奮。鄰家小妹也坐在我身旁興奮地分享著我所興奮地事情。
信里說因為我是體育特長生,所以才破格錄取了我,並且還額外免去了三千塊學費。我是我們村為數不多的考上大學的人,家裡人肯定也會很驕傲。
看完錄取通知書後我便帶著鄰家小妹去村東頭的菜市場買了一些蔬菜,並且還買了一斤肉。吃肉對我們來說算是奢侈品了,而今天值得去吃。
鄰家小妹幫我洗菜切菜,而我也已經把大鍋底下的柴火點著了。然後倒進去半勺油,等熬熱以後再放入一些蔥花,最後該放的全放進去,菜和肉一起用鐵鍋鏟來回翻騰。這就是我炒的大鍋菜,聞起來很香的樣子。
後來鄰家小妹也炒了一個番茄雞蛋,這丫頭生來沒做過幾頓飯,這次竟然還給炒糊了,我趕緊把火給澆滅了。
看著她一臉想哭的樣子,我故意和她開玩笑說你比你炒的菜白很多,她竟然真的笑了。後來我們就把它倒掉了,餵了小狗小貓。
我爸每天都要早出晚歸,每天都要去三十里開外的鎮上去打零工。我媽則在家裡務農,有時候也去幫人干點雜活。我和鄰家小妹在院子里等了老媽一個小時,見她不來我們就自己先吃了。
鄰家小妹比我小兩歲,她說等兩年以後也要考進我上的大學。我們兩個更多討論的是外面的世界是什麼樣子。
我說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一定是五顏六色、高樓大廈、車輛成群、百花齊放……而鄰家小妹卻說外面的世界一定是眾人的世界,她說要找張含韻簽名合影,要和主席握手問好,要做都市裡的白領……異想天開的年紀,我們各自做著異想天開的夢。
鄰家小妹突然提議要去河邊釣魚,並且只想跟我一個人去,還說人多了會把魚兒嚇跑,到時候一條也撈不上來。其實我並沒有這麼大的耐性,但是看在她為我報喜通知書的份上,我決定陪她玩一個下午。
她的朋友圈好像就我們幾個男生,因為她的性格,好像沒幾個女孩子願意跟她交朋友。她也算得上跟我從小玩到大的發小吧,大概從她三歲的時候就做了我的跟屁蟲。她除了不跟我們一起撒尿,其他的好事壞事都一起參與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