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唐朝好郎君> 第189章 坑你沒商量

第189章 坑你沒商量

  唐長安城遺留下來的一大批街道,始建於隋開皇二年(公元582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曆史,是我國城市中最古老的街道,在世界上也是最古老的街道群之一,成為西安曆史文化的寶貴財富。


  這些街道分為皇城和京城(也就是郭城)兩部分。


  皇城由南北三縱、東西七橫組成,構成了今日西安古城內的主要街道。


  1.承天門大街。是宮城的正門,也是唐長安城的中心點,承天門遺址位於現在的蓮湖公園南部。承天門大街是承天門外的南北大街,直通朱雀門,寬百步,是長安城南北中軸線大街。此街即今日的北廣濟街和南廣濟街。


  2.安上門街。位於唐皇城三個南門之東門安上門內,即今南大街和北大街(二府街口以南部分),這是皇城百官衙署人員通往郭城居住區的主要街道。唐代將安上門向南直通的韋曲大路連稱安上門街,或稱長安路,正好與今日長安路同一名稱。


  3.含光門街。位於皇城西部的南北大街,以通過含光門得名,壓與今甜水井、雙仁府街、含光街、橋梓口、大麥市街、灑金橋六條街下。據史書記載,此街有唐代的外交機構——鴻臚寺和國賓館——鴻臚客館,成為當時外交活動的場所和一條熱鬧的外交機構。


  4.承天門橫街。位於皇城北起第一橫街(有東西七橫組成的第一條街),以唐長安城中心點的標誌性建築承天門前的橫街故名,是長安城最寬的大街,橫貫長安東西的中軸線大街,壓於今光輝巷、二府街、紅埠街、校場門、勞武巷一線。據史料記載,在唐代凡國家大典、軍隊出征和凱旋、迎接貴賓、宣布大赦、慶祝節日等,都在此街舉行隆重的儀式。因此,此街實際形同一個廣場。唐亡,承天門橫街開始為百姓居住。


  5.第四橫街(皇城第四橫街)。位於皇城中心,即東西七條橫街的中間一條。東起皇城東中門景風門(在今東大街炭市街口東側),西至皇城西門順義門(在今西大街西端西門處)。這裏是唐政府最高國家行政機關尚書省及其所屬吏、戶、禮、兵、刑、工六部,人稱做官街。尚書省中堂就在今市政府院內,尚書省的正門就是今日的鼓樓,古城敬時樓。


  6.第二橫街,位於進大皮院、西華門大街、西新街一線。


  7.第三橫街,西段位於今新寺街、廟後街、西羊市、社會北路一線;東段是今西一路。


  8.第五橫街,位於今東羊市、東縣門、東廳門、東木頭市、鹽店街、梁家牌樓一線。


  9.第六橫街,位於今粉巷、五味十字、五星街、東西梆子市街一線。


  10.第七橫街,位於今三學街、書院門、大湘子廟街一線。唐太廟、太學位於此街東段。


  大明宮整個宮域可分為前朝和內庭兩部分,前朝以朝會為主,內庭以居住和宴遊為主。大明宮的正門丹鳳門以南,有寬176米的丹鳳門大街,以北是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蓬萊殿、含涼殿、玄武殿等組成的南北中軸線,宮內的其他建築,也大都沿著這條軸線分布。在軸線的東西兩側,還各有一條縱街,是在三道橫向宮牆上開邊門貫通形成的。


  宮城和皇城位於外郭城北部中央,各坊分布在宮城、皇城的左右和皇城以南,東西兩市分別在皇城的東南和西南,東西對稱。外郭城,又名羅城,平麵呈長方形,每麵3個城門。宮城南連皇城,北接禁苑,平麵呈長方形,宮城中部為太極宮,東部是太子居住的東宮,西部為宮女居住的掖庭宮。皇城亦名子城,位於宮城之南,北於宮城相接,中隔橫街,無北牆,平麵為長方形。外郭城內有南北向大街11條,東西向大街14條,其中通南麵3門及東西6門的6條街,是主幹大街。坊由南北11條和東西14條街道縱橫交錯,將城內劃分為110坊,城東南隅一坊被劃入芙蓉園內。東西市平麵均呈長方形,每個市的麵積占兩坊之地。長安城內的商業大都集中在東、西兩市,但各坊中亦有分散的小飲食業、邸店和手工業作坊等。大明宮在太極宮東麵禁苑內的龍首原高地上,主要宮殿為含元殿,內有龍首池,左右分布有左右銀台門北邊為玄武門,之外為重玄門,南邊為丹鳳門。


  1.皇城守衛有專門的軍隊嗎?有的話具體官職呢?

