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隨憶外公廣陵王
午時已過,未時既出,宮樂奏完,舞姬頓禮而候旨。皇帝揮手示意,宮人宣禮樂停息。眾人便立身行禮聽旨,隻聽得禦前內侍頌唱了禮儀祝詞,又感言盛會繁盛聖上大喜,願漢室山河永駐,四海安寧。接著宣了對邊疆兵馬戰士的食邑賞賜。
最後,又提及新冊封郡主劉相夫,以漢室宗女留住長林苑,由常惠教引輔佐,以振興族氏,彰顯漢家風節。
相夫愣愣的聽著,當聽到提到自己和常惠時,便伸頭看了看哪一位是常惠。實在不太認識,旁邊的宮人指了指對麵,她便看到座位上立身的常惠,遠遠向自己略微行了禮。又瞟到了鄰座的裴衡。
她發現今日無論如何對視、遞送笑臉,裴衡皆是悶悶不樂,不願展顏。她想著也是無奈,今日不僅沒有機會麵見皇帝,連好不容易碰到的裴衡,也是不太願意理睬。自己也越發低落抑鬱。
她瞧見常惠,雖不算是腐朽的頑固學究,但一身戎裝模樣,肅穆高潔,甚是有些莊重嚴肅、不苟言笑的樣子。心下頓時有些冷冷的。
連同這漸台,建章宮,上林苑,長安城,都是冷冰冰的。
這漢室除了彭城郡,哪有她立身的地方,哪裏容得下她這個苟且偷生的叛臣賊子。
就連同數月來一直放在心上的裴衡,也隻願做那高高在上的裴少將,再不把這山野裏撿回一條命的小兄弟放在眼裏。
李嬤嬤所說的夢境解析,倒真不是隨便一說,他真是來告別來了。
花朝節後,王皇後似卸了一個大擔子。從去年入秋以來,封後大典、封地進貢、新年宮宴、祭祀、花朝節接二連三,就一直沒有停歇過。加上去年初太子劉奭被霍光續弦的妻子霍顯下毒後,她更是一刻不敢停歇,把太子留在身邊照看著。
王皇後一直視太子為己出。他出生沒多久,親生母親許皇後就不在了,從小劉奭也認王皇後為親娘,兩母子倒也是相依為命,而劉詢見王皇後如此珍視劉奭,便更加寬心。
隻是這接連發生的大事,讓王皇後身子有些虛弱,接連幾日在椒房殿休養未出。王皇後質樸寡言,在宮裏本就沒幾個說話的,上官氏與她年紀相仿,素又對太子關愛有加,王皇後有什麽事情也願意與上官氏商議。
這日上官氏叫上太醫,又前往椒房殿慰問。
進了殿內,王皇後軟軟趴在前殿的塌椅上,正要起身行李,上官氏連忙叫曼姬扶住了王皇後,讓她歇著不要亂動。又請了太醫望切、把脈,直是確定了無大恙,這才入了座。
王皇後擺擺手,又寬慰道:“多謝太皇太後關心,臣妾並無大礙,想必隻是累著了,身子確實有些疲乏。”
上官氏道:“是的,不礙事了。這宮裏接二連三的差事要你監管照料,就是像本宮一樣的大閑人,聽著也有些累。”
王皇後笑笑:“太皇太後言重了,您哪是大閑人。奭兒近日若不是得太皇太後接到長樂宮貼身照料,臣妾也不敢如此放心,偷了好些天的懶。”說著忙著又安排宮人遞茶。
上官氏接了茶,道:“對了,奭兒今日被他父皇叫去了禦前,皇帝說是親自教習溫書,想必是要考考他。我們正要出發,未央宮便來了宮人接走了他,不然今天也帶奭兒過來看看母後,在娘親麵前撒撒嬌。”
王皇後回道:“陛下對待太子,真是嚴慈並重。臣妾對太子讀書學習的事情不大明白,也是陛下時常過問,否則臣妾當真是要怠慢了太子的學業。”
上官氏道:“皇帝對太子的關愛,本宮也是看在眼裏的。這節會前後,宮裏宮外事情繁多,皇帝要照料朝廷大事,又要關照太子學事,連宮裏的事情也是親自操心。你夫婦二人操勞國事家事,這子女日常瑣事,本宮隻挑揀些能分擔的做了。況且,這奭兒甚是憨厚可愛,本宮這長樂宮也是從未這麽熱鬧過。”
王皇後笑了笑,複又問道:“不知後宮之事是否勞煩了陛下嗎?隻怪臣妾近日確實無暇顧及,若有不妥帖之處,請太皇太後指點一二。”
上官氏將茶杯教與近身的宮人,複言:“近日宮中也無甚大事。唯獨華婕妤告病,接連幾日未見著麵。本宮聽聞,一定又與那常惠近日時常在陛下麵前請奏上言和親之事,讓花婕妤有些誤解,怕是因驚恐未休息好,夜裏受了些風寒。”
“華婕妤的長公主館陶,如此年幼,難不成那常惠真要向陛下請了命,把這小小稚子送去烏孫?”
