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安史叛亂終平定 百姓苦難仍未息
1
寶應元年(公元762年)十月二十七日,回紇登裏可汗與天下兵馬副元帥仆固懷恩翁婿二人,率領精銳的唐回聯軍,推進至了東京洛陽的北郊。
唐回聯軍,分兵一部,率先攻打燕軍駐守的懷州(治今河南沁陽)城池。
十月二十八日,唐回聯軍順利攻克懷州,威震燕軍,燕軍開始膽寒。
十月三十日,唐回聯軍列陣於橫水(今河南孟津西北,洛陽北郊),合兵於北邙山上,準備與燕軍大決戰。
天下兵馬副元帥仆固懷恩,命令唐回聯軍各部,構築堅固的陣地,準備對大燕叛軍發動攻擊。
2
天下兵馬副元帥仆固懷恩,率領唐回聯軍前軍,布陣於洛陽西原(西郊),與燕軍正麵相對。
仆固懷恩與登裏可汗秘密商議誘敵之計,用弱小的唐軍誘敵,另派驍騎及回紇兵團,繞道南山,迂回至城外史軍柵營的東北,準備對燕軍進行前後夾擊,用猛烈的主力攻擊,去大破史軍。
燕帝史朝義見唐軍前鋒緊逼,不見回紇大軍的蹤影,不由得大喜,認為羸弱的唐軍不足為懼。
史朝義立即命令其部將,率兵數萬,於城外立柵自固,企圖阻擋唐軍的進攻。
激戰開始,燕軍前鋒與天下兵馬副元帥仆固懷恩率領的官軍前軍交戰,就出師不利。
見己軍士氣低落,初戰不利,賊首燕帝史朝義大驚,親率主力燕軍十萬,出城援救前鋒燕軍,激勵燕軍士氣。
燕軍列陣,於昭覺寺一帶。
燕帝史朝義作戰勇敢,親自上陣督戰,命令外圍的數萬燕軍,分為數路,前去反攻唐軍。
唐軍初戰得勝,士氣大增。
天下兵馬副元帥仆固懷恩,率領官軍前軍部隊,向燕軍陣地發動猛烈進攻,燕軍大量死傷。
但史朝義統帥的燕軍大軍主力,依然堅守住了昭覺寺的陣地,毫不動搖,不肯退卻。
此時,官軍的後續部隊,陝西節度使郭英乂、神策軍觀軍容使魚朝恩統率的後備部隊,也陸陸續續趕到了前線陣地,支援天下兵馬副元帥仆固懷恩。
禁軍神策軍觀軍容使魚朝恩,派神策軍射生將(神箭手)五百人,力戰燕軍。
官軍箭如雨下,史軍死傷累累,傷亡更加慘重,但燕軍依然堅守自己的陣地不退。
而此時,回紇大軍的前鋒,也突然出現在了燕軍的身後,從兩麵夾擊燕軍。
可是,麵對唐回兩軍的強大壓力,燕軍卻力戰不退,並沒有出現以前戰局中,畏懼回紇軍隊襲擊而崩潰的局麵。
唐回聯軍,兩麵出擊,多次對燕軍昭覺寺的陣地,發動猛烈的衝擊,久久都不能夠不奏效。
如遇燕軍主力積集反撲,那就大事危也。
3
在這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鎮西節度使馬璘,挺身而出。他聲嘶力竭地對手下的將士們大聲喝道:
“兄弟們,如今的情況,十分危急!
如果我們的攻擊,不能夠很快奏效,燕軍士氣轉盛,發動反攻,我軍被迫防守撤退,一定會潰敗,不可收拾!”
