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李泌妙策安天下 李亨急謀收二京
1
明媚的春天到了,李亨心裏,更是充滿了春意。
至德二年(757年)二月,李亨親自率領大軍,從彭原出發,向鳳翔(今屬陝西鳳翔縣)郡挺進。
此時,安祿山被殺的消息,也傳遍了整個鳳翔郡。
自從安慶緒殺其父安祿山,在洛陽自立為帝後,叛軍內部,各個強權將領之間,相互爭權奪利,已達白熱化之境。
大燕偽政權內部,也發生了分裂,對大唐朝廷的平叛行動,更加有利。
抵達鳳翔郡剛剛十天,郭子儀率領的朔方鎮得勝之軍,也奉皇帝的旨意,從河東郡趕來鳳翔郡與皇帝會師。
隴右、河西、安西、西域等戰區的軍隊,也已經陸續在鳳翔郡會齊。
從江淮征發的物資糧賦,也已運抵洋川(陝西省洋縣),漢中(陝西省南鄭縣)等地。
大唐王朝反擊叛軍的各路兵馬,終於集結完畢。萬事俱備,一切似乎都已經準備就緒了。
好消息接踵而至,李亨的心情,顯得更加激動和迫切。他恨不得能夠一鼓作氣,徹底地消滅叛賊軍隊,奪回二京。
到了鳳翔郡不久,李亨就急急忙忙地召集文武百官,舉行禦前會議,商討下一步具體的進軍方略。
2
“諸君,官軍現今是兵強馬壯,勢不可擋。而叛軍是日趨窘困,日落西山
朕私下認為,反攻叛軍的條件,已經完全具備。朕決定,大軍先行收複兩京,以便號令天下,大振民心。”
禦前軍事會議上,李亨神采奕奕,神態威嚴地向文武大臣們宣布進軍方略道。
“陛下英明!擒賊擒王!陛下發布的策略,首先攻擊二京,然後掃清殘敵的決定,是高瞻遠矚、深謀遠慮的英明決策。”
房琯率先表態。
軍中將領和朝廷大臣宰相也紛紛讚同。他們與皇帝的意見,是出乎意料的完全一致。
他們都異口同聲,一致讚同李亨的進軍方略。李亨耳邊,幾乎沒有聽見一點反對的聲音。
李亨聽了文武大臣的讚同之語後,極為欣慰,不免有些洋洋自得,沾沾自喜起來:
“這些都是諸君的努力!希望諸位愛卿,繼續努力,早日光複京師,迎回上皇。”
李亨成竹在胸,心中已經打算,拒絕采納當初與李泌在彭原議定好的對策,不再派軍去直取叛軍老巢範陽。
3
侍謀軍國元帥府長史李泌,突然聽見李亨出爾反爾,違背先前彭原方略,宣布直接進軍京師的計劃,不禁大吃一驚,急忙出列反對。
“陛下,微臣以為,貿然進軍京師,首先奪回西京,並不是最佳的方案。”
李泌走出自己的隊列,上前稟告李亨道。
“微臣以為,還是按照此前微臣與陛下以及諸大臣商定的彭原方案,去實施為宜!”
李泌發言,再次重提了從前在彭原製定妥當的戰略。李亨聽後,深感意外,不由得有些驚異:
“先生,此一時,彼一時。那時,我軍兵力弱小,所以朕才同意,采取側麵攻擊叛軍,分兵幾路,直搗叛軍老巢的戰略。
如今,我們兵強馬壯,軍威整齊,士氣旺盛,不直接消滅駐守兩京的叛軍主力,反而要繞道東向,直搗叛軍老巢範陽,不是勞師遠征,多此一舉嗎?”