“皇後莫要擔心,皇帝定不會如此狠心,把漢室的長公主交於烏孫和親。隻是這常惠確實能言善辯,很受皇帝青睞。他若是心裏有了主意,皇帝十有八九也會受他的影響。”
“花朝節會時,陛下命常惠輔佐的是楚王後相夫郡主.……”
“是了,本宮也猜常惠有此想法,這相夫又是解憂公主的侄女,最是合適不過了。隻是這罪臣之後,必得這常惠花些時日,好好教養一番。”上官氏回道。
王皇後點頭:“相夫郡主若是出使烏孫,也是合適。也不知道常惠能不能好生調教,盡早了了陛下憂心之思。”
上官氏聽聞,便說:“常惠倒是接了差事,隻是這也過了好幾日,並未聽聞他去了上林苑,或是召了相夫郡主回宮。也不知是何顧忌,皇帝眼下恐也是操心這些事情罷了。”
王皇後有些顧忌的說:“臣妾.……臣妾猜想,怕是那上林苑的統領裴蓋將軍眼下還在河東郡,這雖是陛下的差事,可常惠畢竟一介武夫,說來年歲也不是太有分量,怕是……單獨教引郡主有些忌諱吧。”
上官氏:“想來常惠既然應了旨,便會按旨辦事。眼下不過隻是有些左右為難,這上林苑無人話事,很多事情不好安排而已。”
王皇後:“太皇太後,若因上林苑安排欠妥,耽誤了長羅侯的差事,這陛下一是會怪罪臣妾的疏忽失職耽誤國事,二是那華婕妤也必會認為本宮多有阻攔,想對長公主行不利之事!這.……可如何是好啊!”王皇後素來無甚主意,今日事多繁雜,身體欠安,一自責竟差點沒有忍住掉眼淚。
上官氏急忙拍背安慰,王皇後讓宮人們推下,複捏著上官氏的手,唾泣道:“你向來總是幫我,這一事,還得再幫我拿拿主意!”
上官氏說:“你真的是多慮了!這點小事,不必落淚。那裴大將軍不在,裴少將不好好的在長安城呆著嗎?你看他年少有為,又是立過戰功,辦事務必是妥當之人。這和親是前朝的事,郡主教引和上林苑的打理都是後宮之事,你就差人給裴衡傳召懿旨,代父領命,天經地義!這上林苑和郡主教習之事若有差池,隻管拿這裴氏郎問罪便是。”
王皇後破涕為笑,抹了眼淚道:“又讓太皇太後你見笑了。看來我真是病糊塗了,這麽點小事也不明白,我這就差人去辦。”
裴衡在長安城呆了幾日,也是日日喝酒不問朝事,最後終是悶了,便安排隨從打點準備回河東。
這日他正在清點府內兵器,忽而侍衛傳宮裏來了人,說是皇後娘娘懿旨。裴衡急忙上前候旨,隻聽得因裴蓋不在長安,皇後傳旨裴衡負責上林苑的一切事物,尤其是雲林館的翻修、護衛、衣食、管理皆需親自過問,且命他協助常惠安排郡主教引傳習的大小事務。
裴衡得了令,有些驚訝,複又有些歡喜。
如此這般,他是否能自由進出上林苑、雲林館,能再見見相夫,以及昭台宮多年未見的霍成君。
自打相夫在眾人麵前身穿宮廷女子服飾出席後,李嬤嬤便不再允她穿回男子服飾。相夫一股子倔脾氣又上來,不穿女裝,隻纏了一身白色內襯裏衣,在房間裏走來走去,好幾次還故意出了房門,讓李嬤嬤又氣又笑。
相夫是李嬤嬤一手帶大的,自是嗬護備至。她擔心相夫這樣一鬧著涼傷了風。又知道相夫一向的脾氣,若不是順著她捋毛,非得再出點小擦小刮才肯罷休。