於是,鎮西節度使馬璘,率先揮動自己的長矛,單騎馳入敵陣。
鎮西節度使馬璘,奮勇爭先,奪取了燕軍將士的兩麵盾牌,英勇地痛擊燕軍士卒,直衝燕軍的陣地核心。
部下將士,見主將爭先,不敢懈怠,勇往直前。
鎮西節度使馬璘以及手下將士,在數萬敵軍中,拚命奮戰,突擊燕軍,史軍抵擋不住,頓時陣勢大亂。
為了活命,燕軍士卒望風披靡,隻想後退避讓,以躲開馬璘軍隊將士的勇猛攻擊。
見燕軍陣勢已亂,士氣轉衰,天下兵馬副元帥仆固懷恩,急令唐軍與回紇主力大軍,乘勢快速跟進,突擊燕軍陣地。
回紇汗國的主力精銳騎兵,為了爭功,率先向前,攻擊燕軍。這時,燕軍士卒見回紇精銳突到自己陣前,士氣頓衰,開始驚慌失措起來。
唐回聯軍,趁機大破燕軍。
4
這次洛陽會戰,成為了曆史上十分著名的一次混戰。敵我兩軍,一開始作戰,就沒有講究什麽嚴格的陣法和陣勢。
唐回聯軍與燕軍雙方,步兵部隊和騎兵部隊不分,抓住對方隊伍,就發起攻擊,混打了起來:
步兵砍掉騎兵的馬腿,騎兵戰士,索性跳下戰馬,與步兵進行步戰。
戰鬥異常慘烈。戰場上塵土蔽日,戈甲遍地,屍橫遍野,橫水都被染成了紅色。
最終,唐回聯軍,大破燕軍,斬首一萬六千多人,生擒四千多,降敵三萬兩千,擊傷數萬人。
黃河北岸的戰鬥,同樣慘烈。
在石榴園(河南省沁陽縣北),老君廟一帶,燕軍抵敵不住,向東撤退。為了爭先逃命,燕軍自己的人馬互相衝擊踐踏,跌進尚書穀(河南省武陟縣)裏的人馬數不勝數,死傷無數。
唐回大軍乘勢而進,燕軍再次遭遇大敗,被唐回聯軍格殺六萬人,俘虜二萬人。
此次戰役,大燕帝國大敗,燕軍將士傷亡十萬多人。大燕叛軍的精銳部隊,幾乎喪失殆盡。
燕帝史朝義見大勢已去,再也不能夠支持了,隻得率領著輕裝騎兵數百人,放棄東京洛陽,狼狽地向鄭州一帶逃跑。
此後,史朝義努力集結燕軍殘軍,在鄭州一帶,繼續與唐回聯軍作戰,希望阻截唐土聯軍的進攻。
然燕軍勇氣已竭,士無戰心。唐軍乘勝追擊,在四十多天內,燕軍八戰八敗。
唐回聯軍,很快收複了東京洛陽及河陽等郡縣、城市,準備繼續向叛軍老巢範陽挺進。
5
東都洛陽,在一次次陷落之後,又一次被唐軍收複了,重新回到了大唐的手中。
天下兵馬副元帥仆固懷恩,將登裏可汗和回紇軍隊留在河陽休整,派其子右廂兵馬使仆固瑒,及朔方兵馬使高輔成,率步騎萬餘人,乘勝追擊燕帝史朝義,連克鄭州、汴州等地。
燕帝史朝義,無力抵抗,率領自己的殘部,逃往濮州(治今河南鄄城北)一帶。
十一月初,史朝義一行,從濮州,北渡黃河逃竄。
天下兵馬副元帥仆固懷恩,率軍攻拔滑州(治今河南滑縣東),追擊史朝義至衛州(治今河南衛輝),再次將燕帝史朝義擊敗。
燕帝史朝義的部將田承嗣等將領,此時率軍四萬,增援史朝義。在衛州,田承嗣與史朝義會合,共同迎戰追擊的唐軍。
右廂兵馬使仆固瑒率軍力戰,將田承嗣等叛軍擊潰,長驅追至昌樂(今河南南樂)東。
燕帝史朝義率魏州(治今河北大名北)軍隊,再次與唐軍戰鬥,又失敗,逃走。
叛軍將領薛嵩、張忠誌等,見燕帝史朝義大勢已去,各率所領州縣軍隊,歸降大唐朝廷。
燕帝史朝義逃至貝州(治今河北清河西北),與其大將薛忠義合兵三萬,南下迎戰官軍,進至臨清(今屬河北)。
燕軍部隊,遭朔方鎮右廂兵馬使仆固瑒伏兵襲擊,大將薛忠義等兵敗逃走。
