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唐朝好郎君> 第201章 腹黑的李煜

第201章 腹黑的李煜

  必須得承認,755年安史之亂後,肅宗、代宗、德宗三朝,唐蕃之間的戰爭,吐蕃完全占據碾壓性的優勢,唐朝隻能守住幾個戰略支撐點困獸猶鬥。


  每年入秋,吐蕃都會興兵而來,收割唐朝在邊境地區種植的小麥,而唐將隻能焚燒邊境草場,加重吐蕃後勤壓力的方式應對,這種情況唐朝稱之為“秋防”。


  但即便是這種憋屈的防禦手段,都曾成為吐蕃發動攻擊的借口。


  最後一個階段:雙方重回均勢(赤祖德讚與唐德宗、憲宗時期)。


  很多人對吐蕃強大的印象,多來源於安史之亂後,對唐軍的碾壓性優勢。也確實,這段歲月足夠的長,大約從756年開始,一直持續到786年,曆經肅宗、代宗、德宗三朝。


  但786年之後,狂攻了一百多年的吐蕃已漸漸露出了疲態。對於這一點,有切膚之痛的唐朝感受非常明顯,在《舊唐書》裏有明確的記述。


  而這時,唐朝宰相李泌又給德宗出了一條釜底抽薪之計。(要說李泌這個曆經四朝的政治老狐狸,算得上終唐一世數得著的戰略大師。有機會,我們專辟一篇仔細講講他。)

  隨後,在他的運作下,唐朝與回紇再次結成盟友。回紇可汗頓莫賀達幹娶德宗第八女鹹安公主為妻,這也是唐朝三次皇女和親之一。除嫁女之外,德宗還冊封女婿頓莫賀達幹為“長壽天親可汗”。


  這可惜,這哥們也沒長壽了,娶了媳婦,次年就死了。


  不過,在他任內“回紇”正式更名為“回鶻”,也算青史留名了。


  雖然吐蕃一直在以戰養戰,僅河攏地區估算就至少掠去數以百萬計的唐人。


  但別忘了,當時吐蕃是西邊頂著黑衣大食、北邊扛著回鶻、東邊對著大唐,東南角的南詔國也重新成了唐朝的盟友。


  除回鶻外,南詔國也重新成了唐朝盟友,極大地減輕了劍南道的軍事壓力。


  遙遠的黑衣大食李泌有沒有放棄,貞元元年(785年),以楊良瑤為使,揚旄西海遠赴大食,這比同為宦官的鄭和早了整整620年。


  李泌下的這盤大棋,堪稱不折不扣的“陽謀”。因為,大食、大唐和南詔國與吐蕃都存在結構性的矛盾。隻要有個機緣,很容易就能聯合起來,而這對吐蕃來說,幾乎是無解的計策。


  對於當時的戰爭形式,不光李泌看得清楚,韓滉也看出來了。


  雖然,這哥們給人更深的印象是畫了《五牛圖》。但其實,他也是個政治大拿,拜過相,舊唐書還有傳。


  韓愈怎麽也不明白,老師明明已經俘虜論莽熱,為什麽又把對方放了,這簡直是縱虎歸山。


  “老師……老師這一步,會讓朝中的人群起而攻之,即便是太子殿下,恐怕也很難為老師說好話。”


  醉人居,韓愈、白居易和劉禹錫三人以及男扮女裝的永泰公主四人,正在議論著從原州前線傳來的戰報。知曉老師俘虜論莽熱,又將對方放了之後,韓愈一臉的惆悵……


  劉禹錫和永泰公主情緒也不太好。


  卞州沒有淮西之圍後,在太子李誦的大力舉薦下,劉禹錫得以步入朝堂擔任監察禦史,和韓愈一起呆在了監察院。正如此前所說,監察禦史雖然無實職,但是可以監察百官,是朝堂上的喉舌。


  至於永泰公主,則被從東京調到長安,主持科考。


  他們三人憂慮萬分,白居易卻沒有一點擔心,反而飲酒作樂,用筷子翹起了酒杯。


  這讓耿直的韓愈非常生氣,他從白居易手中一把奪過筷子,撇到了一邊,“我等三人皆為老師憂慮,你居然飲酒作樂,毫無尊師知心。”


  “此時不飲酒作樂,更待何時?”


  “有何可樂?”


  “你三人隻知道老師放了論莽熱,卻不知道老師在下一盤大棋!若成功,功比堯舜。”


  “大棋?”劉禹錫有些不解,自家老師不按常理做事,他自己也琢磨不出來為什麽老師會平白無故放了論莽熱,解往京師不更好嗎?


  “諸位熟讀史書,可知道三國時,諸葛武侯攻伐南中時‘七擒七縱’之事嗎?南中地區部落族群眾多,不服王化,常常鬧得蜀漢邊境不寧,諸葛武侯為了穩定後方,率大軍起兵討伐。”


  白居易說到這裏的時候,劉禹錫有些明悟了,“討伐而勝者容易,然王師北歸之日,就是南中複叛之時,與其處置了部落首領孟獲,未若收其心,令其歸順朝廷,以安南中。”


  永泰公主此時也明白過來,“故而諸葛武侯‘七擒七縱’,使孟獲心服口服,南中從此穩定下來。”


  直到這個時候,韓愈才恍然大悟,“莫非老師想效仿前朝諸葛武侯,說論莽熱歸降?”


  白居易得意洋洋地說道,“然也!論莽熱雖不是吐蕃讚普,可終歸統率隴西二十萬大軍,若論莽熱歸降,京師和西域的聯絡就通了。屆時我大軍從西北、東北和東南三路對吐蕃用兵,吐蕃疲於應付,焉有不勝之理!”


  韓愈聽到這裏,剛才的沮喪當然無存,“若這樣的話,吐蕃之地,盡歸我大唐所有!走!我四人這就麵聖,為老師說句公道話。”


  然而除了他自己之外,白居易三人都沒有起身。


  “你們……”


  “此隻是我等猜測,做不得數,去麵聖你我都得碰一鼻子灰!”


  韓愈有些激動,“那就這樣算了?就這樣眼睜睜地看著老師被他人汙蔑?”


  白居易站起身,假裝深沉地看著外麵綿綿的秋雨……


  “你倒是說句話呀!”


  “老師縱放論莽熱的消息傳到京師幾天了?”


  “五天!”


  “這五天除了群臣之外,陛下可曾表過態?”


  “並沒有!”


  “所以,縱放論莽熱這件事,陛下雖然猜測不出老師是何意,但他心中斷定老師定然做不出叛國之舉,所以陛下才遲遲沒有下任何貶斥老師的詔書。以某看,陛下有可能默許老師這麽做!所以,我等還是靜觀其變,待後續消息。”


  白居易這話,又把韓愈的興奮勁壓了下去,他一屁股坐回座位,將水杯裏的烈酒一飲而盡。


  ……


  李煜並不知道他的四個學生正在談論他目前的處境,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