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巨變歲月之亂世賢相> 第173章 諸藩鎮越發狂悖 唐朝廷亂象紛呈

第173章 諸藩鎮越發狂悖 唐朝廷亂象紛呈

  1

  可是,此時的大唐朝廷君臣,卻沒有杭州百姓這麽幸運。


  已經到了建中三年(公元782年)的正月,大唐朝廷的窘迫處境,卻一直都沒有大的改變,而河北三鎮的藩鎮,更加傲慢放肆,不聽從中央號令。


  那時,河北三鎮藩鎮,對大唐朝廷的種種不公不平的舉動,越來越不滿。


  仗恃割據一方,天高皇帝遠,皇帝奈何他們不得的優勢,藩鎮們肆無忌憚,甚至公開直言上書,指斥皇帝(李適)的過錯道:

  “陛下啊,原諒臣等冒犯。你可知道,你可願意知道,如今大唐朝政,一團混亂的根本原因嗎?

  探究天下混亂的根本,就在於陛下的昏庸自負,剛愎自用,寵信奸佞,遠離賢臣。


  天下婦孺百姓,都非常清楚這個道理。隻有你這個昏君,自以為是,始終執迷不悟,不明事理,被奸佞蒙在鼓裏,還自我感覺良好,自以為決策英明睿智,無人能及。


  先前,陛下就犯下明顯大錯,寵信奸相楊炎,製定禍國稅法,陷害功勳赫赫的左仆射劉晏大人,讓劉晏大人,無辜蒙冤遇害,客死他鄉;

  如今,陛下又寵信和依賴奸佞盧杞,不管帝國民生凋敝的實際,製定亂國政策,搜刮民脂民膏,禍國殃民。


  陛下啊,你可知道,正是你信任盧杞,讓盧杞這等奸佞的專權和暴虐,貪贓枉法,肆意搜刮,斂財誤國,才導致了如今朝廷陷入如此窘迫的處境嗎?


  陛下啊,你可知道,正是陛下你不明是非,放縱私欲,對盧杞等奸佞的過分寵信,縱容他們作惡,才導致天下官吏百姓,怨聲載道,暗生背叛之心嗎?


  到了如今陷入天怒人怨的窘迫處境,陛下居然還不醒悟,還認為天下太平,國泰民安,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令人錐心瀝血,悵恨不已。


  臣等克己奉公,恪盡職守,保境安民,維持一方平安,陛下卻把擾亂天下的罪責,推到臣等忠良的身上。


  請問陛下,你推諉己過,嫁禍於人,不反省自己的過錯,天下還有公理,還有天地良心嗎?”


  2

  接到河北三鎮藩鎮的奏疏,李適勃然大怒,對背叛朝廷,割據一方的河北三鎮藩鎮的忍耐,終於達到了極限。


  “大膽惡賊,背叛君上,還要強詞奪理!

  茲下詔,命令效忠朝廷的藩鎮,組成勤王軍,與州縣直屬官軍一道,討伐三鎮惡賊。務必嚴懲首惡,趕盡殺絕。”


  李適怒不可遏,下旨道。


  3

  討伐戰事起初,征討河北三鎮的形勢,是一片大好。河北三鎮抵擋不住,有了屈服的征兆。大唐全國軍民,充滿著一片樂觀的情緒。


  可是,就在勝利的塵埃,將要落定之時,大唐君臣的決策,再次失誤。


  建中三年(公元782年)二月十一日,在奸相盧杞主持下,昏庸的皇帝,發布了一係列針對盧龍鎮節度使朱滔等藩鎮的,不妥當的任免命令和政策。


  對立功者的獎勵不公,混亂昏聵的國策實施,致使河北三鎮的反叛,還沒有撲滅,河北戰局,又起波折。一直忠於大唐的盧龍鎮節度使朱滔等藩鎮,為了自保,也憤而起兵,背叛大唐朝廷。


  眼見朝政麵目全非,藩鎮不斷背叛反抗,當初雄心勃勃的李適,憂鬱不堪,常常是焦頭爛額。


  “朕始終不明白,為什麽如今的朝政,會變成如此混亂不堪呢?究竟是哪裏,出現了問題呢?難道朕的用人之策和治國方略,真的有問題嗎?”


