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巨變歲月之亂世賢相> 第45章 積極密謀反叛日 君臣依舊顢頇時

第45章 積極密謀反叛日 君臣依舊顢頇時

  1

  “過了三年,天寶十三載(754年),奸佞楊國忠,太子,王忠嗣等人,設計了一個險惡的陰謀詭計,打算將朕誘至京師,想將朕誅滅,讓朕陷入萬劫不複的境地。


  河西節度使王忠嗣,與奸相楊國忠,先後上書,告朕謀反,說朕圖謀不軌。


  起初,聖上並不相信他們的讒言。


  聖上對朕的確恩遇甚厚,寵愛過於他人。朕也一直沒有想過背叛聖上。


  皇太子李亨這個悶瓜,也在此時火上澆油,上奏聲稱,發現了朕的不臣之跡,說朕欲反。


  聖上雖然仍不太相信,卻也不可一聽了之。聖上很清楚,朕畢竟是三鎮節度使,手握天下十幾萬精兵,如有不測,禍亂非小。


  所以聖上聽信了奸佞楊國忠,太子,王忠嗣等人試召朕入朝,以觀其變的建議。”


  安祿山興致勃勃,越講越興奮,越講越得意。


  2

  “陛下,你此次進京,不是很危險嗎?”兒子安慶緒強睜醉眼朦朧的雙眼,討好地問道。


  “孩兒說的很對!這就叫做,兵不厭詐,出奇製勝!


  奸佞楊國忠,太子,王忠嗣等人,原以為朕必不敢來京。


  朕卻突出奇計,要證明朕的清白。


  當朕接到聖上要朕入朝的手詔後,朕出人意料地迅即飛馳入京,接受聖旨。


  朕的這一舉動,出乎奸佞楊國忠,太子,王忠嗣等人意料之外,使得他們十分難堪。


  聖人也沒有理由相信奸佞楊國忠,太子,王忠嗣等人陷害的話語,說朕謀反的話了。


  天寶十三載(754年)二月,朕入見聖人。朕滿腔悲憤,向聖人哭訴說:

  ‘臣本胡人,陛下不次擢用,累居節製,恩出常人。楊國忠等人妒嫉,欲謀害臣,臣死無日矣!’


  聖人用好言安慰勸解朕,並加朕官為尚書左仆射,賜實封一千戶;又封朕一子為三品官,另一子為五品官,奴婢十房,住宅各一所。


  聖人還欲加授朕為同平章事,已命翰林學士張垍,負責起草製書。


  奸佞楊國忠聞訊後,即上諫阻撓道:

  ‘陛下,祿山雖有軍功,目不知書,豈可為宰相!製書若下,恐四夷輕唐。’


  此事遂中止,朕失望至極。朕功勳赫赫,雄才大略,怎麽就不能夠擔任大唐的宰相呢?


  自此,朕更加明白楊國忠等陷害朕的圖謀,絕對不會停止,對他們有了戒心。


  朕見聖人對朕的恩寵依然如故,遂乘機要求兼領閑廄、群牧,集中權利。


  聖人當即任命朕為閑廄、隴右群牧等使。


  朕又求兼總監,聖人又任命朕兼知總監事。朕遂利用職務之便,密派親信,選健馬能戰者數千匹,另加飼養,以備不時之需。


  朕還奏請聖人,說部下討伐奚、契丹等建立了功勳,請不拘常格,超資加賞。


  於是朕的部下,除將軍者五百餘人,中郎將者二千餘人。


  天寶十三載(754年)三月一日,朕告辭聖人,將回範陽。


  聖人親臨望春亭給朕餞行。


  臨別時,聖人還把禦衣脫下,賜給朕,同時又派高力士,在長安城東的長樂坡,再次為朕餞行。


  凡是上言朕謀反的人,聖人皆命執送於朕,任朕處理,似乎是對朕信任備至。


  實際上,朕已經探知了聖人的心思。恩寵越大,猜忌越深。賞賜越多,殘殺越狠!


  朕十分清楚,朕這次去京,如闖龍潭虎穴,是冒著很大很大的風險的。


  如果奸相、太子奏請聖人,將朕留在京師,或者是任命朕為宰相,朕可能就會遭滅頂之災,不能夠回到故裏。


  因此,一旦聖人允許朕離京,朕便急急如漏網之魚,疾驅出關,然後乘船,沿黃河順流而下。


  朕心急如火,嫌棄船慢,又命船夫,拿著繩板,立於岸邊拉纖,十五裏一換班,晝夜兼行,日數百裏,過郡縣不下船。


  朕雖平安返回範陽,仍心有餘悸。朕十分清楚,奸佞們是想將朕置之死地。如果忍氣吞聲,不是會讓奸佞們得逞嗎?


