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鐵索橫江 新
太初宮城外的丞相官署,丞相諸葛恪、太常滕胤、與中書令韋昭、尚書仆射孫嘿四個當今孫吳朝堂最為尊貴的人會聚一堂,商議著朝事。新任馬閑兵都督朱恩、羽林騎都叔張約與五常營都督唐谘也一起與會。
“諸位,自先帝逝世以來,朝中諸事已告一段落。現在老夫最為擔心的是北麵魏軍來侵。我們必須做好準備。方可保無失。”諸葛恪開門見山道。
“丞相說的是,先長江恒王遇害,先帝甫掌職權,曹賊就率百萬之眾下江南。幸有赤壁之勝,方有我孫吳基業。蜀先主逝世,後主上任,北魏也曾大舉攻蜀。今我孫吳先帝剛逝,北魏必不會放過些等機會。我們必須做好萬全準備。”滕胤拱手道。
“滕大人說的是,吾籌讚同。”韋昭、孫嘿也拱手道。
“那好。朱營督,唐營督,張營督,你們議議,我們當如何防備?”
“丞相,諸位大人。”朱恩走了上前,向眾人拱手道,“以吾觀之,今吳魏相持於荊揚一線,邊境諸郡,魏屯兵三十餘萬,可隨時抽調二十餘萬南侵。魏南侵方向,無非是兩個地方。一是調荊襄、江夏之兵,攻我南郡,武昌,另一方向是出巢湖,沿濡須水,取濡須塢,再渡江直攻建業。兩路之中,尤以攻我建業與其最為有利。占了濡須塢,則進右渡江南下,退,則可固守濡須,得享江湖之利,有利訓練水軍,與我東吳爭大江之利。”
“朱營督說的甚是。”唐谘、張約點頭道。
“若如此,可有何策”諸葛恪問道。
“丞相,吾以為,要守好濡須,必須重修東興大堤,以遏巢湖之水。我緊守大堤,則魏兵不能沿濡須水而下,自不能取我濡須塢,危脅建業。”朱恩拱手道。
“重修東興大堤?”眾人俱是一愣。
“丞相,先帝黃龍二年(230年)始修東興大堤,後以不利於我水軍,又廢置不修。丞相如修東興,恐不利於我水軍出入巢湖。”尚書左仆射孫嘿道。
“孫尚書多慮了。今我弱魏強,我吳國當安守待變,已無力進取巢湖了。”唐谘上前道。
韋昭、滕胤相互看了看,兩人心知修這東興堤應是諸葛恪已下方略。
韋昭上前,問道:“丞相,不知重修東興大堤需要人力幾何?如今農事繁忙,恐不宜肆抽調勞役。”
“韋大人,我等已計劃明白,重修大堤,並不需花費多少人力。我們隻要沿用舊堤,重加修恐即可。隻是為了方便守住大堤,防備魏軍毀堤,我們還得在大堤兩端的濡須山與七寶山修築城池堅守。城池修築在兩山險要之處,又緊鄰濡須塢,不需多少人即可長期堅守了。整個工程,約須5萬餘人,約半月可成。”
“韋大人,五萬餘人,我等禁軍隨行,隻須抽調民夫2萬餘人即可。如今農忙之時已過,農村有好些閑餘勞力。朝廷作些錢糧被貼,征調2萬民夫當不在話下。”張約上前道。
“如此,吾等附議。”滕胤、孫嘿拱手道。
“好,明日我當奏準殿下,興建東興大堤。”諸葛恪決定道。
………
第二天是個小朝會,隻有少部分勳臣宰輔參加。孫亮也不敢怠慢,早早起身,穿戴梳洗完畢就來到金烏殿。
“諸卿有事速奏,無事退朝。”,群臣見禮完畢,朝儀黃門拖著長長聲間叫道。
“陛下。”諸葛恪走了出來,道:“為防備魏國來犯,吾等計議,欲重修東興大堤,以遏巢湖之水,依大堤左右結山峽築兩城守之。請陛下允之。”
孫亮一愣,牽動吳魏東興大戰的東興堤這麽早就提出來了。按原來曆史,一是大工程一般都是在農閑之時進行,築堤自當在十月之後了。何況現在也不是河道枯水期,修河築堤耗費增加不少。
“諸卿以為如何?”