  (金吾衛)


  隋有左右武侯,皇帝出行時,先驅後殿,日夜巡察,止宿時司警戒之責。煬帝改為左右候衛,所領軍士稱佽飛。唐初未改。龍朔二年,采用漢執金吾舊名,改稱左右金吾衛,設大將軍、將軍及長史、諸曹參軍,與其他各衛相同。以後又是增設上將軍,掌宮中及京城日夜巡查警戒,仍隨從皇帝出和如上文所述。


  掌管皇帝禁衛﹑扈從等事的親軍

  唐代官署名,唐十六衛的兩衛。


  上將軍各一人,大將軍各一人,將軍各二人。掌宮中、京城巡警,烽候、道路、水草之宜。凡翊府之翊衛及外府佽飛番上,皆屬焉。師田,則執左右營之禁,南衙宿衛官將軍以下及千牛番上者,皆配以職。大功役,則與禦史循行。凡敝幕、故氈,以給病坊。兵曹參軍事,掌翊府、外府武官,兼掌獵師。騎曹參軍事,掌外府雜畜簿帳、牧養之事。胄曹參軍事,掌同左右衛。大朝會行從,給青龍旗、槊於衛尉。長史各一人,錄事參軍事各一人,倉曹參軍事各二人,兵曹參軍事各二人,騎曹參軍事各一人,胄曹參軍事各一人,左右司階各二人,左右中候各三人,左右司戈各五人,左右執戟各五人,左右街使各一人,判官各二人。左右翊中郎將府官如驍衛。有錄事一人,史二人。倉曹,府二人,史四人;兵曹,府三人,史五人;騎曹,府二人,史四人;胄曹,府三人,史三人。左右街典二人,引駕仗三衛六十人,引駕佽飛六十六人,大角手六百人。隋有察非掾,至唐廢。


  左右翊中郎將府中郎將,掌領府屬,督京城左右六街鋪巡警,以果毅二人助巡探。入閤日,中郎將一人升殿受狀,衛士六百為大角手,六番閱習,吹大角為昏明之節,諸營壘候以進退。


  左右街使,掌分察六街徼巡。凡城門坊角,有武侯鋪,衛士、彍騎分守,大城門百人,大鋪三十人,小城門二十人,小鋪五人,日暮,鼓八百聲而門閉;乙夜,街使以騎卒循行囂襜,武官暗探;五更二點,鼓自內發,諸街鼓承振,坊市門皆啟,鼓三千撾,辨色而止。


  2.類似於“司天台”那種機構的官職及作用?還有類似的機構麽?


  唐代官署名司天台,監掌察天文,稽曆數。設有:監一人,正三品;少監二人,正四品上;丞一人,正六品上;主簿二人,正七品上;主事一人,正八品下。


  類似的機構:司農寺(農業),通市監(商業),衛尉寺(武器),光祿寺(宮廷宿衛及侍從),親王國和公主邑司(皇族事務)等等不具體列出了


  3.長安城有西市東市那些國外商販都是在哪裏的?


  東市:隋代稱都會市,唐改為東市。位於長安城東(約在今西安交通大學西邊),東西南北各長六百步(約1000米)。四麵各開二門,中有“井”字形四條大街,把該市劃分成九個方形區域。據北宋初作的《長安誌》記載,東市經營的商品門類有220行,“四方珍奇,皆所積集”。唐武宗時,一天東市失火,燒毀曹門以西12行4000多家。由此推算,一行有300多家,東市的220行,店鋪總數估計應超萬家,可想當時東市的繁榮景象。


  西市:隋代稱利人市,唐改為西市。位於長安城西(約在今西安市城西南l公裏多的糜家橋與東桃園村之間),四麵各開二門,市內有四條大街,把該市分成九個方形區域。街寬各百步,兩側有衣肆、藥材肆、墳典肆、鞧(qiū秋)轡(pèi配)行、絹行、秤行、麩行、帛行、寄附鋪,經營各種商品交易的商賈近千家。大街四周又設有很多旅舍、旗亭酒肆及飲食攤點。通過絲綢之路來到長安經商的西域及中亞、西亞等地的“胡人”也多聚集該市,經營金銀珠寶,並購買有中國特點的絲綢、瓷器等運回國去轉賣。盛唐以後,西市的繁榮超過了東市,被人稱為“金市”。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