這時,回紇軍隊在河陽經過短暫的休整以後,也趕到了平叛前線,支援唐軍。
回紇軍與唐軍會合,繼續追擊燕軍,於下博(今河北深縣東南)東南,又再次大敗史朝義叛軍。
燕帝史朝義無力回天,隻得逃往莫州(治今河北任丘北)一帶暫避。
天下兵馬副元帥仆固懷恩,派都知兵馬使薛兼訓、兵馬使郝庭玉,與兗鄆節度使田神功、河東節度使辛雲京、青淄節度使侯希逸,與右廂兵馬使仆固瑒部會合,進圍莫州。
燕帝史朝義的處境,更加窘困。
6
廣德元年(763年)正月,燕帝史朝義,因多次出戰迎戰唐軍皆敗,更加氣餒。燕軍內部,彌漫著失敗的迷霧。
為了提振燕軍將士士氣,燕帝史朝義在莫州城內大閱諸兵,準備與唐軍殊死一戰,挽救燕軍的頹勢。
而此時,燕帝史朝義的屬下將領田承嗣等,見史朝義的大勢已去,無可救藥,心生背叛之意。
於是,田承嗣覲見燕帝史朝義,規勸史朝義說道:
“陛下:
如今莫州的形勢十分危急。如果沒有援軍的支援,莫州城內的軍隊,恐怕根本就無法抵禦官軍的攻擊。
微臣建議陛下,不如攜帶精銳將卒,還至幽州駐守,與李懷仙的五萬兵相合以後,再掉頭來戰,收複大燕失地。
微臣對天發誓,決心替陛下死守莫州城。等陛下帶兵來救時,我們君臣再內外配合,夾擊官軍,一定可以反敗為勝,複興燕國。”
史朝義認為田承嗣的建議有理,讚譽田承嗣道:
“田將軍,你的建議很好!朕決定留下田將軍你,為朕堅守莫州城池。希望將軍竭盡忠誠,朕不會忘記你的蓋世之功。
今天晚上,朕將親自帶精兵五千突圍,北去幽州,向李將軍求援,以解莫州之圍。
我們君臣如此內外配合,何愁大燕沒有翻盤的機會呢?”
史朝義君臣計議已定。
半夜時分,燕帝史朝義,利用夜幕掩護,親自率軍突圍。臨行之時,史朝義有些不放心,緊緊地握著田承嗣的雙手,叮囑田承嗣道:
“田將軍,莫州城池的存亡,就全部交給你了!請愛卿盡心盡力!朕不會忘記你的功績的!”
田承嗣叩首流淚,感激涕零地對史朝義說道:
“陛下放心!臣在莫州在,人在陣地在。臣一定不辜負陛下的信任和寵愛!”
史朝義已經上馬了,他又回過頭來,拜托田承嗣說道:
“愛卿啊,朕全家百口,老母幼子,都全托付給將軍您了!將軍一定不要辜負朕啊!”
田承嗣深深下拜,淚眼長流道:
“陛下不用憂慮和擔心。臣以全家的身家生命,來保證陛下全家的安全!”
聽著田承嗣信誓旦旦的保證,史朝義稍稍放心,率領部下拍馬匆匆離去。
燕帝史朝義率領部屬剛一出城,田承嗣就急忙召集部下諸將商議退路說道:
“諸位:
我們起事以來,攻破河北一百五十餘城,毀人墳墓,燒人房屋,掠人金帛無數。
壯者死鋒刃,弱者填溝壑,實在是罪惡滔天,天厭人棄。事已至此,天不佑我大燕,我們已經是無能為力,無力回天了。
如今,官軍大軍圍城,我們的處境非常窘迫,危在旦夕。自古禍福不常,或能用計謀轉危為安。
明天,我準備率部出降,重新歸順大唐朝廷,用以避禍,以免全族屠滅。諸軍以為如何呢?”
諸將知大勢已去,都連忙稱是:
“田將軍明智!唯有此策,或許能夠保全我們的家族,苟全我們的性命!我們一切聽從田將軍的指令。”
田承嗣與部下諸將商議已定,立即分頭行動起來。
7
第二一大早,天剛發白,田承嗣就站在莫州城頭上,向城下的唐軍將領高聲喊道:
“唐軍將士們,僭帝史朝義,已經於半夜跑掉了。你們趕快發兵去追吧!”