於是李嬤嬤從皇帝皇後的賞賜裏挑揀了一些素色又不失精致的錦羅布匹,連著兩夜沒怎麽睡覺,趕製了幾件略有改良的女子宮妝。這日給相夫送了兩套去,相夫一看不禁心下一喜。隻見她換上了一件素白底的錦衣,外麵套了一件青色紗織衣掛,錦衣袖口收緊方便取物活動,外批的青色紗衣既能護風又很輕便;下身是一件拖曳碧色長褲,而褲腳又由李嬤嬤比著相夫身骨體量略微調整,剛剛掩過了腳踝,卻不會因隨意活動踩於足下;腳上是一雙青絲履,用銀線織了邊,底部又多縫了幾層絲絨的鞋墊,奔跑跳躍都不嫌磕腳,而外人看上去也隻覺得是普通的禮製宮履。李嬤嬤送的兩套,一套青色紗衣配碧色下裝,一套粉白色長袍配石榴色的襯裙,都是簡單素雅,方便活動。
相夫得後,接連誇口李嬤嬤的手藝,還求著李嬤嬤多縫製幾件,她說,比以往男裝輕便,又比宮裏賜的華服錦緞素潔。
李嬤嬤自是歡喜,又親自選了些莊重而輕巧的頭飾珠翠來裝點。她挑了一個瓔珞青玉墜紫色晶珠的項圈,一副圓潤剔透的珍珠耳墜,讓梳妝的婢女給相夫挽了一個高發髻,束上金色發冠,讓三千青絲自然垂落,又配了一支木蘭步搖,直稱得相夫玉顏柔頸,自有一股風流之意。
相夫照著鏡子,頗為滿意。李嬤嬤道:“許近日長羅侯要前來問安,也會安排些後麵學習之事。郡主成日混耍胡鬧也不是辦法,不如跟這長羅侯多作學識,長長見識也好。”相夫向李嬤嬤行了個禮,便舉手闊步得踏出房門,還留了宮人不許跟近。李嬤嬤見狀,便自打發了近身的侍衛宮婢,讓相夫自己外出散心。
相夫依著宮花翠柳,沿著曲水疊石,一路走出了雲林館,在上林苑中隨意走動。今日她心情大好,侍衛們也不再如從前般頗多阻攔。
接連幾日的暖陽後,春花開得甚是爛漫,一綠的宮牆柳隨風扶搖。相夫從袖中取出了一把短刀,正是剛進長安城那日裴衡所贈。
相夫心想,自從得了這把短刀還未曾使過。聽說西域的兵器鍛造之法與中原不同,且又是上過戰場的裴衡親自挑選,想必自有普通兵器比不過的長處。上林苑本就偏僻,雲林館附近更是常年無人照看,她便想趁著四下無人,試試這把新得的短刀是否稱手。
於是短刀出鞘,疾如飛鳳,揮舞在空氣裏,像是一道道劈著無形的屏障。刹時打磨如鏡般的刀身映著金色的陽光,遠看斑駁如移動的閃電;刃口上又似冰雕般充滿涼意,映著刀柄,竟生出了青色的寒光。
相夫越舞越快,時而手臂與步伐相協相助,時而翻過手腕又逆著腳步的方向反刺;一下子揮刀一切,脆生生地落下幾枝新發的柳葉,一下又低蹲側送腰肢,綠草連同地皮上的泥土飛舞在半空中。她青色的衣裳,閃著青光的短刀,與翠綠的柳枝和園草融為一體。
片刻後,相夫停了下來。她滿意地把玩了一下手上的短刀,又忽然身邊一圈全是落葉和蹭刮掉的草皮,想著身邊無人,便偷偷一樂準備逃離現場。
剛走沒幾步,她發現數十步外的假山旁站著一個人。她走近一看,穿著模樣甚是熟悉,卻一時間忘了是誰。
“郡主有禮!”常惠微微欠身,又道:“郡主今日好興致,看來平時很少出雲林館走動吧?”
