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一章 丙申條約
高麗使節團進了巨野城後,馬上就捅出了漏子。
原來,這個臨時拚湊的使節團除了不超過三十五人的“正官”是來商討國事的以外,其餘的三百多扈從、馬監、雜工等隨行人員,都是高麗的商人花了錢買進來的。中華聯邦富庶,誰都想借這次出使的機會,往天朝上國走一遭兒,發筆橫財。
這支披著使節團外衣的“商隊”一進入巨野城,就開始大肆進行商業活動。結果有幾個高麗商人信誓旦旦地跟本地商人談好了一筆人參交易,等到了交貨的時候,又突然反悔,原來是這幾個高麗商人手裏根本沒有人參現貨,他們本來想的是先拿到訂單,再回去串貨,沒想到回去以後,才發現使團帶來的高麗參大賣,已經銷售一空,這幾個商人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沒辦法,這幾個商人隻好低聲下氣地懇求本地商人網開一麵,說願意以優惠價格提供白銀交易做為人參交易的補償,結果那些本地商人隻是衝著高麗參來的,現在拿不到貨,自然急紅了眼,就此計較起來,最後索性以商業欺詐罪將這幾個不守誠信的外國奸商告上了公堂。
鬧了這麽一出好戲出來,高麗使節團臉上無光。事關外交大事,巨野府尹也不敢怠慢,於是詳細三推六問之下,又爆出了冷門——這幾個“奸商”原來還不是高麗商人,而是海東之地的倭國商人。
兩個主事的倭國商人都起著中國名字,一個叫鄭清,一個叫孫俊明,他們來自位於朝鮮海峽的對馬島,從地圖上看,對馬島就象一座“橋梁”,聯係著倭國與北方的大陸,對馬島民坐擁這樣的地理優勢,祖祖輩輩依靠對高麗的貿易為生,孫俊明和鄭清兩個,就是出身於對馬島上的一個大族宗氏。
孫俊明和鄭清本來正在高麗販白銀,突然有慣熟的朋友跑來,說高麗出使中華天朝的使節團正在招人,問他們兩個有沒有興趣?孫俊明和鄭清二話不說,馬上就掏了大價錢買了入團資格——如果能往中華上邦販一批生絲、絲織品回倭國去,那可是一本萬利的買賣。
可是事起倉促,孫俊明和鄭清想置辦些高麗土特產也來不及了,隻能帶著自家的白銀上船。可是進了巨野城之後,才發現他們的白銀根本無人問津,全砸手裏了——也難怪,當時銅錢是貨幣主流,兼有部分紙幣交子,白銀隻作為外交上的歲幣或回賜之用,民間交易上,或許北方絲路貿易白銀用得多些,但在中原地區,白銀基本被市場無視,拿著銀子買不來東西那是正常現象。
自家手裏的白銀賣不出去,垂涎三尺的生絲、絲織品等好東西買不回來,急紅了眼的孫俊明、鄭清就生出了餿主意,想要空手套白狼,借高麗雞生蛋——結果狼是套上了,他們卻降不住,最終鬧得雞飛蛋打。
搞清楚狀況後,高麗使節團叫囂,為了中華高麗兩國人民的友誼,對這種魚目混珠,打入高麗使節團內部破壞兩國邦交的倭奴奸商,一定要予以堅決的打擊,才能大快人心,以儆效尤。
巨野府尹也很頭疼,本來隻是高麗,現在又冒出了一個倭國,兩國還互相咬起來了,這要是一個處理不好,起了什麽糾紛,中華聯邦怕雖然不怕,但壞了柔撫遠人的名聲總是不好。
因此巨野府尹做了幾個處理方案,提交議會審議決定。其時西門慶正在北方邊境迎接燕雲十六州回歸,議會群龍無首,也都不做主了,就以外交無小事為理由,將這事火速往西門慶那裏上報。
正發愁著幣製改革的西門慶聽說了此事後,心中一動——倭國?白銀?難道這是天降進入白銀時代的良機嗎?
想到動心處,西門慶快馬加鞭,急急趕回巨野城。
西門慶趕路的這幾天裏,高麗使節團可在巨野城中大開了眼界。從前的巨野城雖是京東路上濟州州治,但城池到底小些,但自從做了中華聯邦的首府後,卻真應了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之言,在西門慶的大力整頓下,現代商業模式大量套用,因此百業興盛,城池煥發出了勃勃生機。
同時,梁山泊上那些威嚴的艨艟巨艦也讓高麗使者們咋舌不下——也隻有如此的兵威,才能保衛如此繁華的城市。
欣欣向榮的商城、威風凜凜的軍隊,讓高麗使節團看得心蕩神搖,因此這些人很默契地達成了一致意見——隻要能討得中華上國的歡心,大高麗必然能跟著水漲船高,因此,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抱上中華聯邦這根金大腿!