  說心裏話,朕並不是起初,一直就雄心勃勃,知道天命所歸,想與聖上做對,欲建立大燕帝國。


  朕最後稱兵自保,也是奸佞逼迫,形勢使然,加之朕知道天命所歸以後,惕然警覺的結果啊!朕不得不這樣做啊!


  事後朕細細想來,也難怪大唐朝廷君臣,猜忌朕躬,隻因朕手中的兵力太多,而功勞又太大,功高震主,功高不賞啊!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啊!


  而朕又十分了解大唐的軍事格局,是外重內輕,大唐君臣,怎麽不對朕忌憚萬分呢?


  早在天寶元年,朕所控製的三鎮兵力,就有十九萬,占邊兵的四成,占朝廷總兵力的三分之一。


  朕後來又兼並了阿布思的數萬精兵,總兵力將有二十多萬,在軍事上是舉足輕重的。


  朕深知漢將貪婪懦弱,三心二意;藩將勇猛多智,忠心耿耿,值得信任

  天寶十四載(755)正月,朕派遣副將何千年,奏表朝廷,請求以蕃將三十二人代漢將,目的是清除軍隊中的貪婪之風,整肅軍隊,為朝廷更好地拓展疆域。


  聖上認同朕的意見,命中使宣付中書門下,即日便寫告身交付何千年。


  奸相楊國忠、韋見素等,嫉妒猜忌朕躬,卻奏言聖上,認為朕以蕃將代漢將,其反明矣。


  聖上雖不相信,但依然聽從了奸相楊國忠、韋見素等,加封朕帶左仆射平章事銜,追赴朝廷的建議。


  奸相楊國忠、韋見素等,將起草製書留而未發,暗中唆使聖上,派遣中使輔璆琳,以送柑子為名,去範陽觀察朕的動靜。


  輔璆琳被朕的威嚴、恩德所感化。回朝後,他並沒有誣告朕躬,反而大肆讚揚朕竭忠奉國之事。


  聖上依然信任朕躬,遂燒掉了製書草稿,沒有詔朕躬入朝拜見。


  而奸相楊國忠、韋見素等,並不甘心。朕深知這一點,不得不采取嚴密的防範措施。


  朝廷來的使者,朕一般稱病不出迎;就是朕躬會見使者時,也是刀槍林立,戒備森嚴。


  朕十分擔心,奸相楊國忠、韋見素,太子等,派遣刺客,謀殺朕躬。


  在奸相楊國忠、韋見素,太子等的讒言下,四月,聖上命給事中裴士淹,宣慰河北,欲效仿高祖偽遊雲夢之計。


  朕對裴士淹十分了解,留他在範陽住了二十多天,讓他受到朕的熱情款待。


  裴士淹感激涕零,回朝廷後,並沒有說朕的壞話。


  奸相楊國忠、韋見素,太子等,屢奏朕躬謀反,而聖人都不聽從。


  奸相楊國忠、韋見素,太子等,又生一計,決定采取更加露骨的做法,以激怒朕躬。


  奸相楊國忠讓京兆尹率軍,包圍了朕在京師長安親仁坊的住宅,搜求朕的反狀,並逮捕了朕的門客李超等賢良,送禦史台縊殺。


  朕聞訊後,心中恐懼不已,再也難忍心中的激憤了!朕知道朕躬與奸相之間,已經是勢不兩立,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六月,聖人為朕的嫡長子慶宗,與榮義郡主完婚,手詔朕去觀禮。


  朕躬那時身體有恙。朕躬也知道,這是奸相的逆謀,是想除掉朕躬。


  朕躬哪裏能夠投身虎口呢?隻好辭病不至。


  到了七月,朕躬身體稍稍好轉。想到聖上對朕躬的種種恩德,朕躬心中有愧,就好心好意上表,請求獻馬三千匹,每匹由二人護送,並由二十二名蕃將押送進京。


  奸相楊國忠,唆使河南尹達奚珣,上書聖人,說朕躬此舉,必有陰謀,建議推遲至冬天再獻,並由官府的馬夫押送。


  朕躬的善心,耿耿忠心,反而成為了朕的罪狀,朕躬更加疑懼不安,圖謀自保。


  在奸相楊國忠的讒言下,聖上也一反常態,有些懷疑朕別有異心了。


  聖人震怒,將曾經替朕說了一些實話的輔璆琳處死,還誣陷輔璆琳受賄。


  聖人即派中使馮神威,持手詔告諭朕躬,要朕冬天獻馬,並下旨說:

  ‘為卿新作一湯池,十月於華清宮待卿。’


  馮神威至範陽宣旨,朕躬強忍病體,忍著劇痛,坐在床上,接見了馮神威。


  聽了聖人的詔書後,朕躬心內十分激動,就十分感激地問候聖人說:


  ‘聖人安穩嗎?馬不獻亦可,祿山準備十月,灼然詣京師,拜見聖人,向聖人謝恩!’