“哦,原來是常惠將軍。將軍有禮!”相夫也略低頭拱手。
常惠一看,沒有糾正相夫的禮儀,卻獨自吟頌著:
“欲久生兮無終,長不樂兮安窮
奉天期兮不得須臾,千裏馬兮駐待路
黃泉下兮幽深,人生要死,何為苦心
何用為樂心所喜,出入無悰為樂亟
蒿裏召兮郭門閱,死不得取代庸,身自逝”
相夫呆呆地聽著,當常惠頌完,相夫拍手叫好:“這詩文甚有意趣!如此酣暢淋漓——人生要死,何為苦心!”相夫上前,又說:“似有熟悉之感,可在下從前未曾聽聞。”
常惠道:“請郡主寬恕下官班門弄斧了。剛才見郡主舞刀時豪情滿懷,神采奕奕,不禁令我憶起當年有過幾麵之緣的廣陵王。”
“你,見過我外公?”相夫吃驚地問。
“在我年少還未出使西域的時候,有幸見過幾次。廣陵王胥公身姿威猛,力能扛鼎,是當年傳世的英武豪傑。隻是人們不知,廣陵王除了武藝超群,更是滿腹經綸。這首《瑟歌》,便是當年廣陵王留下的。”
“怪不得我一聽就很喜歡,原來是外公的傳作。常惠將軍,下次有時間可以教一下我嗎?我想把這首詞記錄下來,我沒見過外公,也能留個念想。”
“下一次,我抄在絹帛上給你帶來吧。”常惠說得。
“多謝常將軍!”相夫興奮地說著。她從小甚少聽母親提及外祖父,偶然間的了解,也是以前廣陵王府伺候過的李嬤嬤無意間說起過。說的也不過是感歎相夫與她外公眼睛眉毛長得像,倔脾氣也一樣之類的話。甚至她對於這個外公是如何犯了皇室,如何離開人世,都不得而知。她想著常惠是見過自己外公,而且本就是奉旨來教導她的,便大膽開口問了常惠有關劉胥的記憶和事情。
常惠如實告知,相夫的外公劉胥,是漢武帝的第四個兒子。他生得身強力壯,武藝高強,武能赤手扛鼎、空手搏熊狼野獸,文又能言善辯、精通詩詞歌賦。
他與楚王劉延壽走得很近,劉延壽叛變後,他們互相來往的書信也被發現。劉延壽事發自殺後,漢宣帝卻沒有處置劉胥,而是給了他黃金食邑器物等各種賞賜,禮待頗豐。
然而劉胥回府後,自己很難走出內心這一關。他從年少時便是才華橫溢、自視甚高。他當時與楚王勾結叛變,也是聽信了賊子巫術的讒言,頭腦昏沉的以為自己是天下第一,理應為漢室的主人。
後來事情破敗,原本打算與漢宣帝鬥個你死我活的他,卻沒想到漢宣帝就這樣原諒了自己,讓他實在無法接受。
他自己一人想不通,又做了糊塗之事,竟又在府中信了巫蠱詛咒之事。此事一再被漢宣帝發現,朝臣也是頗多意見,不停向宣帝求旨誅殺劉胥。
無可奈何,漢宣帝隻派了廷尉和大行令前去調查審訊。然而劉胥這一次卻慌了,他覺得此事一出必死無疑,便向兩位詢問的官員謝罪。那日他謝了罪,回了宮,叫上妻女、寵妃、兒子在殿前,設立酒宴。
劉胥在酒宴上向家人說,自己罪孽深重,辜負了陛下的一番善意,屢次犯上,死不足惜。於是當晚自縊而死,離世前還留下了那首《瑟歌》。
欲久生兮無終,長不樂兮安窮
奉天期兮不得須臾,千裏馬兮駐待路
黃泉下兮幽深,人生要死,何為苦心
何用為樂心所喜,出入無悰為樂亟
蒿裏召兮郭門閱,死不得取代庸,身自逝
常惠講完,見相夫接捏雙拳,雙肩發抖,通紅的眼眶裏憋著似是委屈又是傷感的眼淚。
他沒有再做評論,隻讓相夫一人安靜消化,自己默默守在身邊。一直到相夫背過頭用袖子抹了好幾次眼睛和鼻子,肩背抽搐了幾下後,最終還是安穩了下來。