“臣等附議。”滕胤、孫嘿走出臣班,拱手道,隻有韋昭欲走出似有話說。
“韋愛卿,你認為如何?”孫亮看見了,點名問道。
“陛下,臣以為,此事尚待須慎重。”韋昭拱手道。
“哦。”孫亮有些意外。按理,這等大事,諸葛恪必然事先統一思想了。聽到韋昭開言,諸葛恪、騰胤等都看了過來。
“陛下,諸位大人。”韋昭向眾人拱手道:“東興大堤,以遏巢湖之水,固我江防,乃先帝始作。後又因不利於我水軍又廢。今作東興大堤,仍然不利於我東吳水軍進出巢湖。二是時機不當,現在修築,將抽調大量民夫,耽誤農時;三是修築大堤及建城堅守,恐招魏軍大舉進攻。故此,敬請陛下及諸大人慎得為之。”
“陛下,東興大堤固然不利於我水軍活動,但也限製了魏國水來來侵奪我濡須,真麵建業。東興大堤修築好後,我可憑少數人馬即可據東興而守。當下農忙已過,抽調些許農夫,輔之以軍士,短短十餘天即可功成。征調民夫,可由朝廷發放補償,民必樂與征發。”諸葛恪上前道。
孫亮點了點頭,道:“丞相與韋卿家言之都有些道理,不如折合兩人之意行之,怎麽樣?”
“陛下,當如何行事?”見孫亮要結合兩個意見,眾臣都有些疑惑。修或不修?這如何調和。
“朕聽丞相所言,修大堤以遏巢湖之水,但不利於我水軍活動。不如,必修大堤為修建鐵索如何?修幾道大鐵索,上麵尖錐,橫於江麵,敵船遇之必毀。我方水軍行動之時,又可放下鐵索,讓其沉入江底。阻敵之時又把鐵索拉出。原於兩山險要處築城,仍當進行,以護鐵索。如此,則又能起到築堤之效,又能少征民夫。不知是否可行?”孫亮無恥地拋出幾十年後鐵鎖橫江的招術。當初孫皓的鐵索橫江被人給燒斷了,那是水戰先打輸了,沒了水軍牽製,自然留給鐵索由人處置。如今,兩端建有城池,有兵卒守護,下遊不遠的濡須口再屯些水軍,自然不容易被毀了。
“這…”眾臣都傻了眼,琢磨起來。
“陛下,這東關、西關分處鐵索兩端,如何呼應?”一個大臣上前問道。
“自可通過船隻聯係。敵人大批前來,就有有大堤又能如何?還不是能輕易被切斷兩城聯係。兩城被圍,自當派出援軍相救,憑兩城少量兵卒,如何呼應,也不能自行退敵。”孫亮淡淡道。
“陛下天資穎,臣歎服。”恩索了良久,諸葛恪有些喪氣地拱手道。
“臣讚同。”韋昭拱手道。
“陛下聖明,臣等讚同。”滕胤等大臣俱拱手道。
“那就這樣吧。打造鐵索及築城之事,就由丞相負責實施吧。”
“臣領旨。”諸葛恪上前拱手應道。
見東興之事協商完畢,孫亮雙道:“丞相,諸愛卿,如今我東吳工商興旺,強國利民。但據言,有官吏任意侵奪工商之利,又有奸商刁民以次充好,食言失信侵奪他人利益,引起糾紛。有道是法為事設,朕欲製定商法,規範朝廷商稅征收,規範工商從業行為,保陪從業人員利益,作為裁判工商糾紛依據。諸卿以為如何?”
“陛下,吾意以為可。正如陛下所說,法為事設,今工商糾紛日多,當設商法以作裁量,公私兩便。”諸葛恪想了想,道。
“吾等亦以為可。”韋昭等人也不是食古不化之人,俱拱手道。
孫亮大喜,道:“如此,就由中書令韋昭會同相關人員,起草商法,再交於丞相及朝中諸卿一並審定,再予頒布。”
“臣領旨。”韋昭拱手道。
再議了會事情,孫亮也十分配合,俱同意諸葛恪安排。須臾事情議完,朝會在黃門太監的喝令下退朝。
這次朝會,孫亮覺得十分的舒暢。令他滿意的倒不是因為東興的鐵索橫江,而是商法的開始製定。事先,孫亮還擔憂會有不少阻力,想不到十分簡單地通過了。看來,得準備些人,把商法編出來,給韋昭作作參考了。
散朝之後,諸葛恪回到丞相府,朱恩、張約就走了過來,道:“丞相,東興之事如何?”
“成也不成。”諸葛恪笑道。
“丞相,這如何說?”
“陛下允許東興築城,但把建大堤改為鐵索橫江,鐵索上布鐵錐心遏敵軍船隻。你們看如何?”諸葛恪道。
“這…這鐵索橫江之策真是由陛下所提?”兩個倒吸了一口氣,朱恩奇道。
“應當是吧。”諸葛恪淡淡道。
“丞相,隻怕鐵索容易被鏽蝕,反不如大堤穩固。”張約想了想道。
“鏽了換了就是。這樣更方便我水軍活動了。丞相,陛下如此聰穎,不可小視啊。”朱恩歎道。
“先帝把陛下托付於我,我自當盡心竭力輔之,陛下聰穎,乃是吾等之幸。即可行,爾等可做好準備,等鐵索打造完成,再征發民夫隨軍前往東興,安裝鐵索,修築兩城。”
“是。”兩人拱手應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