唐軍將領不信。
田承嗣派人,把史朝義的老母及妻子兒子數百人,全都綁上,押送到了右廂兵馬使仆固瑒的軍營。
唐軍諸軍將領,才知道田承嗣是真降。
朔方鎮右廂兵馬使仆固瑒,急忙命令官軍諸鎮部隊,輕裝縱馬,前去追殺燕帝史朝義。
朔方鎮右廂兵馬使仆固瑒、青淄節度使侯希逸、都知兵馬使薛兼訓等,率兵三萬,追擊史朝義軍隊至了歸義(今河北雄縣西北)。
史朝義孤軍奮戰,無法抵禦官軍,隻得敗走範陽。
燕帝史朝義君臣一行,在官軍的追擊之下,徹夜不停,終於逃跑到範陽城下。
此時,燕帝史朝義君臣一行,已經精疲力竭。他們又饑又餓,饑寒交迫,史朝義手下的士卒,也大部逃散。隻有一些忠心耿耿的部屬,還勉強在史朝義的身邊跟隨。
7
其時,正由燕軍的著名大將範陽節度使李懷仙,負責堅守大燕的老巢範陽城。
見燕帝史朝義敗歸範陽,範陽節度使李懷仙,知道大燕已經無力回天,大勢已去,暗自萌生了叛意,恐怕收留史朝義君臣一行,會惹火燒身。
範陽節度使李懷仙裝病,授命其部下將領李抱忠等,閉城堅守範陽城池,不允許燕帝史朝義君臣進城。
8
李抱忠接受範陽節度使李懷仙的命令,不僅拒絕史朝義君臣入城,還在範陽城樓之上,大聲責備燕帝史朝義說道:
“陛下:
你們史家人,對天子是時降時叛,時忠時悖,實在沒有任何恩德和誠信可言!
如今你們日暮途窮,敗歸範陽。如果我們收留了你們,不知道你們,以後又打算要幹什麽對不起天下百姓的事情呢?
請饒恕臣等,恕難從命!”
燕帝史朝義沮喪不已,傷心淚流,向李抱忠乞求說道:
“抱忠將軍,朕史家被上天厭棄,怨不得你們。如今,朕君臣兵饑無糧,請將軍念在舊日的情誼上,給予朕君臣一些糧米吧!”
李抱忠看見,史朝義及其部下,可憐兮兮的樣子,於心不忍。李抱忠就派人送糧,放於開闊地上,然後返回。
燕帝史朝義,見有了糧食,急忙命令士卒生火做飯。飯做熟以後,史朝義哽咽著,和將士們一道進餐用飯。
進餐完畢,軍中子弟,紛紛向史朝義祈求,準備告辭而去。史朝義知道自己眾叛親離,已經無法阻止,隻得答應。
見周遭大部軍卒,皆已經逃散,史朝義也無可奈何,隻能流著淚,大罵田承嗣說道:
“田承嗣誤朕!田承嗣誤朕!都是田承嗣這老奴誤朕,讓朕眾叛親離,無家可歸!”
飯罷,休息片刻,史朝義滿懷怨恨和惱怒,離開範陽而去。史朝義手下的親信將士,僅有數百騎。
燕帝史朝義見無路可走,隻得繼續向北方逃竄。最後,燕帝史朝義一行逃奔到了廣陽(今北京房山東北),又遭廣陽守軍拒絕,不能夠入城。
燕帝史朝義無奈,隻得率領剩餘的部卒,北逃,準備逃入奚部落、契丹部落暫避。
奚部落、契丹等北方諸部落,早就吃過了安祿山,史思明的苦頭,對他們是恨入骨髓,沒有任何恩德所言。
他們哪裏願意收留史朝義呢?
