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鹽州急報
李適前去上清宮上香祈福,自有玉清道長組織接待,李煜也沒有興趣操這份閑心,他更多的關注點在於整軍備戰之上。
可第二天早朝,邕王的提議著實刷新了他的三觀!他居然要披掛上陣,親率大軍與屯駐劍南道邊境的吐蕃大軍開戰。
這是急著去送死嗎?
“戰爭並非兒戲!你年紀尚幼,不可貿然領兵。”李適一見邕王請戰,大為詫異,這個從自家兒子搶過來的繼子雖然聰慧,可從未上過戰陣,如今要請纓出戰,這不是胡鬧嗎?果斷拒絕。
邕王確實是受了孟武蠱惑不假,可他也有他的小算盤,論錢財,他並不遜通王和太子,可是論實力,太子和通王各領北衙一軍,隻有他沒有掌軍之權,倘若借此機會掌握一支軍隊,將會對奪位之爭大有裨益,太宗皇帝不也是因戰功才成功幹掉太子李建成,坐上寶座的嗎。
“陛下,那李煜如今年方十七,比臣還小四歲,卻如何能帶兵打仗?上陣靠的不是年歲,而是實力!臣若領兵,定叫那吐蕃縮首臣服。”
李煜小嘴巴一翹,邕王誌氣不小,隻可惜並不能得償所願!
“李煜久經戰陣,前有淮西一戰,故而能領兵前往劍南。”
“據臣所知,在淮西一戰之前,李煜並沒有打過仗,由此可見,一個人究竟能不能領兵打仗,隻有上了戰場才知道,臣請領兵!”
李煜雙手往後麵一背,裝作一副老學究的模樣,“邕王殿下隻知某沒有打過仗,可打仗憑的不隻是一腔之勇。”
“某熟讀兵書!”
“戰國時期趙括也熟讀兵書,可長平之戰以攻為守,大敗,趙國降卒數十萬被秦軍坑殺,趙括身死。可見熟讀兵書若不因勢利導,終究也是紙上談兵,倘若大敗,死去的可是大唐男兒,某還是勸邕王在京師老老實實地當王爺,切勿前往劍南送了小命。”
眾臣聽李煜這麽一說,全都一臉地尷尬,他這麽貶損邕王,怎麽讓邕王下得了台?
李誦心中也有些不解,按他的理解,李煜這並不是勸邕王不要前往劍南,而是反激他去,如此一來,豈不是遂了邕王的願?
邕王被李煜這麽一激,氣得臉紅脖子粗,“李煜!你怎知某就不會因勢利導?”
“某是為了你好!”
“陛下,臣願立下軍令狀,若劍南之行失利,臣甘願受罰。”
李適見邕王這麽決絕,把這個問題拋給了群臣,“諸卿以為如何?”
“陛下,臣以為不可!恰如李煜所言,倘若戰敗,不僅我大唐國威受損,將士們也會白白死去。”老臣鄭珣瑜經曆過戰陣,知道戰場的殘酷,若不是有真才實學,去了隻會空耗國家錢糧。
“臣以為可!隻需遣一大將輔佐邕王殿下,當可無虞。”賈耽雖然對戰爭懷有先天性的排斥,可他也不想這軍功讓李煜獨得,邕王願意領兵出征,正好可以壓壓李煜的風頭。
他的建議,贏得了朝中大多數人的讚同,這並不是朝臣們認為邕王有帶兵打仗的能力,而是因為李煜就像一個異類般與他們格格不入。尤其是他還把東京國子監弄得烏煙瘴氣,許多學子都拋棄儒學,奔雜學而去。
“既然如此,卿以為當遣何人輔佐邕王?”
“當命劍南節度使韋皋輔佐邕王!”
賈耽這一昏招,氣得李煜差點破口大罵,韋皋何人,曆史上的維州之戰可是他一手布置安排,一年的幾次戰爭中擊潰蕃軍16萬,先後攻取城池7座,軍鎮5座,焚毀堡壘150個,斬殺萬餘人,俘6000餘人,戰功赫赫。
若令韋皋這員名將輔佐邕王,多有掣肘,整個西南戰事便會截然不同,說不定會大敗!劍南落於吐蕃之手。
“甚好!擬詔……”
“陛下!臣以為萬萬不可!”
“說!”李適見李煜又跳出來,甚為不悅,隻許你立戰功,不許別人立,這是什麽道理?
“適才邕王殿下說熟讀兵書,又懂得因勢利導,臣以為若令韋將軍輔佐邕王,如何彰顯邕王的才華?臣以為應該由韋將軍經略整個劍南道,邕王殿下與臣皆歸韋將軍節製,即便邕王殿下戰敗,也不影響整個戰局。倘若真讓邕王殿下統領整個劍南道,一旦有失,我大唐西南屏障將不複存在,屆時吐蕃兩麵夾擊,京師危矣。”
“李煜,你才會戰敗!你全家都會戰敗!陛下,大軍還未出征,李煜就動轍言敗,實是亂我軍心,臣請治李煜之罪。”
李適眉頭一皺,邕王今日太不淡定了,不過李煜的話也很有道理,韋皋經略劍南時間不短,若使他統禦整個劍南大軍,李煜和邕王為輔佐,這樣會很穩妥。
“李煜顧慮得很對,既如此……”
“陛下,河西急報!河西急報!”一名內侍跌跌撞撞闖進大殿。
李適打開奏報一看,臉色越來越不好看,“吐蕃安敢如此!”
“陛下,河西那邊……”
“念給他們聽!”李適頹然坐了下來,這天下究竟是怎麽了?連禪位給太子,讓他安享幾年福都不成。
“臣鹽州節度使杜彥光泣血拜上,吐蕃大相論莽熱屯大軍於安樂,覬覦鹽州、麟州,鐵蹄時有騷擾……望王師西進,驅除敵寇,保三州百姓……”
李煜大約也明白了其中的內容,吐蕃兵屯安樂,確實是旨在貢獻鹽州、麟州之後,南下取京師。隻是如今正值正月,鹽州、麟州天寒地凍,斷然不會貿然起兵來犯。即便有也是小股騎兵騷擾,鹽州節度使杜彥光的急報有些誇大了。
“吐蕃叩關,諸卿有何良策?”
杜佑閃身出班,“臣以為當率兵擊之!令吐蕃不敢捋我大唐之虎須。”
可拉倒吧,還大唐虎須!李煜覺得杜佑的話就是如白開水一般索然無味。
“陛下,臣以為隻需派兩千人馬馳援鹽州即可,無需勞師動眾。”
“區區兩千人馬,可能退敵?”
“鹽州節度使杜彥光這份急報說得挺嚴重,其實是為了向朝廷要人要錢糧!臣以為如今天寒地凍,糧草難以為繼,吐蕃隻是小股騎兵襲擾,無需多慮。”
李適麵色稍緩,李煜雖然是主觀臆斷,可淮西吳少誠起兵一時,他判斷得很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