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高遠身死
《資治通鑒》:乾封二年,二月,“生羌十二州為吐蕃所破,三月,戎寅,悉罷之。”
《唐會要》:“鹹亨元年四月二十三日,吐蕃陷我安西,罷四鎮。”
其中,鹹亨元年(670)四月,吐蕃軍隊攻陷西域白州等十八州(羈縻州),又聯合於闐(今新疆和田)周邊突厥部落,攻陷龜茲拔換城(今新疆阿克蘇)。
至此,安西四鎮全部失手,唐朝被迫罷龜茲、於闐、焉耆、疏勒四鎮,撤安西都護府回西州。
這是安西四鎮,在唐蕃間六度易手的第一次。
四鎮失手讓唐庭上下極為震驚,馬上籌劃了一個以阿史那·忠為西域行軍大總管,由北向南出征安西。兼以薛仁貴為邏些(拉薩)道行軍大總管,從鄯州(今青海樂都)出河隴征伐青海,使吐蕃首尾難顧的軍事方略。
但身在安西的論欽陵看破了唐朝的計劃,他以一部擋住阿史那·忠的攻勢,盡起全國能用之兵匯集於青海,與唐軍主力決戰。
這便是著名的大非川之戰。
作為移動能力不足的一方,唐軍開進青海時已近八月。在“胡天八月即飛雪”的時節,薛仁貴沒有別的選擇,隻能集中全部騎兵,尋求戰機大量殺傷對手,以求速戰速決。
可論欽陵本就是騎兵戰術大師,何嚐不知這個道理?
當薛仁貴尋求速勝時,論欽陵以一部連敗,將唐軍誘至河口、烏海(今青海瑪多縣冬格措納湖)地區。
主力則跳出戰場,以20萬眾圍殲了郭待封率領的輜重部隊。等唐軍主力被迫後撤,論欽陵又以40萬部落遊騎四邊合圍,將薛仁貴困於大非川。
此戰,唐軍損失慘重,薛仁貴被迫“與欽陵約和而還”。
大非川之戰後,唐朝恢複西域管控的計劃嚴重受挫。但好在此戰吐蕃也傷筋動骨,整個唐蕃戰爭局勢暫時陷入對峙。
四年後,上元元年(674年)十二月,唐朝在於闐王伏闍雄的協助下,降服了吐蕃盟友弓月部落,重新恢複了對四鎮的管控。
但即便如此,唐、蕃在西域的力量對比,依舊是唐弱而蕃強。
唐朝能夠穩固防守的,主要是天山北麓的伊(今新疆哈密)、西(今新疆吐魯番)、庭(今新疆吉木薩爾)三州,而天山以南的塔裏木盆地綠洲邦國,均處於雙方僵持區。
這次,吐蕃與闐周邊部落和西突厥勢力卷土重來,自然引起了唐朝的高度重視。
為抵禦吐蕃聯軍的攻勢,唐朝一方麵西州為基地,派北庭都護府駐軍南下,在龜茲(今新疆庫車)附近與吐蕃爭戰。
同時,高宗還在河南、河北諸道頒布《舉猛士詔》招募猛士,從河西出兵向西威脅青海,希望令吐蕃收尾不能相顧,以緩解西域的巨大壓力。
應該說,這個左右勾拳的策略相當完美,但可惜唐朝軍隊還未出兵,便敗在了權力鬥爭上。
678年(儀鳳三年),唐高宗謀劃征伐吐蕃,時任洮河道(軍在鄯州城內)行軍鎮守大使的劉仁軌,向朝廷上述力薦宰相李敬玄領兵(“上言西蕃鎮守事非敬玄莫可”)。
作為曾領兵打過中日白江口海戰,並提拔了不世名將黑齒常之的劉仁軌,當然不會不知道李敬玄從沒帶過兵,根本沒有打戰的經驗。
但劉仁軌在任洮河道行軍大使時,李敬玄沒少給他小鞋穿。心眼不寬綽的劉仁軌,早就惦記找個機會黑李敬玄一把。
(“仁軌每有奏請,多被中書令李敬玄抑之,由是與敬玄不協。仁軌知敬玄素非邊將才,冀欲中傷之。”)
李敬玄當然知道這是個坑,腦袋晃得跟撥浪鼓似的。
但性格一向綿軟的李治,也不知道抽了什麽風,跟李敬玄說:“劉仁軌如果需要朕去,朕就會主動前往,卿不得推辭。”(“仁軌若須朕,朕且行,卿安得辭?”)
這下把李敬玄憋得,幹張嘴說不出話來!
就這麽個“拉郎配”的將領配置下,李敬玄帶著前鋒劉審禮和三個還沒冒頭的名將王孝傑、黑齒常之、婁師德,以及十八萬唐軍上路西征了。
儀鳳三年九月,唐軍再次遭遇了論欽陵率領的吐蕃騎兵。
心中膽怯的李敬玄領唐軍主力緩緩而行,導致與劉審禮的先鋒部隊越拉越遠。
論欽陵敏銳的發現了唐軍的破綻,以重兵合圍唐軍先鋒。一萬唐軍全軍覆沒,劉審禮戰歿,王孝傑被俘。
聽聞前軍覆沒,李敬玄轉身便逃,但論欽陵以兩支騎兵左右夾擊,又令一支輕騎繞到唐軍背後,堵住了承風嶺隘口。
數萬唐軍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多虧黑齒常之率五百甲士,趁夜色攀援而上,拚死突襲吐蕃營帳,砍倒隘口木柵。
讓蕃軍誤以為唐朝援軍以至,四散而去,李敬玄才得以逃出生天,返回鄯州(今青海樂都)。
李敬玄的青海之敗,是唐朝自河西,取道青海入西域的第二次大敗,戰損甚至超過了大非川之戰。
此戰之敗,讓西域局麵徹底崩盤,吐蕃“西又陷龜茲、疏勒等四鎮”,這是四鎮在唐蕃間的第三次易手。
吐蕃在西域和青海的緊密聯動,讓唐朝非常頭疼,論欽陵在青海堵住了取道吐穀渾,經且末、若羌入安西的絲路南線。而吐蕃占據上風時,塔裏木盆地周邊的沙漠綠洲邦國紛紛倒戈,唐朝必須要尋找一條奇謀,打破吐蕃和西突厥等部落的聯係,進而恢複對安西地區的控製。
就在這種局麵下,裴行儉的天外飛仙登場了!
2、裴行儉的天外飛仙
唐朝畢竟是唐朝,陣可以輸,氣從不短。
李敬玄大敗的次年(調露元年,679年),李治又開始謀劃,出兵征討反叛的阿史那·都支。
時任秦州(今甘肅天水)右軍總管裴行儉聽到朝堂奏議出兵計劃,不由得大搖其頭。
大非川、青海之戰兩次大敗,足以說明唐蕃兩軍的優劣之勢。機動能力不足的唐軍,在高海拔草原與吐蕃打野戰,無異於用頭撞牆。
可這次,朝堂的出兵計劃依舊是取道青海入安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