李亨質疑道。
“陛下啊,現在朝廷的討伐大軍雲集,我軍的準備已經非常充分,這些都是事實。
然而,微臣依然建議,我們應當派遣安西大軍,及西域各國蠻族部眾的武裝,依照當初微臣與陛下製定的彭原對策,沿著西北邊塞,向東北方向進擊。
自媯川郡,密雲郡出發,南下奪取範陽,首先使叛賊的老巢覆滅。此為上策。
臣以為,這有充足的理由,並不是多此一舉!”
4
李亨見李泌固執己見,當眾反對他的意見,立時有些不高興起來。他晴朗的臉色,一下布上了陰雲。
李亨馬上反駁李泌道:
“先生啊,為什麽你要固執己見呢?你的計策,針對那時的形勢,的確很好!運用於當時的實際情況,也十分恰當。
朕對先生說過,此一時,彼一時也。叛賊內訌,天下的局勢,如今已經大大地有利於我軍。我們的應對策略,也應該因時而改變才行。
朝廷的各路勤王大軍,如今已經集結完成。我軍鬥誌昂揚,士氣旺盛,可謂兵強馬壯。
大軍進軍所需的捐稅物質,馬匹輜重等,也全都到位,準備非常充分。
我們正應該趁著銳利的士氣,直搗盜賊的心髒二京。
這樣做,不僅可以大大激發天下吏民百姓的士氣,而且能夠狠狠地打擊叛賊的囂張氣焰,一舉兩得。
如果不這麽做,反而行軍數千裏,遠到東北邊塞,先去奪取範陽諸地,豈不是繞得太遠,與勝利的戰略,南轅北轍嗎?
先生啊,朕以為,你的戰略,放在如今的形勢下,顯然已經有些過時,恐怕不行啊!”
5
房琯等群臣也大聲呼好道:
“皇上英明,好計!好計!我軍軍勢強大,叛賊根本就無法招架,隻會一敗塗地。
皇上深謀遠慮的戰略,切中安慶緒叛賊的要害,實在是高明至極!”
李亨聽後,更感得意。
6
李泌的臉上,掠過了一絲陰影。
“驕兵必敗的古訓,一直是征戰的重要警示。而今,朝廷上下,是一片樂觀情緒。如果官軍遭到挫敗,後果是不堪設想。”
想到這裏,李泌的擔心越發地強烈。
“也許,皇上會認為我李泌固執己見,墨守成規吧!”李泌在心裏想道,“但為了社稷的長遠大局,我李泌怎麽能夠不據理力爭呢?”
李泌不顧李亨臉色的不快,繼續講道:
“陛下,請原諒微臣固執己見!微臣並不是真要一意孤行,自以為臣的謀略,絕對正確。
陛下的戰略,也的確是目光遠大,很有道理!
我們現在的軍力,的確十分強大,正如陛下所分析的那樣。用我們現有的軍隊,直接去攻擊叛賊盤踞的二京,的的確確可以輕而易舉地攻克兩城。
但問題是,我們這樣做,必將遺留重大的,難以徹底根除的後遺症。
大批盜賊見勢不妙,見形勢不利,他們就會慌不擇路地選擇,狼狽撤退,退出兩京。
如果他們的軍隊,都退回他們的老巢範陽,各股盜賊的力量,勢必會重新聚合在一起,盜賊的力量,反而會轉弱為強。
結果,我們平叛的大軍,反而會陷入困境之中。
微臣以為,這不是謀求和平安寧的長遠之策!”
7
李亨的臉色,更加陰沉下來,他越發感到十分的詫異。
李亨沒有想到,李泌居然會在朝堂禦前會議之上,不顧皇帝的麵子,公開地反對皇帝陛下的旨意。
而這並不是李泌平時為人處世的風格。
平心而論,李亨在私下裏,也承認李泌的計策,的確是最好的選擇,可以達到一勞永逸製敵的目的。
但李亨為什麽那麽急吼吼地想要攻占二京呢?李亨心中的這點秘密,卻無法對人公開地挑明。
李亨心裏很清楚,他雖接受群臣的擁戴,登極稱帝,但如果他這個新君,沒有為大唐朝廷建立蓋世奇功,就像父皇當年那樣建立誅滅韋氏家族的功勳,也難以服眾。
就連李亨登極,另立朝廷的合法性與合理性,也可能會受到天下人的挑戰和質疑。
這些問題,是李亨私底下最為擔心的了。
“朕的兄弟—太上皇的兒子是那麽的多,誰知道會不會再次出現,一個如永王一樣的兄弟,來與朕爭權奪利,甚至爭奪皇位呢?”
