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自以為是
背靠大樹好乘涼,世界也是.網
由於山海世界的存在,使得現在的大明世界並不需要獨自硬抗混沌對世界的侵蝕,這就使得原本曆史上出現的大災沒有出現。大明世界不用獨自對抗混沌,更是有了一些外來補充,世界內部環境反而風調雨順起來。
這樣一來,朱元璋放過的元順帝自些也就沒有曆史上的評價了。
反而由於元順帝的表現,使朱元璋有了個婦人之仁,放虎歸山的汙點。
其實原曆史上的元順帝也是一個合格的皇帝,如果不是大環境下的天災,元朝不一定會亡。
然而天災之下,人力難為。
麵對源源不斷的天災,元順帝最終選擇了放棄。特別是到了晚年,人快死,也就沒了拚搏的心思,反而享受起來。這才讓老朱在這事上得了高分了。
事實上,一個統一的草原與混亂的草原,怎麽看也是後者好對付,除非統治者自己作死。
而現在沒有了天災,元順帝自然不會再作死,大明的北伐也就愈發的困難。
正所謂好事無人知,壞事傳千裏。老朱的“失誤”,再結合中原人的一慣行為。這讓這個陳氏降頭師分外相信自己家族的力量--隻要自己報上身份,明人的皇子是不會,也不敢對自己出手的。
如果是一般人或許會忌憚一下什麽王族,可朱桂真的會理會什麽越國王族?
別人不知道,朱桂可是知道,越國百姓多少次請求並入中原,從過去請求並入楚國,到後世九十年代都還有並入的呼聲。
大家說著一樣的話,甚至跨過河便是親家。百姓們自身其實是不在意是什麽人在頭上統治的。真正在乎並為之鬧騰的,隻有那些最上層的統治者們。
比如原曆史朱棣送給朝鮮的一州之地,再比如我大青割出的土地。上麵同樣是有百姓的。
可到了後世,不也就成為了人家的國土與百姓。
所以說隻要搞定了上層,一切也就穩定了。
而降頭師本就是越國最恐怖的勢力與上位統治者,早就是朱桂打算清除的對象。
王族的降頭師更是不說也要幹掉的啊!
“王族,真是讓人膽寒。”
朱桂語氣輕佻,手持長刀逐漸靠近那名降頭師。
那降頭師警惕起來。
“我是王族,真的是王族。我是奉我王之命,前來與其他降頭師聯絡,希望可以除掉妖魔……”
他的理由很正確,而且站在人的立場上,不管是明人,還是越人都應該團結一致。
可惜,他表現的真的很好,所以他必須死。正所謂彼之英雄,我之仇寇。
朱桂依然緩步前行,那個降頭師並不蠢,馬上意識到朱桂不大打算放過他。真蠢的話,他也不會擔負這麽重要的任務。
“如果我今天不死,一定會告訴全天下,明人與妖魔是一夥的。”
隻見他雙拳緊握,橫在麵前,做出一副肉搏的姿勢。
想不到他也是一個擅長肉搏的降頭師。這倒也是,東南亞本來便擁有不俗的拳法,後世名之為泰拳。
這是一門傳奇的格鬥技藝,是一項以力量與敏捷著稱的運動。主要運用人體的雙拳、雙腿、雙肘、雙膝這四肢八體作為八種武器進行攻擊,出拳發腿、使膝用肘發力流暢順達,力量展現極為充沛,攻擊力猛銳,素有立技最強格鬥技之稱。
到了後世,真正末法之後,更是被稱為“八臂拳術”、“八條腿的運動”、“八肢的藝術”、“八體的科學”、“立技最強搏擊術”。不過有一種定義,由於“泰”的一個冷僻,或者說古泰語用法,“泰”通“太”,其義為“太極”、“至上”之意。如果用這個意思為其命意,則泰拳名稱的真義就是“至上拳術”。
至少後世八十年代前的泰文字典是這麽解的。倒是八十年代過後,中國的發力,使得泰國更改了這個定義,其最終得出的研究結論竟是:“泰”字乃是指“本土”或“本地”之意。這個結論雖然不能很肯定的否決由其他同行學者通過研究得出的釋義,但卻得到有關部門的支持。從此泰人說的泰拳,就不再是至上拳法,而是成為了“土著拳術”。
一直在朱桂穿越前,泰人學者還是認為“泰”通“太”。反倒是以徐鬆石為首的華人學者,認為“泰”就是本土的意思,並支持更改教科書,已經部分泰國民族學者的支持。
類似的事,在中原周邊也不是一次兩次了。比如朝鮮的造字,再比如東瀛的造字……曆史上說是去中國化。
但是還有一種說法。比如匈奴,他們從夏族變為蠻夷,便有中飄統治者的推手。
有些像是兄弟分家,分到好地方的兄弟為了避免其他兄弟擁有繼承權,所以直接否定了他們與中原的關係。
至於是不是?曆史本就是表子養的,已經沒人知道了。不過後世中原疲軟的時候,泰人也沒少提過大泰文化圈。
這裏麵是純粹的政治,與朱桂的情況無關,就沒有細說的必要了。
不過看他那不停掃視四周的目光就能看出,對方並不是在與自己拚命,而是想著逃跑。
不過這家夥的身份還是很有用的。當他自曝了身份後,房間裏那些逃竄的降頭師,大部分都停下腳步,滿眼殺意的看著他。
他們與這個陳氏降頭師擁有一樣的想法,他們都覺得王族一出,朱桂便不可能再出手了。
中原人不就是那個樣子嗎?
從趙陀開始。王族便沒有死於中原之手的,中原隻會幫助王族。而他們隻要表現的凶惡,一會兒可兒訛的東西才更多。
不過他們看錯了朱桂,朱桂毫無征兆的直接出手了。
一個國家的形象,是許多人連續不斷造成。這其中百姓們出的力很小,真正的大頭在官員身上。
蕭規曹隨,也就是這麽回事。官員的接班人隻會選同一觀念的人。非同一觀念的人,自然不會是其繼承者。
而朱桂並不是他們觀念的繼承者,自然會出乎他們的意料。
其實中原每一次的改朝換代,都是一場思想的大變革。
在中原這片土地上,混亂帶來變革。統一與穩定帶來的卻往往是某一學說思想的統一與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