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以藩屬國之禮覲見
平涼會盟以吐蕃劫使毀盟告終,事件中唐軍死500餘人,被俘1000餘人,自副使崔漢衡以下,60餘名唐官被扣押。
尚結讚見渾瑊逃脫非常遺憾,當見到被俘的崔漢衡時,對他說:“我本來給渾瑊準備了一副金枷鎖,將他銬送到赤鬆德讚階前請功。”
但尚結讚眼珠一轉,又生一計。
被俘唐官中,有馬燧的侄子馬弇(yǎn),尚結讚當著被俘的眾人,對馬弇說:“前一陣子我們在河曲的時候,春草未生,馬匹瘦弱,岌岌可危。所以才向侍中(馬燧)提出和談。假如那時侍中對我們發動進攻,我們就全軍覆沒了。好在侍中幫忙,唐軍沒有進攻。侍中對我們有恩。我怎麽能拘押他的子弟呢?”
說完之後,便命人給馬弇鬆綁,禮送出境。為了達到預想的效果,他還特意將宦官俱文珍、渾瑊部將馬寧一起釋放。
平涼劫盟發生時,唐朝君臣這邊還在朝堂上,等著會盟成功的好消息呢。
德宗欣慰的對群臣說:“今日與吐蕃和好,真是社稷之福呀”。
旁邊的馬燧,也洋洋得意的拍馬屁道:“是呀,聖上英明”。
就在此時,兵部侍郎柳渾兜頭潑了一盆冷水。
他對德宗說:“戎狄,豺狼也,非盟誓可結。今日之事,臣竊憂之!”
李晟也跟著說道:“誠如渾言”。
看著這倆不開眼的,德宗氣就不打一處來。
他當眾訓斥李晟:“柳渾是個書生,不懂邊關大計,你跟著瞎摻和什麽?!”
結果傍晚時分,韓遊瑰打臉的表奏送到了長安,言:“虜劫盟者,兵臨近鎮”。
德宗當時就懵了,張著大嘴半天說不出話來。
等他回過神,第一件事就是痛罵馬燧。
人家李晟早就說吐蕃不可信,就你小子出來攛掇和吐蕃會盟。尚結讚抓了你侄子,馬上毫發未損的放了回來,其他幾十人咋沒放回來?你說,你是不是和吐蕃有啥勾結?!
一頓狂噴之下,把馬燧罵的目瞪口呆。
所幸,馬燧一生東擋西殺,功勞極多,德宗就是想找個替罪羊,也不能輕易治罪。隻是奪了他的兵權,封為司徒、北平郡王,在長安養了起來。
三、平涼劫盟的後續影響
尚結讚在平涼川劫盟殺使大獲成功,但他趁亂深入關中的計劃,卻在渾瑊、駱元光的嚴防死守下破滅。
而作為誘餌的鹽、夏二州,也因為補給困難,軍士疫病,屢遭重創。尚結讚不得不決定暫時放棄二州,吐蕃軍隊悉焚其廬舍,毀其城,驅其民而去。
在此事件中,力主會盟的宰相張延賞也跟著失寵。是年六月,曆經玄、肅、代三朝的頂級老狐狸李泌,又被德宗請回了朝廷。
李泌入相後第一件事,就是力保李晟、馬燧二人的功名。
他帶著李晟、馬燧、柳渾入見德宗,對德宗言道:“李晟、馬燧有大功於國,聞有讒之者,望陛下坦然待之,使其自保無虞,願陛下勿以二臣功大而忌之,二臣勿以位高而自疑,天下就可以安定。”
德宗慚愧的說到:“卿所言實為國家之大計。朕當書紳,二大臣亦當共保之”。李晟、馬燧皆痛哭拜謝。
平涼劫盟事件的發生,讓唐蕃關係降到了最低點。
德宗即位之初,確定的對蕃友善的大方略徹底扭轉。李泌旋即開始著手組建,“西聯大食、北和回鶻、東結南詔”的反吐蕃聯盟。
被嚴重打臉的李適,也開始執行強硬的對蕃“三不政策”(不談合盟、不見蕃使、不接國書)。
此後30餘年,唐蕃外交陷入停滯,兩國邊將各顯其能,大打出手。
779年(大曆十四年)五月,代宗病逝於長安,太子李適即位,這便是唐德宗。
李適是個想有一番作為的皇帝,執政初期,他克己奉公、任用賢能、疏斥宦官,一度確實出現了中興的跡象。
他剛剛登上帝位,便詔告天下罷黜各州進貢鷹犬玩物。
山南的枇杷、江南的柑橘,每年進貢一次供享宗廟,其餘一律停止。其餘如奴婢、春酒、銅鏡、麝香等貢項也一律廢止,還下令國家飼養的三十二頭舞象、供皇帝狩獵用的五坊鷹犬全部放生,梨園使及伶官全部裁撤。
他過生日時,禁止各地進獻賀禮,並將藩鎮李正己、田悅所獻的三萬匹縑全部納入國庫,代替租賦。
同時,他啟用了唐朝數得著的財稅專家楊炎,開始在全國大力推行“兩稅法”增加財政收入,梳理國家漕運。(倒在權鬥坑裏的理財高手——唐朝宰相楊炎)
但上述種種措施緩不濟急,並不足以扭轉唐朝百餘年來積累的沉屙痼疾。
隨著,李適的心情越來越急切。
他在著名奸相盧杞的誘導下,開始征收“房產稅”(“間架稅”)、“商業附加稅”(“除陌稅”)和“交易抵押金”(“納質錢”)。
這下可犯了眾怒,全國上下民怨沸騰。(唐朝名臣名將係列(六)——長得難看,心眼還壞,連皇帝都坑)
而此時,唐朝的藩鎮割據也愈演愈烈。
從781年(建中二年)開始,唐朝連續遭受了“四鎮之亂”、“涇原兵變”、“奉天之難”的打擊。
在涇原亂兵突入長安時,口中高喊:“不搶你們的‘納質錢’,不收你們的‘間架、除陌稅’了!”
頓時,長安百姓幾乎全部倒向亂軍,一起與之鼓噪前行,可見民眾對盧杞推行稅製的惡感。
在“四鎮之亂”、“涇原兵變”、“奉天之難”的過程中,朱滔、田悅、王武俊、李納先後稱王,朱泚占據長安稱帝、李希烈在汴州(河南開封)稱帝,史稱“四王二帝之亂”。
逃出長安在困居於梁州(陝西漢中)的李適,不得不在公元784年(興元元年)正月,頒布了《罪己詔》。
這份由陸贄執筆的《奉天改元大赦製》寫道:“(朕)長於深宮之中,暗於經國之務。積習易溺,居安忘危,不知稼穡之艱難,不察征戍之勞苦……,其李希烈、田悅、王武俊、李納及所管將士官吏等,一切並與洗滌,各複爵位,待之如初,仍即遣使,分道宣諭,……並從赦例原免,一切不問。”
想當初銳意削藩,如今罪己詔一出,河北藩鎮因循舊製,起兵作亂之罪盡免。不過短短三年,德宗心境之別,可謂判若雲泥。
彷徨無計之中,李適又想起了漂泊在外的李泌,連發數道詔書,招其至行在(天子巡行之處)奏對。
此時的李泌,已是個63歲的老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