李亨常常思考這些問題,這正是李亨決心一意孤行的內在原因。
8
李亨努力地忍住心中的怒火。他耐住自己性急的毛病,緩緩地問李泌道:
“既然先生這麽說,是一定有先生的道理的了。請先生細細地為朕以及愛卿們剖析之,以釋朕與眾位愛卿的疑慮,你說如何呢?”
李泌從李亨說話的語言和神色中,已經隱隱約約地嗅出了一點火藥味。
李泌卻沒有考慮這些。他仍舊耐心地向皇上及眾臣詳細地解釋自己的主張,希望皇上不要急於求成,能夠深刻領會自己一力堅持的原因:
“陛下啊,微臣重申一遍,微臣並非固持己見,剛愎自用,非要強詞奪理地認為,微臣的主張,一定就是對的。
而是因為,微臣的確有充分的理由和根據啊!
陛下啊,你知道我們當前所仗恃的,用來討伐大燕叛賊大軍的主力,都是西北的邊防軍和各蠻族部落的軍隊。
這些軍隊,長期生活在北方邊塞。他們的共同特點是:能夠忍受寒冷的天氣,卻難以忍受炎熱的氣候。
如果我們趁著他們剛來的一股銳氣,直接攻擊大燕叛賊已經疲憊不堪的軍隊,當然可以輕而易舉地戰勝叛賊,奪回二京。
如今,擺在我們麵前的實際情況卻是,春季已經來臨,兩京的氣候,已經逐漸轉暖。
如果平叛戰事,稍稍對叛軍不利,盜賊們受挫,他們就一定會收拾他們的殘兵敗將,逃回他們的北方巢穴去。
這樣,就會使叛賊的力量,重新集中到一起,對我軍的攻擊十分不利。
春季來臨,關東地區漸漸地炎熱了起來。
西北邊防軍和西域塞外各蠻族部落軍,因不能適應炎熱的天氣,軍中必定會發生瘟疫和疾病。
他們行軍作戰,就可能會遭受到疾病的困擾,麵臨諸多無法克服的困難,而影響大軍的士氣。
他們必然不肯努力,去追擊叛賊,而是渴望早日班師,領受賞賜,退回他們各自的後方基地去。
大軍歸心一動,勢必難以挽留。西北邊防軍和各蠻族部落軍的優勢力量,就難以充分地運用和發揮。
盜賊大軍的情形呢,卻恰好相反。他們回到他們熟悉的老巢,就占據了天時、地利、人和等諸多有利的條件。
大燕叛軍,就可以從容地休養和補足士卒,喂飽戰馬,做好各項戰鬥準備。
等到我們攻擊叛賊的官軍撤退,大燕叛軍定會再度南下,攻城略地。
最終造成的局勢,就隻能是:敵我拉鋸,長期相持,戰爭沒完沒了,人民始終不得安寧。
所以,微臣堅持認為,我們不如先派西北邊防軍和各蠻族部落軍,到寒冷地帶作戰,先行掃蕩盜賊的巢穴。
這樣做,就可以使盜賊,進無可進,退又無家可歸。他們最後勢必隻有,投降歸順或被徹底消滅一條路可行,此為上策。
請皇上三思!”
9
這時,群臣聽了李泌的透徹分析,也議論紛紛起來。他們不得不暗中承認,李泌的剖析,句句在理,高瞻遠矚,實在是最佳的謀略,先前的戰略,還不是盡善盡美。
“先生,你不要再講了。朕的計策,朝中大臣們、西北邊防軍以及各蠻族部落軍首領,都十分支持,朕意已決!”
