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馬車,三馬子到小轎車(3)
送了衣服以後,馮錦歸終於心情舒暢的走了,而蘇悅華,依舊每天忙的腳不沾地,差點就忘了四哥結婚的事情。
「你們先在這裡,今天你六嫂做飯,我們回去幫著家裡收拾一下,明天周末,大哥把臟衣服什麼的都帶過來,小七你幫著你六嫂洗一下,這時候幹得快,晚上拿回去就行了。」
於小滿左手抱著一個,右手牽著一個,一路不放心的叮囑,而劉佳妮則提著兩個笨重的包袱,兩個人等下要坐車回村子里。
「嗯,我知道了,你們回去的時候注意安全,下次過來不要再拿那麼多東西了,隨便拿兩件換洗的就行,其他的到時候再買就成了。」
拿這麼多東西來來回回,她們也不嫌累得慌,最主要的是,他們家現在不差那幾個錢啊。
送走了於小滿和劉佳妮,蘇悅華才進去幫張麗準備做飯,這時候的張麗已經五個月了,肚子跟吹氣球一樣鼓了起來,做什麼都挺笨重,不是家裡實在忙不過來,於小滿也不會讓她給孩子們做飯。
「六嫂,你還是坐著吧,我自己來,看著你這麼大肚子晃來晃去,我都快要擔心死了。」
扶著張麗坐下,蘇悅華麻利的動手炒了幾個菜,叫另外三個人過來,幾個人吃了飯,才吩咐他們明天幫忙洗衣裳,至於張麗,蘇悅華是不敢指望的。
這肚子里可是兩個金疙瘩呢,出事兒可怎麼辦?
家裡這邊一切都準備就緒了,那邊蘇家兄弟四個才停了工,一起回家準備婚禮,這時候,距離蘇吉富的婚禮,已經只剩下三天了。
蘇家這次算是頭一次正式在村子里亮相,為了結婚,特意包了兩輛麵包車,新娘子更是租了個小轎車,原本因為彩禮問題而不快的王家人,看著這樣的架勢,臉上都要笑開花了。
「不是讓你不要那麼鋪張嗎,這根本沒必要。」
小轎車上,王彩屏低聲責備坐在一邊努力綳著臉,卻還是擋不住笑意的蘇吉富。
「不鋪張,此一時彼一時,本來彩禮上就虧了你,總要讓你風風光光的進門……這些都是小七跟阿大提出來的。」
大嫂二嫂那時候是馬車接回來的,那時候山路不好走,娶親的時候新娘子娘家都沒幾個人跟過來。
到了三嫂的時候,三馬子已經出現了,雖然很少,那時候阿大還是提了兩瓶酒去跟人說話,三嫂是用三馬子接回來的。
老五娶媳婦的時候,也是三馬子,不過不是一輛,還有她的娘家人,總共請了兩個三馬子。
結果到了他們的時候,才一年多的時間,竟然已經有了麵包車,還有了小轎車,如果不是小七堅持,蘇吉富的想法就是公平公正,還是三馬子娶親。
「三嫂和佳妮不會生氣吧?」王彩屏最近一直跟劉佳妮一起上夜校,關係倒是親厚了不少。
「不會,那時候家裡條件有限,能出一個縫紉機就已經很給面兒了……」蘇吉富說完,自己也懊惱了。
縫紉機這個事兒,就是他們兩個人之間的一道鴻溝。
原本說的好好兒的,如果不是王家非要訂婚的時候就把縫紉機送過去,說不定這時候他們娃娃都會爬了,結果,最後他們的婚事耽擱下來了,貴子倒是先結婚了。
「我……」王彩屏也是尷尬,更多的是怨恨父兄當時鬼迷心竅還嫌貧愛富,如果不是父兄當時悔婚,這時候,她早就名正言順的住進了那敞亮的樓房,蘇家沒人會說自己一句,可是,現在,就算蘇家也沒有多說什麼,她自己就已經很尷尬了。
「暫時先這樣,等以後,你想要什麼都成。」憋了半天,蘇吉富也只有這麼乾巴巴的一句。
好在,王家距離他們家並不遠,尤其是坐著小車,風不碰頭,塵不打眼,轉眼的功夫就到了。
這時候的婚禮,真的很沒意思,之前已經經歷了五哥婚禮的蘇悅華,全程都盯著李明生一家,就怕他們又做了什麼丟人的事兒。
好在,李明生是真的被蘇悅華嚇著了,整個酒席過程,始終牢牢抓著他的兩個兒子,至於那位當初要跟蘇吉富親上加親的李三丫,則沒有參加酒席。
「放心吧,小舅現在可不敢再吱聲了,安穩的很呢,之前我過去接人,你是不知道他有多客氣,這輩子頭一回見他那個樣子,我被他嚇得不輕。」
蘇吉貴看著妹妹被警察抓小偷一樣一直盯著李明生,忍不住過來開玩笑。
「希望他是真的長記性了。」蘇悅華說著,移開視線,算是接受了蘇吉貴的說法。
這人,真的是只有撞疼了,才會長記性,如果他一開始就這麼安穩,她何至於想那麼多辦法,用那麼多手段?還讓她阿媽那麼難過。
「只要他還沒真的腦子糊塗了,今天就不會再鬧事兒,不然,不用我們動手,阿媽就能一頓掃把趕出去。」
李明生也確實沒有鬧事,等這邊婚禮的流程都結束了,就領著兩個吃的滿身髒兮兮的兒子,客客氣氣的跟李春花蘇仲景告別。
「……」李春花有心想說裝一點剩下的肉,張了兩次嘴,到底是沒能說出口。
「這樣就好了,李明生也該有些擔當了,那兩個娃娃跟小七差不多大,你看看,差距有多大?以後自己辛苦過日子,知道苦了、累了,才不會像以前那樣,不好好教育娃娃。」
對於李家兩個兒子撕了小七連環畫的事情,蘇仲景始終耿耿於懷。
「唉……」李春花長長嘆了口氣,默認了蘇仲景的話。
李明生來了蘇家一趟,沒有像以前一樣,撈著什麼好處,反而還暗暗鬆了口氣,因為蘇家今天過喜事,忘了提還錢的事情了。
所以說,人呀,還是要知道疼,知道疼了,才不會想那麼多有的沒的。
------題外話------
自從長嫂這本文開始,嘮嗑的時候都找小區門口曬太陽的老爺爺老奶奶,很多時候,他們的記憶比官方給出的數據還要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