  李適不斷反省著自己的失誤,心裏卻更加疑惑。李適登極初期,大唐朝廷那種生機勃勃的局麵,從此時開始,徹底改觀。


  4

  那時,上自中央,下至地方的官吏百姓,都對大唐朝廷主政的君臣失望至極。尤其是對奸相盧杞等人的禍國殃民,深惡痛疾。隻有李適,依然對盧杞信任備至,把他看做治國良臣。


  藩鎮的反抗,讓李適惱怒,朝廷用度的缺乏,更讓李適憂心忡忡,不知道如何是好。


  當時,黃河南北(兩河地區),正在對河北藩鎮用兵打仗,朝廷每月消耗的錢財,達到了一百餘萬緡。


  朝廷國庫的存款糧食,也已經不能支撐幾個月了。而劉晏無辜被害以後,賦稅糧食的征集調發等,也陷入了混亂。


  朝廷有關部門的官員,憂心忡忡,茫然無計。他們想千方百計地尋找,強征賦稅的門路,也是苦無良策。


  宰相盧杞,見勢不妙,開始不依照朝廷的正常征稅規則出牌,動起了禍國殃民、胡亂征稅的歪腦筋。


  5

  建中三年(公元782年)四月,宰相盧杞,暗示太常博士韋都賓、陳京等,聯合上書皇帝(李適),提出征用富商錢財的建議。


  太常博士韋都賓、陳京等,不敢拒絕宰相的意見,急忙上書皇帝。在奏疏裏,他們建議皇帝說道:

  “陛下,如今天下的財利,絕大多數聚集在富商的手中。富商們腰纏萬貫,富得流油,常常炫耀他們的財富,敗壞社會風氣,違法亂紀。


  而現在,討伐大軍的支出,一天天窘困,無法維持正常的運轉。


  臣建議,請征用財富超過一萬緡的富商的錢財,用來為朝廷救急。


  懇請陛下下旨,要求每個富商的家產,隻準許保留一萬緡的資財,維持一家的生計。


  對於富商那些資財超過一萬緡的部分,請加以征借,借用他們萬緡以外的錢財,以供應軍需。


  臣等大略算來,隻不過向全國的一兩千個商人,征借這些錢財,便可以滿足,數年之內的各種費用了。”


  李適見有人,出此斂財之策解圍,大喜。


  李適不肯深思熟慮,也不確定有沒有不妥和後遺症,想都沒有細想,就聽從了太常博士韋都賓、陳京等人的建議。


  “諸位愛卿的建議很好!為了朝廷大業,飽受皇恩,富得流油的商人,士紳,也該做些貢獻和犧牲!準奏!”