李亨已經感受到了群臣議論時發出的騷動聲,知道很多人已經被李泌說服了。
但李亨依然自以為是,拒不采納李泌的建議。
“陛下,”李泌還想堅持自己的主張,“請恕微臣直言冒犯。
不知道陛下是否還記得,當初,臣曾經建議陛下,軍事征討之事,要交給內行的將軍們去辦理。
臣多次向陛下推薦郭子儀,李光弼等將領,去主持軍事,負責討伐大局。
陛下卻被房琯大人的豪言壯語所迷惑,認為房琯大人的才能足以勝任。
結果房琯大人不過是紙上談兵的趙括,官軍遭受挫折,陛下一心搜羅的潼關數萬精銳,毀於一旦。
至今想來,臣還十分痛惜,陛下也愧悔不已。
今天,房琯大人又站出來,首先讚同陛下的方略。其實,軍事行動,並不是房琯大人的強項,房琯大人自己也承認。
房琯大人今天站出來,讚同陛下的方略,不過是表明他對陛下的忠心而已。
臣不是表功,認為臣的計策有多麽高明,而是覺得,滿朝文武大臣,不敢出聲,不敢發表自己的看法,對國事非常不利。
君王自以為是,自以為才幹天下第一,才能超出於群臣之上,正是當初隋煬帝楊廣覆滅的原因,隻有兼聽則明,才能夠集思廣益,有所裨益。
今天,大臣們異口同聲,一致讚同陛下的方略。老實說,並不是他們覺得,朝廷的征討發略,就已經盡善盡美,沒有紕漏了,而是因為他們,畏懼陛下的威嚴,不敢觸犯陛下的龍威。
他們害怕,被弄上妄議朝政,誹謗君王之罪,鋃鐺入獄,最終身敗名裂,所以一個個噤若寒蟬,曲意逢迎。
西北邊防軍和各蠻族部落軍首領,也口口聲聲,聲稱他們都支持陛下的偉大謀略,是因為他們打著各自的小算盤、懷有私心,渴望掠奪二京的財富,貪圖皇上的賞賜。
微臣堅持認為,我們與其這樣長期地陷入與叛賊相互拉鋸,久戰不決的狀態,不如直搗叛軍的老巢,擒賊擒王,一勞永逸地一戰解決叛亂問題。
郭子儀,李光弼二將,曉暢軍事,最擅長大兵團作戰,已經經過了勝利的檢驗,最適宜擔任天下兵馬副元帥之職,去指揮討伐叛賊大局。
而陛下,卻把征討的指揮重任,交給身處內宮,不懂軍事的中使之類去負責,怎麽能夠成功呢?”
“先生,實在抱歉!朕心裏有些苦衷,實在無法向先生你直接挑明!”
李亨的臉上又掠過了一片陰影,他似乎也有了一些醒悟,神態中帶著一絲歉意說道。
“先生的計策目光遠大,高瞻遠矚,確實很有道理!但朕現在,隻是急切地盼望迅速地收複京師,然後迎接太上皇回京奉養,不可能實行先生的計策。請先生見諒!
還望先生今後,依然對朕提出中肯的建議,不吝賜教,朕一定會認真聽取。”
李亨想緩解一下緊張的氣氛,急忙轉移話題道。
“眾卿家,你們還有什麽意見沒有?請暢所欲言,朕會虛心聽取的!如果沒有,那就馬上退朝!
進軍的具體事宜,以及行軍作戰的具體安排,後勤供應補給等等問題,統統交由元帥府處置。
由侍謀軍國行軍長史李泌先生,和兵馬元帥廣平王李俶,兵馬副元帥南陽王李係全權處理!”
李亨不想再次討論,害怕節外生枝,就一意孤行,匆匆忙忙地發出了他的進軍號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