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借用東宮之人
徐凡提前半個多時辰就來到了酒樓,看到酒樓中早已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應齊正係著一件圍裙,大聲吆喝著眾夥計清掃衛生,整理桌椅,
“都別偷懶啊!今兒個可是家主請客,來的都是些重要人物,你們要是做事不仔細,掃了家主的麵子,我應齊第一個收拾你們!”
徐凡不禁笑了起來,這應齊,在自己麵前跟小貓似的,到了下人麵前,倒也耀武揚威,吆三喝四的。
徐凡沒搭理這些忙碌的夥計們,直接走到了酒樓環境最好的一間包間,聽說主家中午要在酒樓請客後,這間包間就被封閉了起來,不對外開放。
進了包間,徐凡一個人看著窗外的風景,大街上有賣貨郎,有嬉戲的小孩子,人聲鼎沸的景象讓他不由得嘴角露出微笑,這才是人間的煙火氣嘛。
正當徐凡心神飄蕩的時候,李世民走了進來,他早就對徐家的酒樓熟悉了,也不用人接引,徑直走到了包間。看著徐凡兩手搭在窗戶上,好像正在看著什麽。
李世民眼珠一轉,踮著腳靜悄悄的走到徐凡身後,用力一拍徐凡的肩膀,笑道,
“老弟,看哪家的閨女呢?看的這麽專心!”
徐凡倒是被李世民嚇了一跳,白了他一眼,
“去去去,腦袋裏盡是那些事!你當我跟你似的,後宮佳麗三千?”
李世民聽了,搖頭晃腦的哈哈一笑,擠眉弄眼的湊到徐凡麵前,低聲說道。
“老弟,你主動請客,可是一件難得的事啊。說吧,碰到什麽難辦的事了?為何還需要承乾出麵?”
跟著李世民一起來的,除了李承乾,還有長孫無忌,房玄齡和杜如晦,他們雖然和徐凡關係也挺好,更是李世民的心腹之臣,但是,他們可不敢像徐凡這樣和李世民嬉笑怒罵,互相打趣。
這幾位當朝大臣早已規規矩矩的坐了下來,同時把耳朵支得老高。
徐凡也不和李世民多客氣,直接開門見山道,
“我是有件事找承乾,這事倒也是利國利民的,你們都聽聽也好!”
李世民略微愣了一下。利國利民的好事?那為何不找自己呢,自己這個皇帝,總比承乾這個太子管用啊。
但是,他也知道自己這位老弟,行事向來別具一格,有著人所難料的奇特,他這麽做,一定有其中的道理。
徐凡也不再和李世民多廢話,直接看向了李承乾,語氣和藹的說道,
“承乾啊,你之前不是一直想親自實踐一下,如何治理地方嗎?對於一件好的製度,你不是心有疑惑,想看看如何推行,改進的嗎?”
“現在,徐叔的雲陽城就要建立了,這正好是一個契機。徐叔已經謀劃好了一係列的製度和政策,隻待推行就好了。可現在,問題,就出在這推行上呀。一項政策的推行,是需要大量的人力,需要精明能幹的官員來實施的。我的雲陽城,現在不缺錢,不缺地,就缺人才!”
“所以我想著,你的東宮裏麵到也有不少人才,到時候你可以帶一些來,一同去我那裏按根紮寨,你就跟著我學習這些政策的推行,親身親曆的操作這些東西!”
聽徐凡說完這番話後,李承乾頓時就想開口答應,但他心中清楚,這件事的決定權,還是在他父皇。要是自己不由分說的答應下來,就有逾製的嫌疑了。
李世民舉起茶杯,慢慢的喝了一口茶,也沒說同意,也沒說不同意,隻是將目光轉向徐凡,問道,
“老弟,按理說,我朝廷裏的人可比東宮裏的要多啊,你說吧,要文官還是武將,要處理文書的,還是斷案的,咱老李都能跟你派來一籮筐。你為什麽偏要向承乾要人呢?你給咱老李說說,你是怎麽計劃的?”
長孫無忌、房玄齡和杜如晦這些朝中大佬,也是一樣的心思。對啊,若是小徐大人缺人,直接向朝廷請求調撥,不就是了,就東宮的那些毛頭小子,官小位卑,他們可是從來沒放在心上。
徐凡搖了搖頭,笑道,
“老李啊,你可別臭顯擺你的那些官了。是,你的那些個官員是多,從這酒樓的窗戶扔下一塊石頭去,說不定都能砸到你朝堂裏的某個官。”
“可是,你要知道,我現在論官,隻不過是個五品散將,論爵,也隻是個雲陽縣男,讓你手下的那些大官,來到我手下做縣城裏的小官小吏,他們心裏能平衡?到時候管理起來,絕對費勁!”
“東宮裏的年輕人就不一樣了,他們本來就不是什麽大官,能有個地方讓他們發揮能力,博一個功成名就的機會,他們一定很樂意,會加倍用心的幹。再者,這些人在官場裏混跡的不久,沒惹上那些大官的臭脾氣,正適合雲陽城中新政的推廣!”
李世民聽了,不由得楞了一下,心中品味著徐凡的話,倒也真有些道理,那些朝堂裏的官員,恐怕很難適應雲陽城中推行的新政,更受不了在一個縣城裏當差。
長孫無忌此前一直聽著徐凡和李世民談話,這時聽到徐凡談到朝政了,他也打岔道,
“小徐大人,你那雲陽城,不過是一個縣的建製,論人口,也不過萬餘人,你為何要用如此多的官員,足足比一般的縣多了幾十倍。這,不是顯得太臃腫可些嗎?”
李世民反應了過來,是啊,一個縣城用得著這麽多官嗎?
徐凡讚賞的看著長孫無忌,果然是政壇老手啊,一眼就看到了問題的關鍵,
“官員是多還是不多,主要取決於轄地的政事是否繁雜。我朝如今的縣令一職,一個人承擔了太多的事務,方方麵麵的工作都壓在縣令一個人身上,是很不合理的,很容易造成失職。”
“而雲陽城將要推行新政,需要的公務人員,要比普通的縣更多,許多政策,需要多方配合,並且深入到最基層去落實。所以到時候,人才隻怕不少而不嫌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