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唐朝好郎君> 第216章 上清宮的秘密

第216章 上清宮的秘密

  但和平懷柔的前提是手裏得有籌碼,唐蕃兩軍還得硬碰硬的比劃比劃。


  就在德宗即位當年(大曆十四年)的九月,西川節度使崔寧被召入朝。


  崔寧在蜀地十餘年,雖有效的擋住了吐蕃、南詔的聯合進攻,但也造成了他權柄過重,實同藩鎮的結果。


  宰相楊炎以“蜀地富饒,(崔)寧據有之,朝廷失其外府,十四年矣,貢賦不入,與無蜀同”,請召崔寧入朝。


  崔寧入朝未幾,吐蕃大相聽說劍南的硬骨頭被搬走了,大喜,整軍而來。


  《舊唐書?吐蕃傳》有載,“十月,吐蕃率南蠻眾二十萬來寇:一入茂州,過漢川及灌口;一入扶、文,過方維、白瑣;一自黎、雅過鄧峽關,連陷郡邑”。


  德宗急命右神策都將李晟率神策軍四千人,金吾大將軍曲環率郊寧、鳳翔、幽州兵五千人,並會同山南東道軍,一同入蜀。


  《資治通鑒》記載如下,“合擊吐蕃、南詔,破之。範陽兵追及於七盤,又破之,遂克維、茂二州。李蔑追擊於大渡河外,又破之。吐蕃、南詔饑寒,隔於崖穀死者八九萬人”。


  《舊唐書?李晟傳》又曰:“晟乃逾漏天,拔飛越,廓清肅寧三城,絕大渡河,獲首虜千餘級,虜乃引退,曆留成都數月而還”。


  此戰唐軍大勝,沉重打擊了吐蕃與南詔的聯軍,重新控製了劍南西川,動搖了吐蕃、南詔間的軍事聯盟。


  吐蕃經此大敗,對於約為兄弟之盟的南詔,非常失望。


  自此以後“吐蕃役賦南蠻重數,又奪諸蠻險地立城堡,歲征兵以助鎮防,(異)牟尋益厭苦之”。——《舊唐書?南詔傳》


  吐蕃無窮無盡的征兵、征糧,讓南詔王異牟尋不勝其擾,對吐蕃漸生嫌隙。這為日後,唐朝離間吐蕃、南詔的盟友關係埋下了伏筆。


  唐軍在劍南的大勝,反而堅定了德宗武力削藩的決心。但唐軍東西兩線作戰,無論如何力有不逮。


  為此,德宗皇帝開始對吐蕃展現善意。


  三、吐蕃國內的政治格局

  赤鬆德讚(755—797年在位)是繼鬆讚幹布之後,吐蕃王朝另一位英明神武的君主。


  他在任期間,任用“三尚一論”輔政,大力推行帝國內部的製度建設與改革,將吐蕃王朝推上了一個新的巔峰。


  作為吐蕃王朝運氣最好的讚普,赤鬆德讚繼位當年,便趕上了安史之亂。他趁唐朝內部混亂、邊防空虛之機,積極擴張版圖。


  不數年,便盡陷蘭、廓(化隆縣)、河(臨夏)、鄯(樂都)、岷(岷縣)、秦(天水)、渭(隴西)等州,河隴千裏之地,皆為吐蕃揚鞭之地。


  但經過了肅代兩朝的急速擴張,至德宗初年,吐蕃軍地的拓展已近極限。


  隴山一線剩下的城鎮,皆地形險峻易守難攻之地,吐蕃屢屢在靈州(靈武)、涇州(涇原)、邠州(彬縣)碰得頭破血流。


  難以突破唐軍死守的防線,讓吐蕃以戰養戰的掠奪戰術不再奏效,且之前所占的州郡也要有個消化、管理的過程。


  當唐朝釋放出善意後,吐蕃也開始心照不宣的約束邊境士卒,河隴之地烽煙漸平。


  另外,中年時的赤鬆德讚,已開始大力宏興佛教。


  赤鬆德讚執政之初,朝政多由信奉本教的大臣掌控。時任大相瑪祥仲巴傑、恩蘭·達紮路恭(唐史稱馬重英)一度在吐蕃國內推行禁佛政令,把拉薩供奉的佛像送至芒域(今不丹以及中國西藏自治區亞東一帶),並驅逐高僧,拆毀佛寺。


  但已經成年的赤鬆德讚,漸漸對橫行跋扈的瑪祥仲巴傑產生了不滿,他借助信仰佛教大臣的勢力,設計把瑪祥仲巴傑活埋在一座墳墓中。


  處理掉信本教勢力的首領後,赤鬆德讚派人分別去唐朝和天竺訪求高僧。


  隨著,寂護、蓮花生、蓮花戒等高僧入藏弘揚佛法。赤鬆德讚下令全國廢除本教信仰,廢止本教祭祀並將本教經書丟入河中,強製本教徒改信佛教。


  775年(代宗大曆十年),在寂護和蓮花生的主持下,桑耶寺建成並開光。赤鬆德讚讓七位吐蕃貴族出家為僧,稱“預試七人”,這是藏傳佛教僧伽集團之始。


  桑耶寺

  此後,赤鬆德讚投入了大量的國家資源,開展大規模譯經、寫經、廣建佛寺、佛塔的舉動。


  這些崇佛舉動雖推動了吐蕃文教事業的發展,但巨額的消耗也讓吐蕃經濟漸露疲態。


  唐朝使臣表露出會盟談和意願時,赤鬆德讚也利索的接過了橄欖枝。


  四、摳字眼的爭議


  779年(大曆十四年)八月,唐使韋倫帶著一份大禮入蕃。


  早年間唐蕃關係緊張,雙方使節多有被扣,不能還朝的事情發生。


  其中,唐代宗扣留的吐蕃使臣前後多達八批。這次唐朝為表善意,將代宗朝扣留的使臣和戰俘放回。


  《新唐書?吐蕃傳》記載,“會德宗初即位;以德綏四方,征其俘囚五百餘人,各給衣一襲,使韋倫統還其國,與之約和,敕邊將無得侵伐”。


  赤鬆德讚初聞此事竟然不信,等俘虜先期入境,各還部落,都說:“唐新天子即位,出宮人,放禽獸,英威聖德,洽於中國。”


  赤鬆德讚得知後,大喜過望,派人出城十裏夾道歡迎唐使。


  在歡迎韋倫的酒宴之上,赤鬆德讚提出,他有三恨:


  一、代宗駕崩,吐蕃沒有派人吊唁;


  二、唐朝修建代宗陵寢,吐蕃沒有送禮;


  三、新皇即位吐蕃卻派兵入侵。


  赤鬆德讚的政治手腕純熟而靈活,仿佛兩國一直都是同誌+兄弟般的感情,從來就沒打得你死我活。


  次年五月,韋倫再訪吐蕃。這次,他不但帶著德宗的盟書,還帶著李晟在西川俘虜的吐蕃戰俘。


  《冊府元龜》記載,“初吐蕃見韋倫再至,甚歡,既就館,聲樂以娛之,留九日而旋”。


  唐蕃熱絡的氣氛逐漸升溫,吐蕃也相應釋出了善意。


  780年(建中元年),涇原軍卒嘩變,亂兵首領劉文喜以兒子為人質,請求吐蕃出兵。


  但赤鬆德讚考慮到唐蕃關係有所好轉,不願再生事端,拒絕了劉文喜的求救。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