  接見馮神威之後,朕躬還十分熱情地吩咐,將馮神威安置在了館舍之中。


  朕對馮神威好酒好飯款待,對他照顧得無微不至。臨行時,朕還送了馮神威很多禮物,並與他開玩笑說道:


  ‘中使大人啊,你不收下祿山的禮物,怎麽能行呢?祿山不放你回去!’


  不想,馮神威貪得無厭,向朕索要過分的財物。朕沒有答應,不想,馮神威回京後,就誣告朕躬。


  馮神威哭泣著,向聖人誣告朕說:


  ‘祿山反叛,臣幾不得見到大家。’


  朕躬的一番好心,就這樣被當成為了驢肝肺!不被馮神威領情不說,反而還成為了朕躬的一條罪狀。


  朕躬聽了這些消息,更加恐懼不安。


  朕躬知道,奸佞誤國,禍國殃民,再不采取措施,朕躬殺身事小,社稷恐怕會覆滅。朕躬最崇敬的聖人的安全,也可能會受到奸佞的威脅。


  無可奈何之下,朕躬不得不與朕躬誌同道合的同誌們密謀此事,商議鏟除奸佞楊國忠,拯救帝國之策。


  朕躬親密的孔目官、太仆丞嚴莊大人,掌書記、屯田員外郎高尚大人,阿史那承慶將軍,史思明兄弟等諸將,立功甚偉,都是朕的親密同誌,朕躬一直將你們的功勞銘記於心,堅定地信任你們。


  要不是沒有你們的幫助,我大燕的帝業怎麽能成呢?

  說實話,就是到了現在,朕躬心裏,都還有些後怕。


  如果朕躬當時,沒有聽從諸君的建議,果斷率軍,清除君側,哪裏有如今諸位愛卿的高官厚祿,榮華富貴呢?”


  安祿山就像演講似的,意猶未盡地總結道。


  3

  “皇上英明,降下浩大的福祉,我輩感激不盡!五行輪回,大唐衰頹,大燕雄起,盡在天意之中。”禦史大夫嚴莊稱頌道。


  “諸君,隻要你們忠心耿耿地跟隨朕躬,一定有享受不盡的榮華富貴的。


  諸位愛卿,現在我們討論討論,收複西京以後的安排。”


  安祿山仿佛根本沒有喝酒,越發清醒。


  4

  “諸位愛卿,如今大唐京師長安,已經陷落。聖人避讓朕躬,已經遠走西蜀;太子絕望無援,早已遠逃邊鄙。


  整個大唐帝國的天下,已經落入了朕躬的掌控之中。大唐帝國的殘餘勢力,及其他地方的武裝割據勢力,已經不足為懼,不足為慮了。


  朕以為,如今天下大局已定,我們當前的要務,第一就是撫民安民;


  第二就是搜羅忠臣烈士,清除前朝餘孽;

  第三就是封官任爵,安排,任命有才有幹的官員,進行統治,鎮撫長安以及周邊地區。


  朕決定,任命中書令張通儒,為西京留守;歸降我大燕前唐官員崔光遠,為京兆尹,負責維持長安的秩序;


  茲任命安守誌,率兵駐紮長安的大林苑內,以監督關中諸將領;

  茲任命孫孝哲,負責統禦關中諸將帥的軍隊。中書令張通儒等愛卿,也受孫孝哲的節製。


  有關部門的官員,加緊進行撫民安民,搜羅忠臣烈士,清除前朝餘孽的工作!”


  “雄武皇帝英明!萬歲萬歲萬萬歲!”皇宮中的大燕大臣,齊聲高呼起來。


  5

  “諸位愛卿,國事商討完畢!


  有大唐皇帝,為諸君早早儲備的美酒,何愁佳釀不足呢?

  各位盡興,不醉不歸。


  高愛卿,你坐在朕的身邊,充當酒司令,監督諸位將相。有違背朕的意旨,喝酒摻假水的,軍法從事。”


  安祿山興致盎然,滿麵紅光地宣布道。


  “遵旨!”大燕群臣,歡呼了起來。


  慶功的酒宴,一直舉行到了深夜。皇宮裏杯盤狼藉,酒肉薰天,鼾聲一片。


  6

  六月二十八日,安祿山任命的官吏,開始走馬上任。


  在那些將領中,以將領孫孝哲,最受安祿山的信任和寵信。


  孫孝哲性情粗獷,豪華奢侈,處事果斷,用刑嚴厲,殺人如麻,毫不在意別人的生命。


  他非常喜歡專權用事,常常與中書侍郎嚴莊,在朝中爭權,兩人鬥得你死我活。


  安祿山為了避免朝中的爭執,所以特意將孫孝哲外調督師。


  孫孝哲如今大權在握,燕軍所有的官吏將領,都十分害怕他,畏之如虎.