  李適立即雷厲風行地頒布聖旨,下令立即貫徹實施。


  6

  建中三年(公元782年)四月十二日,李適頒詔,向商人征借用錢,命令度支,製定具體詳細的實施方案,條陳奏上。


  判度支杜佑,得到皇帝的聖旨,大喜過望。判度支杜佑,遂派遣官吏,大力調查、搜索長安城中商人的財貨。


  隻要官府估計某個商人的申報不夠屬實的話,便對商人加以鞭笞棒打,酷刑拷打,逼他們招供。


  商人們生活優裕,哪裏能夠禁受住官吏們的殘酷折磨呢?他們痛楚萬分,熬不過去,有的憤而自縊而死。


  長安城中,不僅是遭受官府勒索敲詐的大商人們心裏一片愁苦,惶惶不可終日。


  那些做些小本買賣的普通百姓、小商小販,也是膽戰心驚,惴惴不安,害怕被官府官吏借故寫上黑名單,遭受官匪盜寇的搜刮,盤剝。


  長安商人百姓無不提心吊膽,心驚膽戰,他們怨聲載道,視朝廷如寇仇。


  然而,近百年來,一直非常富庶,腰纏萬貫的長安商人百姓,因為飽受多年戰亂和吐蕃盜賊的數次洗劫的緣故,今非昔比,已經非常貧困,沒有了往日的樣子。


  有關部門的官吏,想盡千方百計,動用各種高壓手段,從商人處搜刮勒索,所征得的錢財,總共算來,也才“借貸”到不過八十餘萬緡,與奸相盧杞的核算,相去甚遠。


  奸相盧杞,覺得在富商那裏搜刮征集的數目,與自己所想,,相去甚遠,在皇帝麵前,掃了自己麵子,大為不滿,又生勒索奸計。


  7

  長安百姓的擔心和憂慮,再次加劇,官府勒索慘劇,再次上演。


  見征借商人百姓的錢財,依然不夠維持朝廷的支出,盧杞又**計,再次建議皇帝,征用京城當鋪的利錢。


  李適大喜,立即同意實施。


  就這樣,凡是在京城當鋪裏,存有錢帛粟麥的人,都被強行征借了四分之一以上。


  李適還下旨,封存當鋪擁有者的錢櫃和糧窖,對他們全部進行查封,以備朝廷的征用之需。


  朝廷不顧百姓死活,不依征稅規矩,橫征暴斂的罪行,終於激怒了長安百姓。


  長安百姓無法生活,群情激奮,紛紛舉行罷市,示威抗議。


  商人們與長安居民一道,湧到京師皇宮附近的大街之上,示威遊行。


  他們攔住宰相盧杞等朝廷官員的坐騎,向他們自訴苦情。示威抗議的人數,每天數以萬計。


  一開始,宰相盧杞等朝廷官員,還能夠停下馬來,竭力去勸慰安撫,那些罷市鬧事的長安百姓。


  後來,盧杞發現,憤怒聚集的百姓,是越來越多,勢不可遏,無法阻止。


  盧杞害怕他們激怒之下,傷害自己,心裏非常恐懼,便急忙從另外的道路,馳馬脫身逃命。


  最後,朝廷有關部門官員,總計強征的結果,加上向商人當鋪所征借所得的錢物,前前後後算起來,也才隻得到了二百萬緡。


  經曆官府數次浩劫,長安市民,商人百姓,已被官府敲榨得財力枯竭了。


  長安市民百姓憤怒的火焰,隨時都可能熊熊燃燒起來,毀滅大唐君臣。


  8

  此時,各地藩鎮,也是蠢蠢欲動,加緊步伐,防範朝廷的討伐行動。


  建中三年(公元782年)四月底,幽州節度使朱滔,秘密派人,繞道千裏,準備進入京師長安。


  朱滔的密使,把藏著蠟封書信的密函,藏在自己的發髻裏,偷偷進京。


  密使準備把朱滔的書信,送給朱滔的大哥鳳翔節度使朱泚,約朱滔大哥鳳翔節度使朱泚,一道反叛大唐朝廷。


  河東節度使馬燧,在半途之上,擒獲了幽州節度使朱滔的密使,繳獲了幽州節度使朱滔準備送給朱泚的書信。


  河東節度使馬燧大驚,便將朱滔的書信,連同為朱滔送信的使者,一道送往了長安,交給皇帝去親自處理。


  當時,鳳翔節度使朱泚,被蒙在鼓裏,並不知道弟弟幽州節度使朱滔,約自己反叛大唐的事情。


  李適害怕走漏風聲,他不動聲色,秘密傳旨,征召鳳翔節度使朱泚回朝,調查這件事情。


  鳳翔節度使朱泚,不明真相,坦然回到京師,朝見皇帝。


  一到長安,李適便緊急召見朱泚,將幽州節度使朱滔蠟封的書信,和送信的使者,交給朱泚看。


  鳳翔節度使朱泚猝不及防,頓時恐懼不安,急忙伏地叩頭,向皇帝請罪。


  李適抓住的,隻是幽州節度使朱滔的書信和使節,並沒有找到,朱泚也參與朱滔謀反的更多確切證據。


  為了穩住鳳翔節度使朱泚,李適便和顏悅色地安慰朱泚說道:

  “愛卿啊,你也不用如此驚慌失措,擔驚受怕。朕並不昏聵糊塗,被他人蒙蔽。


  你們兄弟二人,鎮所相距千裏。朕心裏很清楚,愛卿你並沒有參與策謀,答應與你弟弟朱滔一道,反叛。


  既然如此,你並沒有什麽罪過,你還害怕什麽呢?”


  “多謝陛下,信任微臣!”鳳翔節度使朱泚,思忖半響,努力鎮定一下惶恐的心,感恩戴德地對皇帝說道。


  悅耳動聽的話說過之後,李適還是並不放心,就又對鳳翔節度使朱泚說道:


  “愛卿啊,你一向忠誠,朕也十分清楚。但謀逆之事,十分嚴重,為了避免大臣們說閑話,你還是留在長安,不要回鳳翔去吧!


  愛卿以為,朕的安排如何呢?”


  李適臉露微笑,和藹可親,以娓娓動聽的親切口氣,向鳳翔節度使朱泚建議說道。


  “陛下是為微臣考慮,臣怎麽敢拒絕呢?臣謹遵陛下的旨意,留在京師。”


  鳳翔節度使朱泚知道皇帝對自己猜疑,如今大難不死,已經是萬幸,哪敢找死,觸怒皇帝呢?他急忙露出欣喜的表情,表態說道。


  “好!朕就知道,愛卿一直對朕忠心耿耿。


  愛卿啊,朕絕對不會虧待愛卿的。朕知道你的功勞,將賞賜私人宅第,名園、肥田、彩錦、金銀等,獎勵愛卿。


  愛卿啊,你所擔任的幽州、盧龍節度使和太尉、中書令等職銜,也都依然保留,隻是留在京師,侍候朕一段時間而已。


  愛卿啊,你對朕的安排,還滿意嗎?”李適帶著推心置腹的關切語氣,安撫朱泚說道。


  “多謝陛下的鴻恩!小弟叛逆,陛下還對臣恩賜有加,臣感激涕零。臣發誓,一定對陛下竭盡忠誠。”


  鳳翔節度使朱泚以一副義膽忠心的神態,發誓道。


  “好啊,愛卿!愛卿啊,你就在京師好好修養修養吧!請相信,朕不會虧待忠臣的。愛卿啊,你下去忙吧!