相夫轉過頭並沒有說話。常惠見狀,又作好奇之色問道:“郡主,敢問你手上這把短刀,是來自西域嗎?我瞧著打製手藝頗為精巧,在西域這麽多年,也沒見過幾件比這把刀更為鋒利細致的兵器。”
相夫又用指尖輕輕擦一下臉頰,說道:“將軍好眼力。這把短刀是我一位故友所贈。他曾經救過我的性命,後來我們告別後,我便帶著這把刀防身。不過今後也不會再有機會見到他罷,說要報恩,也隻能算了.……”
常惠不失溫和地徐徐道來:“這位故友既是救過郡主性命,又以寶物相贈,想必也視郡主為摯友。
如今郡主身上背負的前塵舊事,都已獲了陛下的寬賜,現在也是舉國珍視的皇室明珠。現下郡主有了尊貴的地位和豐厚的賞賜,人在發達之時,更不應忘了故人的恩典。
郡主若還念著恩情,眼下就是報恩的最佳時刻。可別一心隻念著仇恨,卻看不見背後還有人在默默關心守護。”
相夫聽著常惠的勸解,本是說自己應該向恩公報恩,卻怎麽聽著很像是在勸自己別像當年外公一樣犯了糊塗,自己走不出仇恨,反掉進了無邊的黑暗。
她雖不願順著常惠的話對劉詢有半點諒解,但是卻又覺得這番教勸甚是在理。尤其是,她想起自己對裴衡的好意三番兩次的誤解,還說了重話,讓他在典禮上也不願搭理自己。
她本想逆著常惠反駁幾句,卻想到裴衡的事情,隻好輕聲地問道:“那我現在才開始報恩,還來得及嗎?”
常惠沒有回答,又給她講了一個自己的故事:
他很年輕的時候隨上帥奉命出使匈奴,不巧被匈奴人活抓,流放去北麵極寒之處放羊,一放就是十幾年。那個時候自己一無所有,前途毫無光明可言,就每天跟著一個同是被流放的老牧羊人一起放羊。他們被匈奴人下命道,除非所牧的公羊生了小羊,他們才能回去。有次羊圈被兔子咬壞了,他看了幾次也沒有精神去修補,隻放任窟窿越來越大。後來有一天夜裏,狼群順著窟窿,跑進了羊圈,把辛苦放了一年的羊群咬的七零八碎,沒剩幾隻完好的。
第二天他懊惱不已,想著羊死了,生活沒有著落,大漢江山也或許今生都回不去了。他因自責而大病,在牧草搭的棚子裏一蹶不振。
這時老牧羊人過來勸他,隻默默的看了他良久,說了一句話便走了。留下常惠自己一人獨自思索許久後,又振作起來。他修補羊圈,起早割草喂羊,韜光養晦地等待最後自由的時光。
這一等,武帝卒,昭帝薨,直到漢宣帝即位,才想盡辦法與匈奴交涉,赦免了常惠和老牧羊人,把他們迎回了漢宮。
常惠說,這個老牧羊人就是當時自己跟隨的統領上司,蘇武。
迎回漢室後,宣帝大賞厚待了年老的牧羊人,一直奉養到老,直到前些年蘇武病逝,宣帝封了他為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以告知天下這位老牧羊人為漢室所做的功績和犧牲。
而自己正是壯年,便繼續為朝廷效命,老者說的話,他一天也沒有忘記。每當在人生最困難的時候,都會用腦海裏的這句話警醒自己。
相夫沉浸在故事裏,思緒早已飄到了北漠極寒之地,看著年少的常惠扶著老者,在冰天雪地裏隱忍向前。她讓自己的心回到了身上,又求問當年老牧羊人蘇武的勸誡之言是什麽。
“亡羊補牢,猶未遲也。”常惠定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