  孫孝哲也越發飛揚跋扈,無人能夠克製。


  以安祿山為首的大燕朝廷的大小官吏、將領,自從進入長安以後,都以為大功告成,遂日夜縱酒,專以聲色寶賄為事。


  大燕君臣,再也不想辛苦地四出出擊,去追擊大唐皇帝李隆基以及太子李亨等朝廷的殘餘勢力了。


  故李隆基一行,才得以安行入蜀,太子李亨北行,亦無追迫之患。


  7

  緊接著,一係列的清除異己的大屠殺,也伴隨著安祿山的招降活動,同步地開始了。


  安祿山一直非常喜愛嫡長子安慶宗。


  安祿山起兵反叛以後,做人質的兒子安慶宗和妻子榮義郡主,都被李隆基下旨屠殺。


  安祿山極端仇恨大唐皇帝殘殺自己兒子的行為,發誓要報複李隆基的子孫。


  占領長安以後,安祿山命令部將孫孝哲,先於崇仁坊,斬殺了霍國長公主及王妃、駙馬等人。


  孫孝哲命令士卒,凶殘地剖開他們的胸腹,用他們的心髒,來祭奠安祿山的兒子安慶宗。


  安祿山又下令孫孝哲,屠殺了李隆基的皇孫及郡、縣主等親屬二十餘人。


  那些還未逃離長安,不肯歸順大燕的大唐皇室成員、百官家屬等,安祿山也進行了血腥的屠殺,以牙還牙,以血洗血。


  親王,侯爵,將軍,宰相等高級官員,六月十三日那天早上,有很多人,都隨從李隆基父子出京逃亡。


  但由於事情倉促,高級官員中的很多人,都來不及通知他們長安的家屬,讓他們及時地跟隨撤離。


  結果,仍然留在長安的那些大臣家屬,很多都被安祿山下令屠殺殆盡。


  就連懷抱中的嬰兒,也不能幸免於難,被安祿山下令殺死,斬草除根。


  凡是楊國忠、高力士、太子之黨,以及從前曾經得罪過安祿山,或者安祿山平時所厭惡的人,都被安祿山下令處死。


  總共有八十三人,或以鐵棓揭其腦蓋,流血滿街,慘不忍睹。


  全城頓時陷入了一片血腥和恐怖之中。恐懼攫著每一個人的心。


  8

  安祿山曾經聽臣下報告說,長安那些無賴百姓,曾經乘皇帝逃離京師之後的混亂場麵,大肆盜竊朝廷的府庫財物。


  安祿山當然不會讓,這些自己眼紅的皇宮珍寶財物,落入他人之手。


  安祿山命令孫孝哲,率領大批兵丁,到長安居民家中,挨家挨戶,大肆搜索三日,務必找回被竊取的財物。


  叛賊將士們接令,喜不自禁。他們知道發財的機會到了。


  於是大燕官兵,趁機到長安百姓的家中,四處翻箱倒櫃,進行仔細的搜查。


  不論是府庫財物,還是個人私有財物,一概都被大燕將士們搜掠殆盡。


  安祿山同時還下令,大燕控製區的府縣政府官員,全力追查朝廷財物、賦稅、糧食的下落。


  銖兩之物,無不窮治,連引搜捕,支蔓無窮,民間騷然,怨憤四起。


  大燕官兵,占領長安皇宮不久,安祿山就下令搜索宮中財物,奇珍異寶,珍稀古玩等。


  安祿山還下令,逮捕唐朝廷留下來的文武官員,以及宦官,宮女等。


  接著,安祿山又下令,搜求皇帝宮廷中的歌舞伎、雜技家、宮廷弄人、舞馬、犀牛等等。


  然後,安祿山命令把這些抓獲搜掠的財物,宮嬪、樂工、騎士、舞馬、犀牛等,用兵仗護送到東都洛陽。


  被安祿山抓獲的皇帝宮廷中的梨園弟子,總共有數百人。


  安祿山準備把這些梨園弟子,用來在東都洛陽的禁苑凝碧宮中,奏樂演奏,在宴會時娛樂皇帝,及眾偽官時使用。


  血腥的屠殺和掠奪,也迫使大眾的怨憤與仇恨,伴隨著恐懼,而與日俱增。


  9

  大燕朝廷搜羅和招降,籠絡大唐王朝官員的行動,也在同步地進行之中。


  前宰相陳希烈,李隆基的女婿,駙馬都尉張垍,張垍的大哥張均兄弟等大唐朝廷高級官員,對皇帝的冷遇心懷不滿,認為大唐王朝大勢已去,也一起向安祿山投降,歸入了安祿山大燕朝廷的陣營。


  見歸附大燕帝國的人越來越多,安祿山躊躇滿誌,信心十足,越發不將大唐帝國的殘餘勢力看在眼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