  你久在邊塞,很是辛苦,就多多休息休息吧!”


  李適親切地安撫朱泚道。


  鳳翔節度使朱泚,成為了皇帝砧板上的肉,哪裏還敢反抗呢?朱泚隻得憂鬱不堪,悶悶不樂地向皇帝告辭,回家休養。


  9

  鳳翔節度使朱泚,前腳剛走不久,宰相盧杞、張鎰兩人,就來到了皇宮裏,拜見皇帝。


  “盧愛卿,張愛卿,朕正要找你們呢,想不到你們兩位愛卿,就來了。”


  李適笑逐顏開地歡迎宰相們說道。


  “陛下啊,我們君臣是心有靈犀一點通啊!陛下,你找微臣,是有關朱泚大帥的事情嗎?”


  “愛卿真是聰明!如今,幽州節度使朱滔在幽州作亂,而鳳翔節度使朱泚大帥所率領的盧龍行營所轄的幽州將士,還在鳳翔郡一帶屯紮,朕十分擔心他們,會跟隨朱滔一道反叛。


  為了以防萬一,未雨綢繆,朕想物色一位素有威望的朝廷重臣,前去接替朱泚大帥的節度使職務,穩定屯紮在鳳翔郡盧龍行營裏的幽州將士。


  對此,兩位愛卿有何建議呢?”


  宰相張鎰,一向忠厚耿直,盧杞一向嫉恨他,擔心他被皇帝所器重,早就想排擠他。


  盧杞腦袋一轉,立即計上心來,決定用詭計將張鎰排擠出朝廷,以便自己獨自總攬朝政。


  盧杞沉思起來,假裝思索,過了一會,他就以慎重其事的態度,回答李適說道:

  “陛下啊,鳳翔節度使朱泚的名聲和地位,一向十分尊崇。


  朱泚的威望太大,權力又太重,而鳳翔將校的職位品級,也都很高很高。


  臣以為,如果不是朝廷宰相或者陛下信任的大臣,是根本無法鎮服、安撫住鳳翔的幽州將士的。


  陛下,請讓臣去鳳翔,接替鳳翔節度使朱泚的職位,安撫盧龍行營的幽州將士吧!”


  盧杞自告奮勇地說道。李適低著頭,思索盧杞的建議,沒有立即開口,答應盧杞的建議。


  盧杞十分擔心,李適順水推舟,答應讓他接替鳳翔節度使,庚即又急忙對皇帝說道:

  “如果陛下認為,臣的相貌醜陋不揚,不能被鳳翔三軍將士所敬畏的話,那就隻能由陛下的神算,來決定了。”


  李適本來就舍不得盧杞離開,覺得有理,於是用眼睛望著宰相張鎰,暗示張鎰說道:


  “張愛卿文武全才,中外馳名。如今,聲望見重於朝野內外的,恐怕沒有幾個人,可以代替愛卿你的了。”


  到了此時,張鎰才恍然大悟:


  “大事不好,我已經中了盧杞這個奸賊的圈套,被盧杞排擠了!

  如今,國難當頭,舍我其誰,我怎麽能夠尋找借口,推脫自己的責任呢?雖然明知是火坑,我也要跳下去,不然怎麽對得起朝廷的大恩呢?”


  於是,宰相張鎰,向皇帝拜了兩拜行禮,答應道:

  “感謝陛下的信任。國家大事重於一切!臣願意到鳳翔,去擔任鳳翔節度使,安撫盧龍行營裏的幽州將士。”


  “好!還是愛卿爽快!隻要張愛卿親自出馬,朕就放心了。”


  李適笑逐顏開,舒了一口大氣,對宰相張鎰說道。


  10

  建中三年(公元782年)四月二十六日,李適下旨,任命張鎰兼任鳳翔尹、隴右節度使等職,前去接替朱泚,鎮撫盧龍行營,安撫行營的幽州將士。


  自此,盧杞獨掌宰相大權,政由己出,無人能夠製衡,禍國殃民的舉措,層出不窮。


  大唐官吏百姓怨聲載道,越發對朝廷離心。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