史朝義走投無路,隻得率領殘兵敗將,又就近轉了好幾個地方,皆遭到閉門羹,沒有一個地方願意招禍,收留他們。
史朝義一行,隻得繼續逃竄。
逃到溫泉柵(今河北豐潤東)時,史朝義聽到報告說,範陽節度使李懷仙前來捉拿自己的追兵,就要趕到了。
此時,史朝義更加絕望,知道自己眾叛親離,已經是徹底走投無路了。
在逃生年頭的驅使之下,史朝義隻好再次向幽州方向逃去。此時,範陽節度使李懷仙的追兵,更加逼近。
此時,史朝義的身邊,隻有數人跟隨,史朝義走投無路,徹底絕望。
不久,在幽州附近一個樹林中,眾叛親離、饑餓交加的燕帝史朝義上吊身亡,自殺而死。
範陽節度使李懷仙的追兵,得到史朝義自殺的消息,大喜過望,急忙去尋找史朝義的屍體報功。
廣德元年(763年)正月三十日,範陽節度使李懷仙,斬史朝義的首級,送於京師長安洛陽號令。
史思明、史朝義父子,僭號四年,至此而滅。
曆時八年的“安史之亂”,也終於平定。
大唐朝廷經過千難萬險,付出上千萬無辜的生命,耗費無盡的財富,才終於贏得了平定“安史之亂”的暫時勝利。
9
然而,大唐官軍的勝利,並沒有給多災多難的洛陽人民、天下百姓帶來好運。
回紇汗國的軍隊,進入東京洛陽以後,他們就按照與大唐朝廷君臣的約定,以勝利者的姿態,肆無忌憚地東京洛陽大肆燒殺、劫掠起來。
回紇汗國將士,搶奪財物,侮辱婦女,無惡不作。東京洛陽居民死亡的,以萬為單位計算,大火燃燒了數十天不熄。
就連大唐王朝朔方戰區諸鎮以及禁軍神策軍特遣兵團的官軍將士,也一致認為東京洛陽是匪區,官吏百姓是叛逆,對洛陽軍民大施暴虐,三個月的時間,才停止暴行。
而大唐朝廷李豫君臣,對回紇汗國大軍和藩鎮諸鎮、禁軍神策軍特遣兵團的暴行,也是置若罔聞,不聞不問。
於是,蓋世繁華的東都洛陽城,頓時成為了人間慘景。都市一片蕭條冷落,十室九空。家家戶戶,死亡破敗,糧食財物丟盡,隻剩下空蕩蕩的房屋框架。
僥幸逃脫官匪的浩劫,苟且偷生活著的人,不管是官是民,是男是女,是老是小,衣物都全被官匪們剝光,隻好用紙裹身遮羞。
10
聽說了洛陽百姓的不幸遭遇以後,衡山上的李泌主仆,以及盧公子主仆等,也是無可奈何,滿腔悲憤。
李泌、盧公子主仆,哀痛欲絕,隻能麵對北方,不住地扼腕歎息,心中充滿了不解和疑慮:
“無辜的洛陽百姓啊,你們的命運,為什麽會如此悲慘呢?天理何在啊?為什麽官軍收複洛陽以後,你們這些無辜百姓,還要再次遭受回紇大軍和官軍的更大的暴虐呢?
當初,朝廷君臣對淪陷區的百姓,是置之不管,不聞不問,毫不憐惜,任由他們自生自滅。
為了生存,各州縣義軍及抗暴的百姓,隻能夠竭盡所能,拚死抵抗盜賊的壓迫,時刻渴望著官軍的歸來,把他們救出苦海。
如今,百姓企盼的官軍,終於到來了。手無寸鐵的無辜百姓,哪裏能夠想到,這是同盜賊一樣的官匪呢?
而且,這些名正言順的官匪,比盜賊匪徒還要可怖,比盜賊匪徒還要冷酷、殘忍啊!
天理昭彰!天理啊,你究竟在哪裏呢?是非啊,你究竟在哪裏啊?”
李泌對李豫君臣的所作所為,一陣陣的失望,甚至覺得有些絕望,有些心灰意冷了:
“難道,這就是一直聲稱愛民如子,為民父母的陛下嗎?為什麽如今的陛下,與當年的太子殿下,判若兩人,完全變了一個樣子呢?
從前的陛下,嘴裏一直高談的,都是為了平定叛賊,為了民眾的福祉,為了帝國的複興和興盛。
陛下口口聲聲高喊的,都是要平定逆賊,複興大唐帝國,創造國泰民安的太平盛世!
難道,這就是陛下口口聲聲高喊,一心一意追求的,國泰民安的和諧盛世嗎?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民之不保,人心離散,談何國泰民安的和諧盛世呢?”
一股厚厚的陰雲,始終籠罩在李泌的心裏,久久也不能夠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