很快,西門慶回到了巨野城,抱金大腿的機會也來了。在第一時間裏,西門慶親切地接見了這些高麗遠人,先向他們的國王陛下致以熱情地問候,又和這些曾經的高麗駐北宋留學生們共同回憶了中華高麗兩國間源遠流長的世代友誼,然後雙方在歡樂友好的氣氛中,商討起外交正事來。
高麗使節團一開始就把姿態放得極低,口口聲聲說雖然遼國劫持了高麗,但那些北方的野蠻人隻能征服高麗的人,不能征服高麗的心,所有高麗人的心始終緊緊地和中華上國貼在一起,身在遼營心在漢。於是在中原改朝換代、遼國也日薄西山的時候,高麗終於奮起反戈,重回中華上國的溫暖懷抱。
說到動情處,高麗留學生們都流下了雞動的眼淚。
西門慶大力肯定了高麗人民對宗主國純樸的思慕之情,然後就高麗未來的走向表達了殷切的關心。
高麗留學生們則表示,請元首大人放心,未來的高麗將緊緊團結在中華上國的周圍,為了表達自家的誠意,請西門慶恩準高麗李朝每年派遣使節團,前來中華進貢朝拜,以履行他們這些遠人做為中華聯邦附庸國的義務。
具體方案高麗方都製訂好了——按照前朝舊例,高麗方一年五度向中華聯邦固定出使,即萬壽節(西門慶生日)、中宮千秋(吳月娘生日)、皇太子千秋(可惜這個位置空缺)、冬至、元旦——在這五次出使中,高麗向中華聯邦朝廷朝貢,並領受中華聯邦賜下的曆法。
西門慶看了,啞然失笑,這些高麗棒子還真把自己當皇帝吹捧起來了?於是西門慶大筆一揮,增刪後商定——高麗李朝隻在冬至、元旦加上年貢使,合並而為節使,其全稱應為“進賀冬至、正朝、雙節兼歲幣使”,前來中華聯邦朝貢。
高麗留學生們又請求西門慶加上不定期的“別使”。這些人振振有詞地說,所謂別使,就是中華、高麗兩國間有大事發生時,進行謝恩、進賀、陳情奏請、陳慰進香、問安等事由,以表達高麗對中華聯邦的孝順之心。
西門慶剝開表象看本質,這些高麗棒子孝順之心未必有多虔誠,而發財之心卻是昭然若揭的。
隻要每年多出使幾次,來回捎帶的貨物,就夠他們豐衣足食好幾年了。
出於耍猴的心理,西門慶故意刁難起來,就使節團的人數、隨身攜帶物品的體積、重量都做出了嚴格限製——果然!這一下高麗留學生們猴子屁股當下就坐不住,紛紛彈跳起來,慷慨激昂地向西門慶陳情,找出百般理由,請西門慶解除這些“傷害高麗人民感情”的禁令。
最後,西門慶“勉為其難”地放鬆了苛刻的條件,最終的協議規定,高麗每個使團的“正官”人數以今日為準,不得超過三十五人,而整個使團的總人數則需限製在三百人之內,朝貢使團的正官每人最多準許攜帶大約一百五十斤至二百二十六斤的人參。
高麗使節們都鬆了一口氣,心裏盤算著如果將自己的人參攜帶特權轉手給貿易商人,能有多大好處,想到美爽處,一個個笑逐顏開,連連向西門慶謝恩。
最後,高麗又向西門慶哀告金國的威脅。西門慶馬上做出了決定——高麗是中華聯邦重要的盟友,因此希望和高麗互換保州、沙門島為租界,以見證雙方深厚的友誼。
保州是金國虎視眈眈的地方,而沙門島根本就是從前宋朝發配犯人時常用的天然海島監獄,用一州之地換座監獄,高麗實在是虧大了。但高麗留學生們卻深知,保州是正臨金國的兵鋒之地,萬一女真人發狠打了過來,高麗的軍隊根本就抵擋不住,那時一潰千裏絕對沒跑。還不如把這塊燙手的山芋交給中華聯邦,換取中華聯邦商業方麵的支持,至於沙門島,如果豎座燈塔,還能做為高麗往中華聯邦登州海口的中轉處,遮風躲雨的,也盡管夠了。
於是,中華聯邦和高麗就此簽訂了兩國邦交的“丙申條約”。接下來,西門慶準備轉戰倭國人,成就自己幣製改革的大業。這正是:
且以笑語安高麗,又將長策對倭國。卻不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